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摘要】隨著建筑市場的逐步完善和國際化的必然要求,建筑施工質量監督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文章結合本人的實踐工作經驗,從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監督現狀著手,分析了建筑工程質量問題的產生原因,論述了提高建筑工程質量的措施和創新策略,本文僅供參考。
【關鍵詞】施工質量;項目監督;項目責任制;技術創新
一、工程建筑施工質量監督現狀
近年來,建筑工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不斷完善,體制也在不斷健全,但是建筑施工質量監督體制還是沒有得到相應的改善。項目與企業間責任不明、激勵不夠,約束不嚴,不確定因素過多等嚴重影響著項目施工監督的正常實施,市場的不正當競爭,影響公正、公平的實現;行業保護、地區保護仍然較為嚴重,建筑市場行業、地區間的壁壘,阻礙和影響著市場的健康發展。建筑市場還不能完全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運行,法律法規沒有健全,存在著許多人為因素、政策導向、政府行為乃至灰色交易,但無論如何市場經濟的潮流是不可阻擋的,建筑市場的逐步完善和國際化必然要求我們的建筑施工質量監督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二、建筑工程質量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宏觀角度
1.認識因素。一是某些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都認為建筑工程具有類同性和重復性,其設計、施工和質量控制等方面都沒有高難復雜的技術,所以對建筑工程長期存在的質量通病沒有認真進行研究克服,對建筑工程質量的綜合性監督重視不夠。
2.市場因素。一是由于材料市場的監督體制不完善,使一些假冒偽劣建材充斥市場,給建筑工程質量帶來了嚴重影響;二是由于設計和施工市場審核不嚴,招標投標工作把關不嚴,使一些技術力量薄弱、素質較差的單位承擔了設計和施工任務,難以保證工程的質量;三是一些新型墻體材料推廣應用后使用不當造成墻體龜裂、滲漏。
3.政策因素。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材料的市場價格變化不定,原來的概算(預算)定額已不適用,但又無較準確的依據作參考,勢必造成實際投資比預算要高的結果,而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有些工程為降低標準而更改設計,嚴重地影響了工程質量。
(二)微觀角度
1.設計因素。一是一些設計單位不十分了解工程地質的實際情況,只憑一些簡單的鉆探就進行設計,結果不符合實際,而施工單位卻按圖施工,給工程質量帶來很多隱患;二是在設計上墨守成規,不敢大膽創新,如屋面板的設計配筋沒考慮溫差使混凝土板產生收縮裂縫,導致屋面板滲漏;三是在設計上只考慮方便簡單,沒有全面考慮梁、板受力時內應力的反應,因而導致樓板出現裂縫。
2.施工因素。近年來,屋面防水及新型墻體材料發展很快,品種繁多,施工單位對新材料的應用沒經驗,潦草施工,新材料沒有發揮作用,有的甚至造成嚴重的質量后果。
3.監督因素。建筑工程交付使用后,有的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存在“反正有保修”及“反正已交工”等思想,從而造成雙方對工程的使用和監督極不重視。一些小區監督還把屋面賣或送給住戶使用,在屋面上亂砌隔墻、種花草及堆放雜物。
4.材料因素。有的單位選用材料不當,造成工程質量差。
三、提高建筑工程質量的措施
實踐經驗證明,要提高建筑工程質量,設計是重要前提,施工是中心環節,材料是必要條件,對設計、施工、建材生產都應進行綜合治理。
(一)思想意識轉變是關鍵
建筑工程量大面廣,直接關系到人民居住及使用的安全。樹立“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指導方針,各級政府、設計、施工、材料監督和生產部門要從思想上、組織上、技術上、手段上強化對建筑工程質量的控制。要突出以質量否決權為主要內容的責任制度,要實行多方參與的主體型監督、企業內部制度化監督、施工過程規范化監督。
(二)做好設計是重要前提
一是設計工作應盡快實現設計規范化,完善相應的設計技術經驗措施;二是設計人員應不斷更新觀念,更新知識,改變原來的傳統設計模式,采用先進的建筑技術。在設計中特別要重視解決各部位的“難點、節點、重點”等實質性技術問題。
(三)施工是中心環節
1.我國《建筑法》中已明確了“建筑工程質量監督”、“建筑安全生產監督”、“建筑工程監理”及監督等一系列監督制度,規定了建設單位、設計、施工和監理及質量監督各方面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將工程質量及安全施工貫穿始終,體現了“質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則。
2.搞好施工標準化。施工標準化包括技術標準和工作標準。技術標準是工程質量特性應達到的具體規范,是對質量、規格和檢驗方法作出的規定,也是評價工程質量的技術依據;工作標準是為實現工程質量和提高經營監督的經濟效益服務的。
(四)選擇優質的建筑材料是必要條件
當前治理工程質量通病的重點是防滲漏,而滲漏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防水材料不過關。近年來有些防水材料不能滿足防水和城市環保方面的要求,一些新型材料的生產比較混亂,假冒劣質材料充斥市場,特別是電氣產品,其好壞直接影響到使用的安全。因此,控制建筑材料的質量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
(五)建立預見性、服務性的質量監督模式,做到服務與執法有機結合
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應針對工程質量的事前控制、過程控制和事后控制三大環節,在做好過程監督和工程違規行為的嚴肅查處的同時,加強工程質量的事前監督,提高監督工作的預見性、服務性。
四、工程建筑施工監督創新
(一)推行項目監督責任制
以項目為單位確定一名監管責任人,即每一項目均要確定一名監管責任人。工程建設項目監管責任人職責為:一是負責對項目招投標工作紀律的規定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管理;二是負責對項目備案情況進行監督管理;三是負責督促項目監管相關報表報送;四是負責對有關項目建設其他需要監管的事項進行監督。項目監管責任人切實履行職責,對在項目管理、資金使用、工程質量、施工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違法違紀問題,或在工程招標過程中存在的虛假招標、明招暗定、借牌施工、轉包、違法分包等問題,及時整改處理,并及時將有關情況報告市紀委監察局,否則將按相關規定追究項目監管責任人的責任。
(二)技術創新
信息技術的使用是技術創新的主要載體,計算機與信息技術是監督現代化的重要工具。工程從中標到交工驗收,除必須具備較高的施工技術水平外,還應采用先進的現代化施工監督手段來提高企業監督水平,這些監督手段則必須依靠計算機來完成。實踐證明,計算機輔助監督是提高施工企業監督水平的有效途徑。
(三)建立現場文明觀
現場管理有序,物料堆放整齊,物流人流通暢,安全設施完備的工地,是對生產優質工程的必要保證。要大力開展創建文明工地活動。把創建文明工地活動與招投標中的評標定標結合起來。
總之,解決建筑工程中的質量問題不是輕而易舉的,而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根據工程中各分部的特點,解決治理其通病,設計、施工、監理、監督等各方面的監督工作要互相協調,從事建設監督的領導和技術人員也不例外,必須認真抓好建筑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富恩久,杜鳳進。淺談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J]。建筑設計管理,2005,(3)
[2]周春花。強化建筑工程質量監督之我見[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2)
[3]董群忠。建筑工程安全與質量監督管理體制的改革[J]。建筑,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