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喆
【摘 要】本文結合工程實例,主要對生態型住宅小區園林景觀設計及植物配置方法進行相關分析。并作出相關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居住小區;園林景觀設計; 生態環境
一、工程概況:
某住宅小區占地面積為6萬多m2,以多層和小高層框架結構的住宅為主,總建筑面積近12 萬m2,小區定位為現代生態型高尚住宅區,其中綠化率達到42%。
二、園林景觀設計構思
生態環境最基本的要素是“綠”和“水”,“綠色”在這里已從狹隘的色彩概念轉變為環保和生態意識概念。綠色不單指色彩,而是代表一種崇尚自然、回歸自然的設計理念。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脈之流通也。水在人與自然關系中起著特殊的協調作用。它不僅能給人帶來歡愉、輕盈、柔和的感覺,而且還具有凈化空氣等重要的環保作用。有了“綠”與“水”的完美結合,既能取得豐富的環境效果,又能達到生態環保的目的,體現了“以人為本”和“以自然為本”的設計思想。
三、場地現狀及評價
本項目根據現狀分析總結的問題及解決思路如下:
1)根據場地周圍三面綠化圍合的優越條件決定了小區與山、水的內在呼應關系及場地精神的延續,利用植物成為新的構成因素,構成了小區的主題:“水景、密林、人家”。
2)道路、停車場與建筑留給景觀的空間有限,尤其是一區中心綠地,因地面構筑物過多,空間較為分散,需尋找一種元索來統一整個園區,所以利用自然的處理手法;改變園區的尺度感,并因形就勢將功能分散,散點在整個園區之中,方便住戶使用。
3)現狀場地地勢平坦,豎向變化不足。故在盡量遵循土方就地平衡原則的前提下,塑造出多變的山地效果,組織和分隔不同空間,形成良好的視覺效果和使用功能。
四、具體設計方案
在場地現狀及評價及定位分析的基礎上,本生態型住宅小區人居環境設計時,
確定以“水景、密林、人家”為主題。突出園林山水格局的構成元素——共同打造一個和諧、健康、生態的最佳城市人居環境。
(一)生態型住宅小區園林景觀設計特色
1)“ 水景”
南北走向的水系,將社區的不同空間相互串通,依空間流動的走勢變化,水流的形狀也產生或潭或溪,或淵或池,或靜或動,或深遠或幽靜的不同變化。同時,圍合水系的地形與水系相互作用于,形成完整的山水體系,為社區營造了理想的生態格局。小區內“小溪”成為貫穿整個場地的脈絡,沿水系設計了各種休閑,漫步在草坪上、徜徉在碧水邊、交流在濃蔭下、休憩在花叢中,塑造一個親和、健康、生態的時尚生活社區。體現人與城市生活和諧,集陽光、健康、都市情懷于一區,突出都市人文景觀特色。
組團綠地相輔共同構筑了小區的景觀綠地框架,“密林”和坡地成為圍合各種類型空間的主要媒介。入口廣場綠地的設計突出深山老林的縱深感,道路的布局、植物的規則種植,都有利于這種空間氛圍的營造,喬木、灌木、地被均選擇多種類,感受森林的氣氛。樓間休憩空間強調向心力,設置植物圍合的“興奮點”,配合不同層次的植物種植,如同音樂的主旋律與具有節奏的和弦,使整體環境景觀意象漸入高潮。
水景區植物的配置根據水流的特點及區域做不同的配置,在噴池處水流從滾水壩跌下。水面中央設小亭,通達小亭的汀步用本地的紅砂巖組成,水面一直延伸到走廊的方亭中,將方亭突出走廊的部分做成水榭的形式,周邊設美人靠。水岸自然蜿蜒,用真石堆砌成自然駁岸。植物運用上主要有:桂花、桃花、海桐、鳶尾、蘆葦等,通過多種不同風格的植物和水景,將此景觀映襯出江南小鎮的詩情畫意的意境,并充分體現出主景觀的大氣磅礴與韻味深長。
2)空間形式多樣
居住區園林環境的空間美學將成為視覺景觀的重要導則。樹廊、竹廊、花廊等多條視覺景觀通廊的營造,將社區內不同空間的園林環境融為一體。人口主軸線將南北各空間有機貫穿起來,空間序列感強。南北方向一條主要景觀軸線和東北西南2條次景觀軸線將園林景觀節點串聯其中,形成嚴整的“線形”空間格局與靈動活潑的“點狀”空間節點適度結合的空間形式。
再利用植物、構筑物、不同材質等園林景觀設計的元素與手法塑造下一級尺度關系中“點”“線”“面”空間,使整個社區的室外空間層次豐富,形式多樣,為你展示一幅渾然天成的美麗畫卷。
小區大庭院空間中以大桂花樹為主體,分別布置樟樹、紫薇、玉蘭、紅楓、南天竹等,小庭院空間內,布置叢竹,芭蕉、蘇鐵等,隨園景肆意點綴,突出表現園林的散漫、無序。此外,根據觀賞性植物的季節性,分別選取春、夏、秋、冬四季開花的植物如春天開花的白玉蘭、紫荊、紫藤、泡桐、合歡、海桐、鵝掌秋、櫻花、桃花、迎春、金縷梅、連翹、流蘇樹等,夏天開花的有木槿、廣玉蘭、紫薇、夾竹桃、石榴、梔子花、棣棠,秋天有桂花、木英蓉、夾竹桃、小葉女貞、胡頹子、油茶、金絲桃,冬天開花則有梅花、枇杷、臘梅、山茶等等。根據不同的花相、花形、花色、花期,便能創造出四季花開不斷、美麗芬芳的景觀效果。
(二)主要景觀節點
1)入口景觀區
位于小區西部主人口,一組紅色跌水景墻、水臺階、石壁水景墻塑造了該區的總體形象。紅色跌水景墻以其極強的視覺沖擊力突出了人口景觀的雕塑性和標志性。
2)中心景觀區
中心景觀區包括一區和二區中心綠地2部分。區內一條貫穿南北走向的水溪是中心綠地的主要園林景觀核心,也是視線的通廊。親水平臺、密林廣場、水邊汀步等,是人們休閑、散步、鍛煉的好去處。以水景為依托依水設計了親水平臺、水邊廣場等,主要如下:
A:樹林通廊:人口道路的布局設計突出深山老林的縱深感,植物的規則種植,
都有利于這種空間氛圍的營造,喬木、灌木、地被選擇多種類,感受森林的氣氛。
B:童趣廣場:考慮到成年人看護孩子的便利性,該廣場與西側的林蔭廣場相對,將成人活動范圍與兒童活動范圍緊密聯系。從安全性和趣味性考慮,該廣場的鋪裝采用木鋪裝和塑膠墊相結合,種植池、座凳等小品均進行特殊設計。
C:淺池涌泉:作為該區的特色景觀,曲折而靈動的潺潺水灣,自然散落的水中置石,汩汩躍涌的泉眼,都將為小區的環境增添無限的動感和情趣。
D:聚景廣場:以水景為依托,依樹臨水的聚景廣場是一區中心綠地最佳的景觀觀賞點,景觀在此處一覽無余,框景、對景、借景等園林設計手法在此運用得淋漓盡致。廣場外緣的曲線形平臺給人們提供了親水的機會。
E:詩墻畫壁:位于中心綠地的北入口。高低錯落的系列景墻排列于主園路東側。我國傳統的古詩詞與西方現代繪畫、雕刻藝術相融合,體現現代都市人對文化、藝術和生活的追求。
小區各休閑廣場周圍則以綠地及喬木、灌木、花卉混置,通過雕塑噴泉的合理應用,在各角落自然形成各式各樣、各具特色的園林小品,如香樟、銀杏、石楠、垂柳、冬青、女貞、烏柏:紅色的楓樹、衛予、水杉、鹽膚木、無患子等。常年異色葉樹種如紫葉李、榆葉梅、胡頹子、湖南特有的紅花檻木等,大大地豐富了小區園林的地域特色,使小區居住環境也變得更加生動自然。
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城市人居環境中營造山水型景觀氛圍,是為了滿足人們對自然山水的渴望和對水的親近。山水景觀設計理念被設計師設計、表現于現代城市的人居環境中,它體現現代人居環境設計在追求的美學藝術的同時,人居環境設計還應滿足人的社會功能和周邊環境生態功能的理念體系。我國山水型人居環境設計剛剛起步,但從本小區人居環境的景觀設計應用效果看,“綠色生態、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代表了未來人居環境景觀設計的趨勢。
參考文獻
[1] 田序東 肖丹 淺談住宅小區園林景觀設計 民營科技 2012年04期
[2] 莊樹淵,園林置石選石及布局的初探[J],中國園林,2012(1):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