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林
昆明龍慧工程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摘要:通過對生態河道概念、生態河道設計理念以及生態河道的設計方法等方面的闡述,將有利于充分發揮生態理念在城市河道設計中的作用,同時也能夠進一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從而使得日益嚴重的城市河道的破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關鍵詞:生態河道;環境保護;設計應用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環境保護意識以及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也逐漸深入人心。水作為人類的生命源泉,在城市的建設發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城市建設中,河流不僅具有排澇、防洪以及水上交通的作用,同時也是連接整個城市組成元素的重要紐帶。河流是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著力點,傳統意義上的河道治理只是停留在保障河道的水利價值上,卻沒有注重河道的美化環境、生態以及調劑人們生活的功能,甚至在治理過程中會產生一些環境污染以及生態破壞的問題。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為了能夠更好的滿足人文需求,建設生態河道的呼聲越來越高。在城市河道建設中融入綠色生態理念,實現河流生態環境的改善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是當今城市河道設計的主導思想。
一、生態河道的概念
在城市河道建設的過程中,為了能夠使河道具備一些景觀功能、抗擾亂性和自我修復的功能,而將生態理念運用到河道的設計、建設、整治的過程,這便被成為生態河道。生態河道的建設將使得整個河流廊道的生態系統更加的健康、和諧,更加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二、城市河道設計中的生態理念
在城市河道設計中生態理念運用的主導原則為既能夠保證河流自然生態的恢復,又能很好的保護河流水生動植物,從而維護好整個河流的生態環境。在整個生態河道的設計過程中首先要做到充分的尊重自然環境。使河道不僅能夠滿足城市的防洪抗旱需求,同時也能夠使河道的自然形態有完好的保持,只有將河道的自然化發展以及人工治理做到和諧的融合,才能夠實現河道系統的健康發展。
生態河道的設計同時也應該充分依托于城市的整體設計。將城市生態河道打造成能展現整個城市人文情懷以及文化底蘊的靚麗風景線。堅持生態河道的景觀生態設計。充分保證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自然地貌的同時,確保當地生物的多樣性。在整個生態河道的設計中應該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維護好整個河道的生態循環,充分的尊重生物的多樣性以及保證資源的合理利用,同時也應該盡量的減少對整個自然環境的影響,從而實現城市河流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以及生活質量的良好改善。
三、生態理念在城市河道設計中的運用
(一)生態河道的平面形態設計
生態河道的平面設計的不僅需要充分的保持河道的原有設計,同時也需要將生態學原理進行有效的應用,通過在河道兩旁的泥沙以及枯樹等自然結構的有效設置,來增加河流的蜿蜒曲折的平面形態。
(二)生態河道的橫斷面的設計
城市河道的橫斷面設計一般主要是矩形、梯形以及復式斷面等類型,這主要是考慮到生態河道的橫斷面既需要滿足城市防洪抗旱的功能需求,同時又要滿足河道自身的生態系統需求以及城市景觀的需要。通常情況下,矩形的橫斷面能夠實現占地面積的有效節省,但是其觀賞性以及生態性較差,此種橫斷面一般會被運用到用地緊張的城市。梯形橫斷面較矩形橫斷面在觀賞性以及生態性方面有較好的改善,但是占地面積略大。為了能夠彌補這兩種類型的缺陷,就需要通過在生態河道的兩側進行一些植物的布置,從而使整體的生態景觀有較好的改善。
(三)生態河道的縱剖面的設計
生態河道的縱剖面的設計主要是為了能夠提高河流的整體觀賞性,河流的自然條件是整個縱剖面設計的基礎,沿河道所設置的擋水建筑物能夠將水體的動感進行完美的展現,從而增加水流形態的變化。同時河壩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增加水體,從而為水生植物提供更為廣闊的生存空間。除此之外由于壩體的建設,使水流能夠從高空落下,從而有利于河流中含氧量的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水體的富營養化,將有利于實現水體生態的平衡。
(四)生態河道的流量以及水位的設計
防汛排洪是城市河道的主要職責,生態河道中河道的水位以及流量的設計應該充分的滿足這一要求。生態河道設計中應該根據城市的相關防洪標準來設計水位,同時也需要依據枯水期中河流的交通登記來設計河流的流量。通常情況下,造床流量以及平攤流量是流量設計所采取的主要方案。
(五)生態河道岸堤的設計
1.生態岸堤的堆岸以及鋪設層
岸堤的堆岸以及鋪設層的設計主要是為了防止河流對岸堤的侵蝕。一般來說防護帶的構成材料主要是石頭或者是一些表面較為粗糙并且多孔的磚木組成,這樣不僅能夠對岸堤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同時也能夠為水生物提供棲息地以及產卵地。在進行岸堤的堆岸以及鋪設層的材料選擇與各種設計時需要結合城市河道的實際情況進行一系列的決斷。
2.生態岸堤的護岸
傳統的河道整理一般是采用混凝土材料,此種材料能夠很好的防護洪水,但是不利于河道生態系統的自我完善。建設生態岸堤就需要使用一些具有良好的滲透性的天然材料,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水與土壤的接觸,實現水體的自然凈化。
3.生態緩沖帶
生態的緩沖帶是為了降低河岸受河水的侵蝕,防止河流沿岸的水土流失以及氮等污染物對河岸的侵蝕。生態緩沖帶主要是由大面積的喬木、灌木以及草坪的種植所組成的河道與陸地交界的復合式綠化帶。同時生態緩沖帶也能夠為生物提供棲息地。在緩沖帶的構建過程中,緩沖帶的植物種類以及緩沖帶的寬度需要根據河道的實際需求來進行確認,只有比例合適才能夠保證生態緩沖帶既能夠滿足水質的自動凈化功能,同時又能夠滿足各種水生物以及人類的生存、生活需求,實現生態河道生態系統的平衡性及和諧性,實現城市河道的可持續發展。
結語:
在城市河道的開發設計以及建設過程中,河道的生態環境應該受到足夠的重視。在河道建設中應該充分的運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綜合的看待城市發展以及河流發展的問題,并且在其發展中將生態理念進行充分的融合。生態河道的建設中首先應該充分的遵循自然的發展規律,然后再結合城市的特有文化環境以及人文情懷對河道的景觀進行合適的改進和利用,從而使河道不僅能夠體現城市的文化特征,同時也更能符合城市的整體發展規劃。通過對城市河道建設的生態理念合理運用,將有利于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永肖,李立軍.淺談綠色生態理念在河道治理工程設計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32:207.
[2]由廣臣,宋云.淺談生態理念在城市河道設計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35:223.
[3]周鵬程.城市河道景觀設計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