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平
從教十余年來,我一直習慣在教育教學上做加法,從沒想過去做減法。素質教育和教學改革的風潮在云楓初中涌起的時候,真的讓我感到迷惑。我該如何來教書;我該怎么做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我該怎么做才能既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他們在較短的時間掌握更多的知識,又減輕自己的負擔呢?我想應該是教師做減法的時候了,只有老師會做減法了,教師才是一個智慧型的教師。在學校領導的引導下,教學效率的低下和出現的問題也讓我明白只有精講少講才能打破眼前的僵局,才能為學生的未來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怎樣做才能真正精講少講呢?個人有些愚見,說出來和大家商討。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紐斯在談到自己的教學理想時說:“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閑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眾所周知,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有限的,對于初中生而言剛開始的那一二十分鐘是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如果我們把最有效的時間花到其他無關緊要的枝節上就很難達到課堂高效。
一、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是精講少講的前提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好的學習方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學起來輕松,做起來容易。語文學習雖然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但只要理清了它的主干和枝葉,仍然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要達到課堂上的精講少講,自主學習和問題的生成十分重要。每一課的生字詞、作家作品、文章的寫作背景、與之相關的知識鏈接、對課文的整體感知等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借助字典和詞典以及工具書都是可以解決的。所以自主學習時老師一定要把讓學生自己掌握的東西給學生講清楚,使他們有針對性地進行自主學習,當自主學習的習慣在頭腦中根深蒂固的時候也是老師第一道減法做成功的時候。學生的認知水平肯定是有限的,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也一定會遇到許多新問題,把自己產生的問題用筆寫下來,再從中進行篩選,找出對理解文本內容最有價值的問題去向同學請教,確實不懂的可以交給老師在課堂上交流探討。
二、精心設計問題是精講少講的關鍵
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后起點絕對不會是零,所以我們沒必要從零開始教。從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出發,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設計新穎獨到準確理解課文內容的問題是精講少講的關鍵。從哪些方面來設計問題呢?課文的重點和難點都是問題設計的關鍵所在。每一節課可有針對性地準備兩到三個問題,適時地拋給學生思考、討論、探究,老師只做必要的點撥和提示。這樣既節約了時間,又鍛煉和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如《斑羚飛渡》這篇課文,就完全可以設計兩個問題來解決所有內容。(1)斑羚飛渡中最令作者震撼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2)文中景物描寫及對鐮刀頭羊的描寫有什么作用?這兩個問題應該可以成為理解這篇文章的鑰匙,文章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設置把握了重點,又把重點一目了然、清晰地印在了學生的心中。把長文章教短了,重難點突出了,學生的情感升華了,學生和老師都輕松了。
三、組織練習到位是精講少講的保證
通過練習、測評可以反饋學生的學習,檢查知識儲備量的多少。每一課配備的導學案先從自主學習后的練習進行反饋,學生如果認真學習,導學案上留下的問題應該就是學生生成的問題,老師引導的時候可以多關注一點。一課學習完成之后,練習的設計既要與課文的重點緊密結合,也要注意難點的滲透,基礎的設置,課文內容的拓展延伸等在導學案的練習部分都應該涉及。我們在精心組織習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題量不應該過大,最重要的內容分析理解到位即可。每天讀一點,每天寫一點,每天進步一點點。
葉圣陶先生認為:“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須教。”他怕說不明白,又解釋道:“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達到不復需教,而學生能自為研索,自求解決。”學生上學的過程,從大教育觀的角度出發,即從由教師引導學習到自己會學習的過程,也即一個達到會讀、會記、會練、會用、會創新的過程。一個真正實施素質教育的教師,只有縮短這個過程的責任,而沒有延長它的權利。
參考文獻:
沈龍明.中小學課堂教學藝術[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