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向喜
“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這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在新的歷史時期對黨政關系和政府行政方式提出的明確要求。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基本保證,是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方面,是加強政府建設和反腐敗的重要舉措。縣級政府必須切實增強使命感、緊迫感和責任感,準確把握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變化,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工作,進一步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為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創造良好環境。
一、提高認識,增強自覺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就是把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從而保障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
一是要增強依法治國的政治自覺。自覺向中央和省市委基準看齊,做黨全面依法治國重大戰略舉措的擁護者、執行者,踏踏實實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推進依法治國的各項安排部署,自覺在政治上與上級保持高度一致,杜絕在貫徹上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做到令必行、禁必止,言必信、行必果。
二是要增強依法治國的思想自覺。自覺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中來把握,深刻認識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辯證統一關系,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治道路自信、法治理論自信和法治體系自信,把遠大理想與現實目標結合起來,用堅定的理想信仰凝聚共識、匯集力量。
三是要增強依法治國的行動自覺。自覺做遵法學法守法用法的先行者,堅決擁護憲法權威、法律尊嚴,認真對照習總書記列出的5個突出問題,深入查找法治不彰的根本原因和存在問題,不斷強化法治思維,創新法治方式,提升法治能力,用實際行動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從嚴要求,爭做表率
領導干部是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責任主體、執行主體,在建設法治國家中的地位和作用舉足輕重。作為一名基層的領導干部,必須牢記使命,時刻把“第一責任人”的職責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以實際行動推進依法治國。
一是要敬畏法律。就是要敬畏法律,尊崇法治。只有思想上尊崇法治,才能行動上遵守法律。首先內心要徹底擯棄人治思想和長官意志,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觀念,面對各種危害法治、破壞法治、踐踏法治的行為敢于挺身而出、堅決斗爭。
二是要學法懂法。學法懂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要系統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準確把握我們黨處理法治問題的基本立場。深入學習憲法,同時學習同自己所擔負的領導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弄清楚法律規定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懸法律的明鏡,知曉為官做事的尺度。
三是要自覺守法。“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要牢記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帶頭遵守法律、執行法律,帶頭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同時,要遵循法治軌道,說話做事要先考慮一下是不是合法,讓遵紀守法變成自己的一種習慣。
四是要用法履職。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對領導干部而言,必須把功夫下在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能力上。守法律、重程序,牢記職權法定,保護人民利益,用權受監督,才能依法用好手中權力,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三、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
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這是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基本步驟。因此,要建設法治政府,必須把握以下幾方面。
一是要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在具體決策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政府工作規范,進一步健全集體決策機制,定期召開縣政府常務會議、縣長碰頭會、專題會議研究重要工作,增強政府決策的透明度和科學性。健全完善并重大行政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策等制度,重要決策提交縣委常委會研究決定,重大課題決策邀請縣人大、縣政協參與研究,力求做到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二是要提高政府執行力。縣級政府是按照中央和省、市、縣委確定的戰略部署抓落實的機構。實際工作中,要正確看待崗位和責任,嚴格按照中央和各級黨委的決策部署,切實抓好各項政策執行和工作落實,不斷提高政府的執行力和落實力。對于確定的各項工作,要按照責任網格化的要求,逐級夯實主要領導、分管領導、責任科室和具體干部的責任,逐級傳導責任壓力,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三是要始終堅持依法行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行政機關是實施法律法規的重要主體,要帶頭嚴格執法,維護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和社會秩序。執法者必須忠實于法律。”政府必須加快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使政府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不斷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梳理各部門執法權,推進綜合執法,著力解決權責交叉、多頭執法問題,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依法全面履行職能,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四是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政府必須轉變職能,用法治的思維和辦法來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要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放權放手,控項目、降門檻、簡程序,充分發揮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創造力。加快推進政府機構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積極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探索行政審批的工作流程、管理方式,規范審批行為,提高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
五是要做好普法宣傳工作。人民群眾是最主要的法治建設主體。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政府要不斷探索法制宣傳工作的新思路、新形式,科學制定年度宣傳工作方案,明確宣傳重點和宣傳方式,對確定的重點宣傳內容要列出時間表,并逐項分解,責任到人,確保宣傳工作有計劃、有落實、有成效。積極主動地加強與宣傳部門以及電臺、電視臺、網絡等媒體的合作,拓展宣傳渠道,借助外力,不斷提升群眾法治意識和法治觀念。
六是要增強干部法治意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領導干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所謂法治意識,就是一種法治觀念和法治思維,強調要對憲法和法律存有敬畏之心,要依法按權限和程序辦事,始終堅持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侵權須賠償。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用法治引領改革發展破障闖關、推動民生改善和社會公正。
七是要著力強化行政監督。要大力推行權力清單制,積極推進網上電子審批、一個窗口集中辦理等,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審批服務。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創新公開方式,扎實開展“邀請公民代表走進政府”等活動,擴大重大決策、公共資源配置、部門財政預算等公開內容,不斷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要依法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加強司法監督,積極回應網絡輿論監督。加強法制監督與行政監察的協調配合,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
(責編:蔣曉靜 電話:13669220860 郵箱:xinsilujxj @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