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要: 目的: 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常見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方法: 通過對已經發表的關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關研究成果進行分析、總結,并結合自己臨床經驗開展研究。結果:臨床發現選擇適合患者的優質護理措施能有效地減輕患者所出現護理診斷的癥狀。結論: 在護理過程中,不斷地完善,總結經驗,以便更好地為更多的患者減輕不適和痛苦,讓護理工作越來越完善。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病因 診斷 措施 護理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概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稱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種慢性進行性呼吸道損害并引起氣流受阻的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和阻塞性肺氣腫[1]。其特點為慢性反復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呈進行性加重。(COPD)患者預后不良,最終常死于呼吸衰竭和肺源性疾病。這類患者大多是老年人,病程長、預后差、不同程度地存在肺功能不全癥狀,能否保持氣道通暢是取得最佳療效的關鍵[2-5]。
2 病因
2.1感染 感染主要源于病毒、細菌、支原體菌、卡他莫拉菌等。原屬奈瑟菌,曾認為不致病,但目前已證實引起成人下呼吸道感染等三位細菌,僅次于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
2.2吸煙 煙草中的焦油、尼古丁和氫氰酸等化學成分,可損傷氣道上皮細胞,使纖毛運動減退,可促進粘液分泌,使氣道凈化能力減弱,還可引起支氣管平滑肌收縮,氣流受限等。
2.3職業粉塵和化學物質 主要指煙霧、過敏原、工業廢氣及室內空氣污染等。(4)空氣污染。大氣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氣等有害氣體可損傷氣道粘膜,使纖毛清除功能下降,粘液分泌增多,為細菌感染創造了條件。
2.5 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各種原因引起的蛋白酶增多或抗蛋白酶不足均可導致組織結構破壞產生肺氣腫。
2.6發病機制 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釋放中性粒細胞蛋白酶引起慢性粘液高分泌狀態并破壞肺實質。
3、COPD護理診斷和護理措施
3.1 氣體交換受損
3.1.1 幫助患者糾正吸煙習慣
臨床觀察中,由吸煙引發的患者,在治療期間若繼續吸煙,易導致病情惡化。因此,對該類患者在入院時即應告誡,吸煙只會加快患者肺功能的損害。建議患者在此期間戒煙,在病情緩解后,應該少量吸煙或者戒煙。對于有煙癮的患者,可幫助慢阻肺病人制定戒煙方案,鼓勵其將抽煙的習慣戒掉。例如,在患者想要吸煙時,給患者咀嚼口香糖,或讓患者做其他事情,來分散患者想要吸煙的欲望。同時為患者做好吸煙危害的宣教,提高其戒煙的主動性。在患者病情好轉出院后,告知家屬,應該監督患者少量吸煙或者戒煙,防止病情的惡化。
3.1.2 預防感染
臨床觀察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5例。患者一般表現為發熱,白天溫度較穩定,夜間不穩定。咳嗽,咳痰,痰液色黃,量多且粘稠,易導致患者發生氣道氣體交換受損。當發現患者體溫過高時,應該立即通知醫生,做好護理措施,如遵醫囑告知患者多飲水,給予物理降溫如溫水擦浴或者酒精擦浴、冰敷等,若患者的體溫持續不降,>38.5℃時,做血培養,以便更好的針對發熱原用藥。抽血后根據病情需要,應視感染嚴重程度或根據病原菌藥物敏感試驗遵醫囑選用抗生素。服藥期間要觀察患者體溫變化、咳痰濃度變化等,并為COPD患者進行輸液,以補充發熱期間丟失的水分、電解質。
3.2清理呼吸道無效
清理呼吸道無效與痰液粘稠、增多有關。清理呼吸道無效會導致呼吸道功能嚴重損害,引起缺氧、高碳酸血癥和肺部嚴重感染,常危及患者生命。保持呼吸道通暢,鼓勵病人適當飲水以達到清理氣道、稀釋談液的目的,霧化吸入是稀釋痰液、改善通氣的重要手段,是全身治療的輔助和補充,霧化吸入療法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具有用藥劑量小、見效快、副作用少和使用方便等優點,且療效顯著。在進行霧化吸入時,根據患者的病情差異確定體位、霧化量、給氧量、吸入方法、每次吸入量和吸入間隔時間,減少了不適癥狀的出現,確保了治療效果[2-3]。定時翻身、拍背、吸痰,協助患者每1~2小時翻身1次,防止痰液粘稠附著在支氣管壁上,不易咳出,必要時可進行吸痰,吸痰時,注意吸痰的正確方式,吸痰時取合適體位,嚴格掌握適應證、吸痰時間、插管深度,吸痰時動作輕柔,每次時間不超過15 s,以免損傷氣道黏膜[4]。
3.3低效性呼吸型態
臨床上,COPD的患者都會有不通程度的發紺,急性發作期時,患者全身發紺,吸氧后,患者缺氧狀態改善。氧療可以糾正缺氧,緩解呼吸困難,增加機體的氧儲備,提高運動耐力[7]。對于一些COPD可以配合的病人我們還可以通過教會病人運用縮唇呼吸(即吸氣時用鼻子,呼氣時嘴呈縮唇狀施加一些抵抗的方法)膈式或腹式呼吸(即吸氣時讓腹部凸起,吐氣時腹部凹入的呼吸法)。無論選用何種體位進行練習,應請醫生根據所患疾病選擇立位、坐位或平臥位。兩膝半屈(或在膝下墊一個小枕頭)使腹肌放松,兩手分別放在前胸和上腹部,用鼻子緩慢吸氣時,膈肌松弛,腹部的手有向上抬起的感覺,而胸部的手原位不動;呼氣時,腹肌收縮,腹部的手有下降感。病人可每天進行練習,每次做5—15分鐘,每次訓練以5—7次為宜,逐漸養成平穩而緩慢的腹式呼吸習慣。
3.4活動無耐力
活動無耐力與COPD的患者疲勞、呼吸困難、氧供與氧耗失衡有關。在臨床中觀察發現,COPD合并高血壓的患者輕微活動,如翻身,起身。都會引發患者呼吸急促、呼吸困難、血壓突然升高。但是,待呼吸平靜后,復測血壓又恢復到患者的基礎血壓。所以在護理過程中,應該隨時觀察患者的血壓變化過程,以及告知家屬當患者活動時,應注意緩慢,或者家屬協助,如病情需要,患者應該臥床休息.。
3.5營養失調
營養失調低于患者機體需要量,與食欲降低,攝入減少,腹脹,呼吸困難,痰液增多有關。臨床觀察發現,COPD的患者一般狀況差,消瘦,偶有呈貧血貌。護理人員認真指導慢阻肺病人日常進食,告知其可適量選用蛋和雞等優質蛋白,多食蔬菜與水果;食物宜清淡,不宜太咸和太油膩;避免食物過冷或過熱,否則會刺激患者的氣管而引起咳嗽。指導患者多攝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飲食應少食多餐,必要時遵醫囑使用全胃腸外營養,營養攝入后應監測患者的血糖變化,防止患者發生酮癥酸中毒[7]。
3.6焦慮
焦慮與呼吸困難,健康狀況的改變,病情危重有關。COPD患者在住院期間,由于長期患病、經濟收入降低、社會活動減少、病情易反復等因素易發怒,產生煩躁、抑郁、失望等情緒,因此醫護人員應耐心地為患者解釋病情變化,安撫情緒,盡量減少患者的焦慮情況,做好心理護理,多安慰陪伴患者,提高治療信心,必要時及時與患者及家屬溝通[8-9]。同時給患者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保持合適的溫度、濕度,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氣直接吸入。教會患者一些促進睡眠的方法,幫助患者養成規律的睡眠習慣。
3.7治療配合
3.7.1 用藥護理
遵醫囑給予解痙、鎮咳祛痰和抗感染藥物及強心、利尿和擴血管藥物。用藥時候應注意:⑴鎮靜:重癥呼吸衰竭病人應避免使用,以免抑制呼吸中樞和咳嗽反射。⑵呼吸興奮劑:用量過大可引起惡心、嘔吐、煩躁、面部潮紅、皮膚瘙癢及肌肉震顫等不良反應,應注意觀察。⑶利尿劑:可引起低鉀,低氯性堿中毒而加重缺氧,脫水過度致血液濃縮、痰液黏稠而出現排痰不暢等不良反應;使用排鉀利尿劑時遵醫囑補鉀,監測電解質變化。⑷洋地黃類藥物:病人由于慢性缺氧和感染,對洋地黃耐受性差,易發生中毒反應,應遵醫囑準確用藥,一旦出現中毒反應立即報告醫師并協助處理。⑸血管擴張藥物:應注意觀察血壓、心率變化。護士應熟悉各種藥療的注意事項及藥療效果。
3.7.2并發癥的護理
肺性腦病病人絕對臥床休息,呼吸困難嚴重者取臥位,有意識障礙者,使用床檔及約束帶防止墜床,必要時專人護理。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定期監測動脈血氣分析,遵醫囑持續低流量、低濃度吸氧并應用呼吸興奮劑。
3.7.3自發性氣胸
若病人突然出現胸痛、咳嗽、呼吸困難加重,提示自發性氣胸。應立即安置病人臥床休息,血壓平穩者取半坐位;遵醫囑吸氧保證動脈血氧飽和度超過90%。
3.8康復訓練
康復訓練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活動指導。 引導慢阻肺病人做適量的體育運動,以增強患者的體質。②呼吸肌功能訓練。縮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是呼吸肌功能訓練的常見方式。③體力訓練是指導呼吸體操及醫療體育為主的有氧運動等方法,引導患者適當做些體力訓練,比如可做呼吸體操、步行和上下樓梯,開始運動5-10min,每天4-5次,適應后延長至20-30min,每天3-4次,運動量由慢到快,由小大大逐漸增加,以身體耐力為宜,可以增加患者的體力康復改善心肺功能,呼吸體操擴胸,彎腰,四肢活動在內的各種體操活動,以助力病人康復體力,改善病人心肺功能。
3.9健康教育對家屬及患者進行相關疾病知識的教育,做好衛生宣教工作,囑患者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避免煙霧、粉塵和刺激性氣體對呼吸道的影響。堅持呼吸鍛煉和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介紹各項治療的方法和注意事項,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強用藥、治療和鍛煉的依從性。
3.10護理體會
臨床護理要點:除了臨床上積極進行一般護理外,在臨床工作中我們出現心理護理引導是一個重要方面,也是我們容易忽視的方面,COPD的患者多年老體弱,病程長,飽受疾病的折磨,入院時由于缺氧,情緒緊張,患者甚至煩躁從而加重缺氧,責任護士接待新患者時應該態度和藹,關系體貼,護送患者到病房,主動介紹醫院的環境,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使患者充分了解治療,護理措施,以便更好的配合,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康復護理指導重要的是一方面預防感冒,由于外界氣候的變化同時告誡患者控制情緒變化,情緒的不良變化將導致內分泌功能紊亂及消化功能失調。
參考文獻:
[1] 孫建勛,梁萍. 內科護理學[m].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25-33.
[2] 張德梅,韓素霞,張樹杰. 慢阻肺患者氣道排痰的護理[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 (2):212
[3] 崔桂英.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護理[j]. 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5):649-650.
[4] 劉莉. 淺談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呼吸訓練[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4):579
[5] 徐鴻.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護理[j]. 內蒙古中醫藥,2012,31(8):1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