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麗珍 李富娣 廖曉燕
摘要:目的:為了探討循證護理在胃癌手術患者中的護理效果。方法:回顧性總結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共計44例,分別在手術治療后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法進行護理,按照文章統計指標進行統計后提供統計學方法比較組間差異性。結果:觀察組胃癌手術患者平均臥床時間為(4.1±4.3)小時,明顯少于對照組平均臥床時間[(5.3±6.9)小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平均住院時間方面,觀察組患者數據明顯優于對照組[(4.8±1.0)天VS(6.0±1.8)天](P<0.05)。在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數據結果明顯高于對照組(95.5%VS78.3%)。結論:循證護理方法對于提高癌癥患者術后護理質量具有更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循證護理,胃癌手術,護理效果
胃癌在臨床上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臨床上對胃癌患者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1],楊曉麗[2]在文獻研究中提出了:在胃癌手術后對患者護理質量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胃癌患者治療預后結果,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傳統的護理方法越來越不能滿足臨床治療的需要,為了改變護理現狀,提高護理質量,我科對胃癌切除術患者手術后實行循證護理,現將護理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共計44例,其中包括20例女性和24例男性,年齡范圍為45歲-70歲,平均年齡為(60.2±9.7)歲,所有患者均接受胃癌切除手術后在我院住院治療,手術類型包括全胃切除手術(8例)、胃大部切除手術(32例)和姑息性手術(4例)。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所有參與調研工作的研究對象均經手術病理學檢查,結果確診為胃癌患者,患者均知情并同意配合本研究進行的隨訪調研工作。排除標準:排除手術治療后3個月內死亡患者,排除精神異常者及其他原因不能參與數據調研者。44例患者根據護理方法不同隨機分為兩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的22例為對照組,采用循證護理方法進行護理的22例為觀察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胃癌類型、癌癥分期及年齡等)經統計學檢驗,結果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組胃癌患者在不同護理方式后的效果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術后常規護理方法的內容主要包括嚴密觀察、疼痛護理、心理護理和用藥指導等。觀察組患者采取循證護理方法:護理工作人員在護理之前首先進行循證護理相關知識的培訓,經考核合格后可上崗開展循證護理工作,主要工作內容包括以下幾點:一是密切監視患者病情變化,尤其在手術后24小時之內如果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報告,對于術后未完全清醒者應使其保持去枕平臥姿勢,當患者清醒后可使其保持半臥位。二是在手術后麻藥失效后,患者可能會感到劇烈的疼痛現象,為此,醫護人員應首先判斷患者疼痛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指導其在咳嗽或者翻身時要用雙手適當固定腹部,而對于特別疼痛的患者可為其加用止痛泵,緩解術后劇痛。三是胃腸道減壓的護理,對胃管要進行嚴格固定,避免出現扭曲和受壓現象,如果胃管出現堵塞現象要及時如果胃管出現堵塞現象要及時通知醫生,并在醫生指導下及時疏通胃管。四是是飲食護理:患者在手術治療后要禁食2-3天,在此期間可在靜脈補液的基礎上經鼻胃管給以腸內營養,在胃腸道功能初步恢復時刻指導其適量飲用溫開水,第二天可進食半流質食品(數量在50-80mL為宜),第三天可吃以蛋湯為主的全量飲食,半個月后可根據患者恢復情況指導其進食少量的軟食,例如面條等。
1.3統計指標 分別統計患者的住院時間和臥床時間并以組為單位計算平均值;另外,根據孟曉靜[3]文獻中的護理滿意度評價標準進行評價,分為四個等級: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20.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數據,本研究實驗設計類型為隨機抽樣的對照實驗設計,組間計量資料的比較方法選擇t檢驗,計數資料的組間比較方法選擇卡方值檢驗。
2結果
觀察組胃癌手術患者平均臥床時間為(4.1±4.3)小時,明顯少于對照組平均臥床時間[(5.3±6.9)小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平均住院時間方面,觀察組患者數據明顯優于對照組[(4.8±1.0)天VS(6.0±1.8)天](P<0.05),具體數據統計結果如下表1:
表1:兩組患者住院時間與臥床時間比較表
觀察組胃癌患者在手術后經過循證護理,患者對護理非常滿意者15例,滿意者3例,基本滿意者2例,不滿意者1例,總滿意度為95.5%,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結果(78.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統計結果如下表1:
表1: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統計結果表
3討論
由本研究數據統計結果可以看出:觀察組胃癌患者在手術治療后的住院期間開展循證護理,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和臥床時間均明顯的縮短,與常規護理的對照組胃癌手術患者相比,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遲曉華,李君歆,李虹彥等[4]的文獻研究結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可以推斷出循證護理方法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傳統護理效果,與文獻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另外統計了護理滿意度結果,結果顯示,胃癌手術后患者經過循證護理后,其對護理服務的總體滿意度結果明顯高于傳統護理滿意度結果,這進一步說明了循證護理方法對于提高癌癥患者術后護理質量具有更積極的意義。
循證護理模式屬于一種新型的、以患者需求為中心的護理模式[5],它以可信的科學數據研究為依據,通過提出問題并尋找實證的模式,實現了從傳統的以經驗為基礎的護理模式向現代化的以科學數據為基礎的護理模式的轉變[6-7],筆者單位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研究資料和搜集循證護理數據,加強了護理工作人員的基礎護理知識,提高了全體醫護人員的醫療與護理技能,在本研究進行的循證護理過程中,使患者保持去枕平臥姿勢的目的是避免患者口腔分泌物等進入鼻腔,發生誤吸現象,而當患者清醒后,為了能夠松弛患者腹肌,減少手術切口帶來的疼痛感,通常要使患者保持半臥體位,采取胃腸減壓的主要目的是避免胃腸道內的積液和積氣現象,促進術后胃腸道功能的恢復[8]。然而,由于我院開展循證護理模式還處于初級階段,還需要醫護人員進一步學習循證護理知識,提高護理技能,相信隨著更優質護理服務的提供,我院進行胃癌手術患者的成功率和治療預后效果也會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陳曉芳.循證護理在老年胃癌患者術后并發癥預防與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08(7):52-53.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1.07.026.
[2]楊曉麗.循證護理模式對改善圍手術期胃癌患者生存質量及情緒狀態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1):36-38.
[3]孟曉靜.1例應用希羅達治療老年胃癌致Ⅳ度手足綜合征患者的循證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25):50-51.
[4]遲曉華,李君歆,李虹彥等.循證護理在老年胃癌患者圍手術期營養支持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6,26(12):1616-1618.
[5]薛衛紅.循證護理對胃癌患者生活質量和滿意度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7):1232-1234.DOI: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2.07.044.
[6]趙靜.循證護理對胃癌化療患者毒副反應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8):14-16.DOI:10.7619/jcmp.201408005.
[7]陳劍萍.循證護理在預防老年胃癌患者術后肺部感染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10):125,144.DOI:10.3969/j.issn.1002-1701.2010.10.059.
[8]胡佳偉.基于循證護理的整體護理在胃癌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體會[J].求醫問藥(下半月刊),2013,11(8):217-218.
[9]陳繼會.循證護理在改善胃癌患者術后睡眠質量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2,(5):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