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曉風
【摘 要】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
【關鍵詞】中國夢;大學生;青少年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3-138-01
一、目的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同志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他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系統闡發了這個思想,在出訪俄羅斯、非洲國家和出席亞洲博鰲論壇等講話中又進一步作了論述。美國專欄作家托馬斯在《紐約時報》發表《中國需要自己的夢想》,稱“中國需要自己的夢想(China needs its own dream)”。中國夢成為學術界熱議的問題。“中國夢”即中國人的現代化追求,其最深刻的內涵和要求,就是我們要在21世紀上半葉,在于當代社會各種文明的交匯之中,實現中國現代化。“中國夢””不僅指許多渴望成功的中國人,希望憑借自己的勇氣、智慧、創造精神,去爭取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夢想,而且是全中國的夢,中華民族的夢,是中國人實現強國富民的同時,為世界做出貢獻的美好愿望和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在全國上下都在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的時候,身為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的當代大學生和青少年,激勵他們投身實現中國夢會加快實現我們的中國夢,實現中國現代化。
二、方法
習近平同志指出:“青年要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努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如何激勵青少年投身實現“中國夢”,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1.強化教育,幫助青少年堅定夢想。中國夢是全國人民的夢想,也是青少年的夢想。把中國夢的教育宣傳帶入青少年的課堂,從青少年時期開始激勵青少年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懷揣一顆“中國夢的心”。
2.大學生以身作則帶動青少年。將中國夢的宣傳教育社會實踐任務交與大學生,走進中學校園,帶動青少年的中國夢,實現中國夢教育陣地化。雙方而強化大學生與青少年的中國夢責任感。
3.為青少年和大學生搭建提供追夢的舞臺。隨著國家的發展青少年與大學生將成為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為了更好的激發他們的責任感;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體會、認知、了解和學習中國夢,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鞭策自己為實現中國夢而學習。
4.聯動協調青少年和大學生與家長、老師間的互動。青少年和大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及時與家長和老師溝通,家長和老師給出自己的意見并且加以指導,這樣可以讓青年學生從中收獲許多經驗,家長與老師也會更加了解新一代的思想觀念。
5.幫助青少年與大學生樹立中國夢意識。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百姓幸福,這是我們的中國夢,更是我們每個人的夢想。習近平同志在提出中國夢時對青少年寄語:“要志存高遠,增長知識,錘煉意志,讓青春在時代進步中煥發出絢麗的光彩”。所以說,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要確保青少年樹立中國夢意識,這將必然影響中國夢的實現。
三、結果
為了投身實現中國夢,青少年與大學生將自己的個人夢想融入中國夢,胸懷中國夢、而向未來、腳踏實地的學習。而對青少年與大學生都還身為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實踐的局限,因此,必須利用周末和節假日,去走入社會,根據各自的專業實際,去參加各類社會實踐,去發現現實的問題,然后去根據自己所能解決一個又一個的現實問題腳踏實地,立足國情,立足自身觀實,刻苦學習專業知識,牢固專業基礎知識。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都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做事,為實現中國夢一點一滴的前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提高國民幸福感而奮斗。
四、結論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夢”,它是引導國家前進的恒久動力和崇高追求。近代中國是一個噩夢不斷的民族,但強國之夢一直頑強的存續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中國夢,中國共產黨開啟了圓夢的大門。中國夢雖然有兩個層次上含義:一是許多中國人的個人夢——財富,名譽,地位;二是中華民族的國家和集體之夢一一大國夢,強國夢。“中國夢”,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它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一種共同期盼。“中國夢”具有多個維度,實現“中國夢”,不是增強國家實力的單項推進,而是國家,民族,社會,個人的多維發展。從國家實力看,“中國夢”就是要實現綜合國力的進一步增強。從文化形態看,“中國夢”就是要實現人民幸福感的進一步提升。從文化形態看,“中國夢”就是要實現中華文化的進一步演進。從價值追求看,“中國夢”就是要實現每個人的全而發展。青少年和大學生將是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通過研究,找到激勵大學生和青少年投身實現中國夢的方式方法,調動這批主力軍的積極性,為祖國的偉大復興夢的實現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