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彥
【摘要】:交通運輸業的安全生產是我國安全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十分重視交通運輸行業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本文就當前道路客運企業推行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討論,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道路客運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議
一、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內涵
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是通過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促使企業生產行為規范化,通過健全長效管理機制,使企業各生產環節中的人、機、料、法、環處于良好狀態,并持續改進,從而不斷提升企業安全生產水平。國務院出臺《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23號)重要文件,進一步明確了現階段安全生產工作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客運企業只有充分認識和正確理解安全生產方針,實施目標管理,才能保證各項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實。
二、道路客運企業推行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問題
1.企業負責人缺乏充分的安全意識
道路客運行業的某些企業負責人只是一味地追求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高,而忽視安全意識的建立。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不明確“一崗雙責”的意義,面對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要么抱持僥幸心理,采取忽略態度,要么以完成任務的心態對安全隱患進行粗糙的排查,忽視對隱患出現原因的分析,以及在對排查出的隱患進行排除整改方面的不作為;其二是面對事故的不負責,在事故發生后,企業負責人不僅不按照安全管理規定對事故責任進行分析倒查以及提出相應的處理建議,反而存在試圖推卸責任、埋怨他人的情況。
2. 企業缺乏健全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
許多道路客運企業并未設置有獨立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設置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已經無法滿足企業規模的需求。某些企業存在安全管理人員數量同車輛數的比例不符合安全標準要求的情況,以及企業聘用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并未按照規定定期參加安全管理培訓、甚至并不具備從業資格的情況。
3. 企業對安全目標的分解不夠到位
部分道路客運企業對安全目標的設定僅限于文件規定,并未將其細化分配到相關部門以及基層工作崗位上,也沒有將其分解落實給企業的全體員工,實現企業的“一崗雙責”也就無從談起。
4.企業缺乏充分的安全培訓教育
客運企業安全培訓教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對不同工種從業人員(包括監控人員、乘務人員以及駕駛人員等)的安全培訓教育內容及范圍不達標;二是安全教育缺乏針對性,教育效果偏低;三是缺乏一套完整的安全目標考核制度和獎懲制度,無法調動起員工參與安全培訓教育的積極性;四是對責任經營車輛的監督管理常采用以罰代管方式,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
三、道路客運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建議
1.落實主體責任是安全生產標準化的重要保證
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需要把握好三點:落實交通運輸企業主體責任;強化全員安全意識;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體系。最終形成安全運輸管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員、全過程、全覆蓋的根本要求。
(1)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2004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2010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2011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深化“安全生產年”活動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都反復指出,安全生產必須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企業負有安全生產不可推諉的社會責任;強化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責任,發生事故,必須追溯責任,直至追究刑事責任;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凡在規定時間內未實現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的企業要依法暫扣其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責令停產整頓,對整改逾期未達標的,地方政府要依法予以關閉。
(2)強化全員安全意識
2014年3月1日,在山西晉濟高速公路巖后隧道內發生一起性質較為普通的車輛追尾事故,卻因對現場事故車輛的處置存在一系列的違規行為,最終演變為一起造成13人死亡的重特大責任事故。這起案例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交通運輸企業提高員工安全生產意識,掌握危險辨識能力,規范員工安全作業的極其重要性。
(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體系
首先是組織落實。在交通運輸企業內設置安全管理機構和配備專職安全管理人員,明確機構職能和崗位職責。其次是制度落實。依照安全行車特點,建立健全安全運輸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和安全駕駛操作規程;組織安全行車宣傳教育與培訓工作,開展安全檢查并及時消除各類事故隱患,并對執行制度不力的,嚴肅處置。必須嚴格依照包括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等建立完整規范的標準執行與控制體系,設立目標,分解指標,分層考核,獎懲分明。
2.強化基礎管理是安全生產標準化的重要保障
實施安全生產標準化實質是建立企業安全生產長效管理機制。基礎管理是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固本強基工程,是將交通運輸企業的全部行車安全管理活動置于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和法治化之下。
(1)加強安全生產管理資源整合
以發揮最佳協同、最大效應為原則,將交通運輸企業內部與外部的各類管理資源優勢整合,擺脫相對獨立、單打獨斗的傳統安全管理模式,充分體現安全與運量、安全與效益、安全與健康、安全與環境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制定、執行、評審、修訂、識別、跟蹤和溝通等流程和環節,確保交通運輸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正常運行。
(2)提高設備設施基礎管理水平
加強交通運輸企業安全生產設備設施的基礎管理工作,確保車輛與設備設施齊全可靠、性能良好、運轉正常,并得到及時更新、技術升級、效率提升。
(3)強化企業各級崗位責任落實
交通運輸企業法人代表是行車安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各部門、各單位負責人是部門、單位行車安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各崗位都必須將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和日常行車安全管理工作相結合,將安全生產標準化覆蓋到安全行車管理過程中的各個層面、各個崗位和各級人員,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安全生產。
3.提升科學管理能力是防范事故的重要手段
安全生產標準化是一個動態的、閉環的管理系統,在交通運輸企業內部建立一個科學高效、信息集成的管控平臺,對所有行車安全管理都有目標、有預案、按程序解決。該機制傳輸信息及時,有效落實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標準規范,使行車安全管理過程中各種風險得到有效的掌控。
(1)提升執行能力,強化動態管理
安全行車動態管理必須預知可能出現的危及安全的各種主次因素,提前制定預防措施和管理方案。PDCA是較好的動態循環管理的方法,通過計劃、執行、檢查、行動,把交通運輸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各項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管理人員和一線員工都必須提高執行PDCA的能力。
(2)集成有效信息,及時消除隱患
運輸企業要以排查、消除安全隱患為中心任務,構建安全生產信息化平臺。信息化平臺產生的“大數據”,可幫助我們從海量的安全行車數據中尋找事故特征和預兆,分析發生事故的原因和規律,找出安全行車隱患,預測未來走向,從而對癥下藥,實施差別化監管,有效遏制事故的發生。
四、結束語
道路客運企業進行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可以顯著提升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不僅能直接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益,而且還能有效預防和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從而降低因道路交通事故對道路運輸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最終提升道路運輸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于洋.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模式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3(12)171-178.
[2]伍秀英.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思路[J].現代職業安全,2012(5):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