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菁
摘要:根據英國生態學家亞瑟·喬治·坦斯利的理論,由生態群落和無機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稱之為生態系統。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地理位置、歷史文化、交通等因素,沿海城市一直屬于經濟發展迅速的地區,隨著經濟水平的快速提高,沿海城市的生態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沿海城市發展充分利用了其有利的地理優勢,如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天然的港口,適宜人類居住發展的氣候,使其成為了世界上發展最快,也最為發達的區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隨之產生了一系列的自然與社會問題尤為堪憂。近年來,生態問題得到了公眾的普遍關注,本文將從生態系統的管理角度出發淺析其構建方法與管理渠道。文章將從生態系統的管理現狀出發,探索保護現有的沿海生態城市環境的意義,進而發掘生態系統管理的渠道。
關鍵詞:沿海生態系統;生態管理;構建;渠道
沿海地帶一直是經濟尤為發達的區域,氣候宜人,交通發達的沿海城市一直是人類理想的宜居城市。不過近年來,沿海城市的海岸帶生態系統的發展狀況一直未受到應有的重視。海洋生態系統是一個多層次的復雜系統,沿海生態系統是海洋和陸地二者的結合地帶,既受到陸地環境的影響,也受到海洋環境的制衡。沿海城市的生態環境也不斷接受著來自兩者挑戰。我國的生態管理體系雖然逐年完善,但是關于沿海經濟帶的生境管理仍然很薄弱,面對嚴峻的沿海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的威脅,尋求有效的解決方案及構建可靠的管理渠道迫在眉睫。
一、生態系統管理的現狀
人類的原始資本積累是以掠奪性開采自然資源開始的,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對生態系統產生了破壞,工業革命之后,人類的發展速度與日俱增,破壞能力和速度都有了極大地提高。工廠將大量生產污水和工業廢水排向海洋,與此同時,生活污水也不斷地傾瀉入海,海洋水體的自凈能力雖然強大,卻不可避免的慢于人類制造污染的速度。含有化學化工成分的廢水改變了沿海水域的生物結構,例如灘涂養殖海域的水體富營養化,紅色藻類大量地繁殖導致赤潮頻發,都嚴重威脅著海洋的可持續發展。沿海城市往往有著豐富的海洋資源,多年來人們過度地捕撈海洋生物,紊亂了海洋生物的修養生息,掠奪性開采著海洋資源。如此頻繁的人類活動加劇了對沿海生態系統的破壞,加上大量的現代海洋工程越來越多地進駐沿海,一片繁忙的海岸氣象背后,蘊藏著嚴峻的海洋生態危機。生態系統管理的概念根據近代傳統的自然資源管理而形成,但是直到20世紀90年代逐步成熟。
二、生態系統管理的意義
保護人類生態系統對于我們自身發展意義重大而深遠。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都是由水體組成,而海洋水體更是地球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沿海城市對于海洋生態環境的人為改變使其越來越不適于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海洋給予我們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礦物資源、航運資源,多年來人類在生態系統管理領域的經驗匱乏,生態與環境危機正逐步阻礙了我們拓展海洋的步伐。甚為令人憂慮的是,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在人為因素的干擾下,也會發生不可預料的后果,赤潮的頻發,海洋生物數量與種類銳減,都不利于沿海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三、協調生態管理系統的構建方法與管理途徑
(一)提高技術水平。海洋生態系統尤其是沿海生態系統是一個多層次,多樣化的復雜生態圈,協調沿海經濟帶生態管理系統的不但在理念上要求人類提高生態文明意識,更是在技術水平上要求人類減少甚至杜絕粗放式的海洋管理模式,因地制宜地發展海洋經濟。
(二)政府加大監管力度,出臺相應法律法規。通過經濟手段,利用市場規律調動企業工廠等參與生態系統管理與維護的積極性,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扶持環境友好性企業。對于經常性且大規模向海洋生態環境索取資源的企業,應對其進行生態監控,定時評估、預測其對沿海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及時發現其過度索取海洋資源等行為,并加強海洋行政執法力度,構建關于沿海生態管理體系,并建立健全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系統。
(三)全面開展對于高危海域和重點生態系統的修復與整治項目,加強對沿海生態環境的管理與監控。沿海城市往往有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世界上最為發達的沿海區域往往集中在南北半球的亞熱帶海域和溫帶海域,而與此同時海域系統比較封閉,海域的抗干擾能力較弱,高度依賴沿海的生態環境條件。因此,對于此類高危海域和重點需要保護的海域生態系統,應將人類影響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修復并改善其生態系統功能。對于已經受損的沿海生態系統,要有計劃地進行生態治理和恢復。
(四)提高公眾的海洋環保意識,引導公眾共同參與。近年來,隨著公眾的環保意識普遍提高,人們逐漸也將目光投向海洋。提高公眾對于海洋生態系統的保護意識,要求企業和個人嚴格遵守關于海洋生態環境的管理規定,支持有關部門的相關措施的落實。
四、結束語
沿海城市的發展水平和速度一直都處于區域經濟的領先地位,對于生態文明的重視程度也在逐年提高,現代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對人文經濟提出了新的挑戰。新常態中的生態文明要求我們進一步深化生態系統管理的改革,構建新的沿海城市生態管理渠道,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寶貴的環境財富。
(指導教師:王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