郭璞
【摘要】泰國學生在學習“不”和“沒(有)”構成的現代漢語否定結構常常出現偏誤,本文通過對比漢語及泰語否定結構的差別來探討偏誤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規避偏誤的策略。
【關鍵詞】學生;漢語;否定結構
中圖分類號:H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11-165-02
由“不”和“沒(有)”構成的現代漢語否定結構在漢語中極為重要而且使用頻率極高。這兩個否定結構本身就具有一定復雜性,國內學術界對其爭論較多。而泰國學生在學習漢語否定結構時,又受其母語泰語否定結構的影響,這使得他們學習漢語否定結構具有相當的難度。漢語否定結構的教學是對泰漢語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如何避免泰國學生學習漢語否定結構的失誤,成為當前對泰漢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
在尋求偏誤根源之前,我們首先應該來看漢語和泰語否定結構各自的特點。
一、漢泰否定結構對比研究
(一)漢語否定形式的二元性與泰語否定形式的單一性

(二)漢語否定詞位置的穩定性與泰語否定詞位置的靈活性
漢語的否定副詞多置于被修飾此之前(否定中補結構V+不+Adj除外),位置相對固定。而泰語否定詞的位置則是非常靈活的,從上述短語例子中我們已經能看出這點,而在句子中,泰語否定詞的位置更加地靈活。
(三)漢語否定表達具有嚴密性和泰語否定表達具有相對模糊性
漢語作為一種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語言,形成了較為嚴密完整的表達體系。漢語的各個否定詞分別承擔著不同的否定意義,這些否定詞具有區別意義特征,它們意義互補,共同構成了漢語嚴密的否定體系。
1.“不”和“沒有”的區分
關于“不”和“沒有”的區分,現代漢語學界爭論較多。呂叔湘先生最早對二者進行了區別。筆者贊同呂叔湘先生對不和沒有形式上的區分。至于“不”與“沒有”二者與時間的關系,筆者比較贊同郭銳先生、聶仁發先生和盧福波先生三位的觀點。
1)郭銳從外在時間類型的角度來界定“不”的過程性與“沒有”的非過程性。他認為“不”屬于非過程,表示相對靜止的狀態。而“沒有”屬于過程,表示動態的過程。例如:小王不著急。/小王沒有著急;我不認識他。/我還沒有認識他。①
2)聶仁發運用分離法探索“不”與“沒有”的語義特征及時間意義。他指出:

最后,多加練習,培養學生的漢語思維。漢語否定詞“不”與“沒有”具有區別語義特征,意義互補,分工明確。在學生借助其母語了解了“不”與“沒有”的區別后,應有意識有目的地多進行這方面的練習:多舉例句讓學生體會“不”、“沒有”的區別,多讓學生用“不”、“沒有”造句,可能的話可以圍繞“不”和“沒有”編會話并組織學生進行對話。中文老師也可以一起圍繞“不”和“沒有”組織活動對話,讓學生在真實的漢語環境中體會到“不”和“沒有”的用法。相信堅持下來,時間久了學生便可以很好地掌握漢語的“不”和“沒有”否定結構了。
注釋:
①郭銳.過程與非過程——漢語謂詞性成分的兩種外在時間類型[J].中國語文,1997(3).
②聶仁發.否定詞“不”與“沒有”的語義特征及其時間意義[J].漢語學習,2001(1).
③盧福波.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研究[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014:95-106.
④黃進炎,林秀梅.實用泰語教程[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3: 124.
⑤潘德鼎.泰語教程(第二冊)[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