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立波
摘要:經濟上飛速的發展為人民帶來殷實富裕生活的同時也為我國的自然資源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經濟上的發展可以推進對土地管理及土地市場監管的工作進程,經濟上的發展是進行其他領域發展的基礎,經濟的富足可以讓我們引進更先進的土地管理技術以及高效率的耕地種植技術,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可以有效地保護我們緊缺的耕地資源。本文就經濟發展與土地管理及土地市場的關系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管理體制;改革措施;集約化水平
我們在利用土地的同時也在無形中改變了它,這就造成了生態平衡的破壞。我們不能只看眼前利益,盲目地利用土地資源,而是要提前預防土地資源的過度使用和浪費,超前管理土地資源地開發,讓土地資源的使用形成良性的循環,為后續的使用埋下伏筆。進行土地市場管理模式的完善是實現上述目的的主要措施。
1 加強土地管理與土地市場管理的原因
地球上的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保障,人類自從誕生以來,衣食住行、生產、生活所有的一切都是來源于我們居住的地球。地球上的大氣、浩瀚的海洋、涓涓的河流、茂密的森林、美麗的草原、肥沃的土壤、珍貴的野生動植物等,形成了復雜的自然生態系統,也為我們的生存發展提供了物質保證。長期以來,隨著人們對經濟發展的渴求,人類對自然的利用已經超出了它能承受的范圍,人類無形中對自然環境進行著改變,這已經使我們的地球傷痕累累。人口不斷的增加,生產活動被迫地增多,這些已經形成了惡性的循環,地球的壓力在不斷的增加,環境也隨之不斷的惡化。很久以來,大氣污染就成為了一個一直困擾我們的問題,生產活動的增加推動了重型工業的發展,工廠排出的廢氣和廢水慢慢地就造成了大氣污染、水污染。現在一個新的難以解決的環境問題便是土地資源的匱乏。土地資源是人類進行生產生活的重要物質基礎,然而,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們需要大量的土地來給人民居住,另外,我們需要大量的耕地來種植農作物來給人民提供糧食。但是相比我國緊缺的土地資源而言,我國的耕地資源已經到了匱乏的程度。面對這個問題,我們不能坐以待斃,而是要主動出擊,處理好經濟發展與土地管理及土地市場的關系,加強對于土地資源的管理力度。另外,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全面發展,土地也應該進行相應的市場化改革,并且不斷地完善土地市場管理模式才能應對逐漸出現的土地市場問題。土地的市場管理可以有效地防止企業或者個人因為個人私欲占據土地的現象。
2 我國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土地監管存在漏洞,現行土地管理體制機制有待完善。現行土地管理實行“條塊結合”管理體制。由于各級土地管理部門行政上受同級黨委、政府領導并對其負責,地方土地管理部門實際上是執行同級黨委、政府的意圖,很難對一些地方的土地違法違規行為形成監管制約。這是一些地方城市建設過度擴張、項目不合理大量占地的重要原因。要進一步出臺加強土地管理的有力措施,嚴格控制各類建設用地指標,停止大規模新征土地,降低經濟增長對土地資源的過度消耗。在地少人多的基本國情下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建設,保護耕地、節約用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必須永久實施保護耕地、節約用地的國家戰略,堅決守住耕地紅線,健全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綜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有限的土地資源保障和促進經濟社會永續發展。
3 完善土地管理模式的主要措施
積極引導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穩步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是規模經營的前提。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必然加速農村土地流轉進程。必須堅持農村土地流轉始終“姓農”。承包地流轉要堅持農地農用原則,堅決制止土地流轉“非農”傾向,絕不能以流轉為名改變土地的農業用途,務必做到土地流轉不流失。必須堅持把農民利益放在首位。推進農村土地流轉,要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確保農民享有土地流轉自主權、流轉方式選擇權和價格收益談判權等合法權益。必須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新機制。培育和發展各種類型的土地流轉服務中介組織,健全評估制度,規范流轉手續,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土地流轉市場體系。必須加強土地流轉的引導和管理。公平享有土地增值收益,弱化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要遏制地方政府的“賣地”沖動,改變目前“賣地”越多、財政收入越多的現狀,有必要考慮將土地收入由原來地方政府自行支配的預算外收入,全部或部分納入中央統一掌管的預算內國稅收入,從根本上弱化地方政府與土地的利益關系。進一步加強監督檢查,完善土地管理配套措施和體制機制。要對土地管理法規和政策進行修改完善。堅決制止濫用征地權。同時加強保護耕地、節約用地的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憂患意識和保護耕地、節約用地的自覺性。要加強全國土地監管信息體系建設。綜合運用各種技術手段,建立健全土地監管網絡信息系統,完善舉報獎勵機制,對土地狀況進行動態監測和全方位管理。要加強地方政府土地管理能力建設。把土地管理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健全節約用地的考核制度和激勵機制,實行最嚴格的懲處措施,對違規建高爾夫球場和高級別墅的要嚴肅查處。要大力加強執法監督檢查。有關土地管理法規必須嚴格執行,不得以任何理由變通。建立健全土地和耕地定期檢查、動態巡查、不定期抽查責任制,及時發現問題,實行最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
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約化水平,就是要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的產出率和土地利用率,使土地利用包括耕地、草地、建設用地、生態涵養用地等更加科學合理。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必須把市場和行政兩種手段有機結合起來,既發揮市場配置土地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以利于實現土地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又利用規劃、政策、法律等手段的調節作用,滿足不同收入人群和不同用途對土地的需求。要研究以物業稅替代土地出讓金制度的相關改革。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實行物業稅,把土地出讓金一次性的繳納變成在使用過程中間,分年度以物業稅的形式交給政府,成為地方政府主要稅源,一方面可以降低房價,穩定城市住房價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進土地資源的節約。在成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中心、土地托管中心、土地代管所等中介的基礎上,可以建立農村土地經營權交易市場,或放在現有產權市場交易,讓土地經營權流轉起來,逐步走上土地市場化和土地集約化之路。這是節約用地的根本之道。
4、結論
通過上文的探析,我發現經濟發展與土地管理及土地市場管理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首先,我們需要意識到的問題是我國的土地資源是非常緊缺的,加強土地管理及土地市場監管的力度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土地資源的嚴格管理可以防止土地的浪費,土地市場體制的改革可以保證我國的稅收,這些都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國的土地資源是非常緊缺的,特別是可種植農作物的土地資源。土地資源對于我們人類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加強土地資源的管理力度是我們的重要工作。
參考文獻
[1] 高永年,劉友兆.經濟快速發展地區土地利用結構信息變化及其動因分析-以昆山市為例[J].土壤,2004(36).
[2] 常丹青,刁承泰.重慶市江津區經濟發展與土地利用結構變化互動關系研究[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09(6).
[3] 羅紅云.地方政府如何降低經濟發展中的土地財政依賴癥-以新疆為例[J].公共經濟與公共政策,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