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穎
摘要:聲樂藝術是情感的藝術,讓人感動的演唱應該是情感真摯動人、技巧細膩多元化、表演靈動的,文章重點從理解體驗作品、提高演唱技巧、保持正確演唱姿勢和訓練肢體語言這幾方面來闡述演唱歌曲的幾個要素。
關鍵詞:聲樂;表演;理解;技巧;姿勢
聲樂是集聲音、情感、表演為一體的藝術,它是人體的自然器官相互協調運動后產生的。所謂美好的聲音在自然的生理條件下,運用科學的發聲方法和其技巧,發出超越自然狀態的音量,音域和音色,來表達人類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形式,具有較強的感染力。作為演唱者,要學好聲樂,演唱好作品,就要懂得了解音樂、熱愛音樂,有強烈學習音樂的愿望。培養與熏陶音樂上的鑒賞能力和辨別能力,掌握好聲樂基礎知識、發聲技巧,輔以生動的姿體語言,圓滿完成作品的演繹。
一、以對作品的全面體驗為基礎
聲樂演唱從屬于二度創作的范疇,是以聲樂作品作為基礎的具體來說,當創作者有了情感體驗,用合理的音樂形式創作出了聲樂作品后.再由演唱者利用自己的演唱技術和對作品的理解將其表現出來。黑格爾說過:“在藝術里不像在哲學里,創造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現實的外在形象。所以,藝術家必須置身于這種材料里,跟它建立親切的關系。”首先是對作品進行文本分析,歌曲或者聲樂作品是文學藝術和音樂藝術的合體,歌曲大都以思想深刻、內容豐富、文學性強的詩詞等作為歌詞,歌者對作品的思想內容需要理解,對聲樂作品進行分析再創造,再運用聲音正確表現出作品的內涵,展示思想內容和文學內容的藝術境界。歌唱者對歌曲的內容認真理解,大膽想象,確立作品所要樹立的音樂形象,讓作品在頭腦中化作一幅幅生動形象的圖畫,讓自己成為作品中的主人公,盡情表達內心的感受。其次是對作品進行試唱。這里的試唱是指對作品進行試探性的演唱,即將之前的理解和體驗、還原到作品中去。以驗證是否準確和到位,并與自己的演唱技術有機融合起.如果發現有不足之處.再進行有針對性補充和完善。這種對作品本體的這種了解.能夠幫助演唱者真正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繼而充分表現出這種情感.打動自己和觀眾,獲得豐厚的音樂表現力.而不是為了歌唱而歌唱。所以說,演唱之前案頭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對于演唱中的音樂表現力有著重要的影響。
二、以扎實的演唱技術為前提
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曾說過,美聲不僅僅是擁有美麗的聲音就足夠了,還要具有將聲音分解成塊為音樂服務的能力。這也在某個程度上說明了聲音技巧與情感相融合的重要性。聲樂藝術學習者需要尋求科學的歌唱方法。
歌唱呼吸是發聲的動力,是歌唱的基礎。沒有良好的呼吸方法來控制和運用氣息,就不可能有優美悅耳的歌聲。一切聲音表演技巧都與呼吸有著不可分離的關系。克拉克在《論呼吸》中主張:歌唱者第一件事就是學習適當的呼吸。普利斯曼在他的《喉頭生理學》中認為:呼吸是聲音的生命力。我國傳統聲樂論著中說:“氣者,音之師也。氣弱則音薄,氣濁則音滯,氣散則音竭。”也說明了中外古今的歌唱者都十分重視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發聲練習是用于訓練聲樂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簡單的練習。實際上是把構成歌曲旋律最基本最簡單的動機或樂句提練出來配以單純的母音或音節,在適當的音域內作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動反復練唱。歌唱語言是聲樂訓練中的重要部分。歌唱,就是將音樂化的人聲與語言相結合,進一步表情達意的一種音樂表現形式,歌唱語言能直接揭示歌曲的文學內容和思想內容,能突出作品風格,能直接展示歌曲圖像和意境。歌唱語言必須同歌唱的呼吸、發聲、共鳴緊密結合融為一體。歌唱語言必須同靈活多變的呼吸、通暢的聲音貫通的共鳴協調起來,才能收到聲情并茂、感人至深的效果。
三、以正確的歌唱姿態、生動的肢體語言為保障
歌唱時姿勢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發聲時各個器官的協調,一般來說,有以下幾點要求。一是身體自然直立,保持放松但是積極向上、精神飽滿的狀態;二是頭部保持與眼睛向前平視稍高的位置,胸部自然挺立,雙肩略后下一點;三是兩腳一前一后稍分開,身體重心平穩,重量落在雙腳上;四是嘴要張得開,放得松,切忌緊咬牙關;五是下頜略略收回,感覺小腹到兩眉之間形成一條直線,脖子和后背、腰部形成一線,保證氣息暢通無阻。
另一方面,一首歌曲的思想感情不僅要用歌聲來表達,同時還要通過肢體語言和動作表演來塑造各類人物的藝術形象。肢體的訓練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肢體動作中,肢體隨著音樂有節奏的運動,自然而然地體現出肢體上的魅力。
綜合以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要演唱好一首聲樂作品,就要遵循這些基本要素,不僅要熟識作品的本身含義,還要在作品原有的基礎上增加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形成自我風格的演繹,不僅要有一定的聲樂技巧,還要學會更好的把技巧與作品緊密連接,使技巧為作品服務,而不是受技巧限制使作品不能完整地完成。當一首作品通過演唱者精心準備而打造出來,才會是一件好聽的好看的又有價值的藝術品。
【參考文獻】
[1]潘明霞.論聲樂學習者的基本素質聲樂教程[J].2015(01)
[2]郭瑩.聲樂演唱中音樂表現力的提升初探[J].音樂時空,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