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 吳瑩

摘要: 目的:對急性心肌梗死門診急救護理對策進行分析。方法:選取最近2年在我院就診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分析對象,將其患者隨機平均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經過門診急救護理,而試驗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經過門診急救護理。進而分析兩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終病情治愈情況。結果:兩組患者最后的臨床效果有明顯的差異,試驗組的患者總有效率(89.4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患者總有效率(63.16%),在統計學上有意義(p<0.05)。結論: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經過門診急救護理后,對于病情的預后具有明顯的臨床療效及價值。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門診;急救護理;對策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為冠心病的一種嚴重類型,有可能發生休克,心室顫動,心臟破裂,心臟驟停,甚至猝死等嚴重情況且起病急發展迅速。 因此,若能正確完善的實施門診急救護理程序并且門診護士積極合理地參與搶救,就能夠能有效地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搶救成功率[1] 。就能有助于其病死率的降低, 進而提高臨床治療的有效性。本人對我院近兩年來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門診的急救護理對策進行了分析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對于在近兩年我院進行治療的76例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進行商討分析,對于這些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進行隨機分成兩組,其中對照組中有女患者18例,有男患者20例,年齡,36~77歲,平均年齡(51.12±1.38)歲;試驗組中有女患者17例,有男患者21例,年齡37~78歲,平均年齡(51.31±1.49)歲。對于這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既往已經確診急性心肌梗死,并且他們于病程、年齡、病情嚴重程度等情況不存在特殊的差異性,具有一定可比性,在統計學上無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經過門診急救護理,而試驗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經過門診急救護理。進而分析兩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終病情治愈情況。具體護理急救措施對策:
1.2.1在門診的患者突發心肌梗死時,首先醫護人員需要快速的就做好充分的急診急救護理準備,保證能夠立即對患者展開相關的急救,準確詳細地觀察了解患者的疼痛情況。醫護人員應使患者平臥,同時頭偏向一側,以便使口腔內分泌物流出,并應防止舌后墜,必須及時清除口咽部分泌物,保持診室空氣流通后行胸外心臟按壓及口對口人工呼吸,迅速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檢查和監測,將患者的血壓、脈搏、呼吸以及最重要的心電圖變化作好記錄且也應觀察患者的神志及瞳孔。不能隨意搬動病人,以免病情惡化。
1.2.2早期氧療:該類患者會有心肌缺氧進而呼吸困難,接診患者的及時吸氧能對這種情況有所改善,盡情缺氧情況進而降低心臟的負擔,可降低心肌梗死的范圍,吸氧是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控制氧流量。
1.2.3 鎮痛鎮靜:急救期間,若患者出現劇烈的胸痛并難以忍受時,護理人員應迅速建立靜脈通路進而遵照醫生的吩咐 ,嚴格按照藥品的說明根據病情控制滴數和劑量靜脈給予患者杜冷丁或者嗎啡等鎮靜鎮痛藥物。
1.3療效評定標準[2]
根據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程度判斷治療效果。顯效:癥狀緩解或主要癥狀消失.有效:主要癥狀基本消除.恢復簡單勞動和工作能力。無效:和發病時相比較各方面均無進步。并根據患者急救護理時間的長短,判斷急救護理的效果。總有效=顯效+有效。
1.4統計學方法
統計分析時采用spss17.0軟件分析,用x±s來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比較組間,用于檢驗計數資料, p<0.05時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兩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后治愈情況并進行分析探討分析試驗組的總有效率(89.4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63.16%),統計學上有意義(p<0.05)。詳情見表1。
3討論
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心腦血疾病的患病和發病幾率逐漸的提高,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也逐步增多。急性心肌梗死會對患者的生命產生嚴重的威脅,這種疾病突然發病并且可迅速病情嚴重可產生多種嚴重的并發癥甚至發生猝死。醫護人員必須有掌握相應的急救知識了解急救程序,分秒必爭的對病人施行及時合理的急救是至關重要的。對于年齡性別有差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具體癥狀及病情程度的不同,應該有的放矢地做好臨床護理急救工作進而可以不斷使患者對此病認識程度的加深,并且能夠消除患者恐懼不安等心理以及安撫患者家屬焦慮的心情,這樣會使患者更為積極地配合治療[3]。有效積極的臨床護理急救的工作可以促進患者的康復速度,有效地縮短患者的病程,更加助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對于患者的早日康復和預后具有極其重要的積極意義。因此急救護理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極為重要,必須要求護理人員具備豐富的護理知識 、熟練的護理技能,更需要護理人員具備強烈責任感和同情心,事事考慮患者以患者治療為先,做到最為優質的臨床急救護理工作。本研究表明了, 試驗組的急性心肌梗患者的后期治療難易程度以及其預后情況的總有效率(89.47%)優于對照組的后期治療難易程度以及其預后情況的總有效率(63.16%),在統計學上有意義(p<0.05)。
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經過門診及時合理的急救護理后,施行合理及時的急救護理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能達到提升對急性心肌梗死治療成功的機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的效果,對于病情的預后具有明顯的臨床療效及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竹芳,黃鶴.優化急救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3,19(32):432-433.
[2] 張麗英.急性心肌梗死門診急救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醫學,2014,15(2):120-122.
[3] 張新.急性心肌梗死急救護理[J].黑龍江醫藥,2014,27(5):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