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玲
所謂報紙特色,我以為就是要有自己報紙特有的品味和本色,要獨具匠心,有豐富的內涵與多姿多彩的形式。報紙有特色,才會有前途,否則蕓蕓眾生,就會在市場報業激烈的競爭中被無情的淘汰。翻開各地的廣播電視報,我們不難發現,有的廣播電視報還在采用傳統封閉式的運作,報紙內容單一并呈固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報紙的出新、求快。廣播電視報功能弱化,不能滿足受眾的心理,電視節目預告版面極少,缺乏具體內容。加之突變頻率的加快,不知不覺的降低了廣播電視報預告節目的準確性。有的報紙還經常以轉、抄和摘別的報刊文章為主,變成了綜合性“文摘報”,缺乏獨家新聞。我認為,創造報紙特色,猶如創造名牌商品,并非易事。要有創新意識,要有敢為人先的銳氣,勇于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敢于上下求索,開拓進取;要科學管理,求真務實,要有高素質的專業人才。越是有特色的報紙,越是注重人才的培養和物力的投入。人們不但要有艱苦的創業精神,而且要具有持之以恒的守業精神,否則報紙也會像商品一樣,在市場的激烈競爭中逐漸滯銷。特色并非自己認定的,需要讀者的檢驗、認可。廣播電視報的特色主要體現在圍繞廣播電視這個中心所作宣傳的廣度和深度上的含金量,就是看能否把補充和延伸這篇文章做大做強做好。報紙能否獨出心裁,辦得圖文并茂、異彩紛呈,使廣大讀者賞心悅目,愛不釋手。具體來講,主要體現以下四大特色。
首先,報紙要具有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特色。
廣播電視報和電臺、電視臺一樣,都是黨的耳目喉舌,應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一定要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激發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維護社會穩定,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堅持政治家辦報,要盡守土之責,絕不能認為廣播電視報不是黨委機關報,什么都可以刊登。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不能宣傳色情、兇殺、暴力、封建迷信以及格調低劣、有害人們身心健康的內容,不能讓一些庸俗低級、腐蝕我們意志的東西,污染我們的報紙,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其次,報紙要創新突出宣傳廣播電視信息和預報廣播電視節目的特色。
廣播電視報的辦報宗旨是為廣播電視宣傳服務,為廣大讀者服務。這是與其它報紙明顯不同的專業特色。廣播電視報就是要把傳播廣播電視信息搭建業務交流平臺作為主要任務來抓。廣播電視報的基本職能,就是要為廣大讀者提供最有權威的又多又全的廣播電視節目預告信息。近年來,有的廣播電視報只注重經濟效益,忽視了社會效益,大量版面用于刊登廣告,節目介紹和節目表刊登的簡單、粗劣,顯然失去了廣播電視報特有的本色,這是一大失誤。然而,我們也不難看到,一些非廣播電視報也在摘登電視節目表和節目介紹,這就要求我們的報紙刊登的電視節目表和節目介紹要比別的報紙更多更全。否則,我們就是自動放棄優勢,就會處于被動的狀態,就會被淹沒在競爭的汪洋大海之中。目前,許多城市廣播電視報都十分重視全面刊登節目表和節目介紹,以滿足讀者的需求。如《中國電視報》、《蘇州廣播電視報》、《大連廣播電視報》,不僅節目表刊登的全面和具體,而且科學合理的安排版面,為讀者及時查找電視節目表提供了方便。把每天從中央到地方電視臺的節目表集中編排在一個版上,每周7天用7個版刊登電視節目表,還用4個版作劇情節目介紹,盡量滿足不同層次的讀者收看電視的需要,深受讀者好評。
第三,報紙要創新在補充和延伸上大作文章的特色。
廣播電視報除了刊登各級廣播電視臺提供的節目和部分節目介紹外,還必須大力開發廣播電視資源,在補充和延伸上大做文章。要進一步擴大宣傳面,豐富報紙的內容,走出“帶電作業”的誤區。要樹立市場意識和精品意識,做活廣電這篇大文章,要充分展示精彩熒頻全景,強化報紙的新聞性,擴大讀者的參與性,關注百姓生活的服務性。廣播電視報應當努力開拓廣闊的宣傳報道,增加新事物、新知識的報道。增加新聞信息容量,采取“快餐式”辦報方式。廣泛報道文化娛樂、家庭生活、衛生保健和百姓所關心的有關信息。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應把過去報紙“貼近”百姓生活,變為“緊貼”百姓生活,只有這樣,報紙才會成為讀者的知心朋友。
第四,報紙要具有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個地方城市都形成了自己的不同地域文化特點。就拿我們榆林來說,地處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陜北文化的搖籃,不僅有博大深厚的黃土文化積淀,更有陜北革命文化的優良傳統。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祖輩們留下了無數的文化遺產、民間文化藝術以及一些久遠時代的藝術品種。如榆林民歌、信天游、民間舞蹈、民間故事、酒曲、曲藝、小戲、石雕、木雕、泥塑、剪紙、刺繡、紙扎等。可謂豐富多彩,精妙絕倫,特別是榆林民歌,在中國音樂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榆林曾是黨中央、毛主席生活戰斗過的地方,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革命遺址和文物,涌現出李子洲、劉志丹等一批革命家和黨的高級領導干部,是延安精神的發祥地之一。此外,榆林還擁有大量的歷史文物古跡,館藏歷代文物5萬多件。榆林具有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目前,許多廣播電視報在宣傳報道中,都注重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吸收外國先進文化,發展鄉土優秀文化。尤其是為了充分展示地域文化風格和娛樂魅力,開辦了一些體現地域文化特點的專欄,如《三秦廣播電視報·榆林周刊》在體現地域文化特色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先后開辦了“塞上風情”、“速讀榆林”、“法治經緯”、“百姓關注”、“家教園地”、“健康養生”、“尋味榆林”、“文化視野”等專版、欄目,增添了文化底蘊,提高了文化品位,廣大讀者喜聞樂見。
總而言之,廣播電視報是一份作為廣播電視宣傳補充和延伸的專業性報紙,它傳播廣播電視信息,引導視聽,指導欣賞,只有圍繞廣播電視宣傳這個中心,在導聽、導視上大作文章,從內涵上強化廣播電視宣傳,充分體現地方特色,提高文化品位,以民為本、以人為本,緊貼百姓生活,服務百姓生活,才會有自己的特色與個性,才會為廣大讀者所喜愛,才會在報業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獨占鰲頭。
作者簡介:
榆林市廣播電視臺主任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