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涵

雖然現在美劇迷張嘴必稱《紙牌屋》或者《權利的游戲》,但對于骨灰級的觀眾來說,他們最早見到的美劇,應該是30多年前看到的《大西洋底來的人》或者《火星叔叔馬丁》。這兩部劇讓不少人對外星人產生了興趣,更是對距離我們相對不遠的火星心生向往——因為那是無所不能的馬丁叔叔的家鄉。
劇中的馬丁叔叔長得和人類一樣,并且說英文。但他頭后有可以伸縮的天線,能把自己隱身,能看透別人的心思,能遙指移物。不僅頭長天線,能鉆墻能打洞,而且還熱衷于為地球人做紅娘。很多人在看了這部劇后,覺得似乎有這樣一個太空鄰居似乎也是件不錯的事情,因此盼望著有朝一日能去火星探親訪友。
不過很長時間以來,天文學家們一直告訴人們,在距離我們最近的那顆橘紅色星球上多半沒有什么火星叔叔,那里甚至缺乏最基本的適合生命存在的條件。
好在人類的空間認識也在不斷推進。隨著近年來科學家們發射了多個繞軌探測器和火星車,人們逐漸發現火星并不是一個“干燥、貧瘠”的星球。此前科學家在火星極地找到了冰,以及火星幾十億年前也曾擁有海洋、湖泊乃至雪山的證據?,F在人們終于發現在火星赤道附近,時不時有著液態水流動——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2015年9月底宣布,在火星表面發現了有液態水活動的“強有力”證據。
而這,再次激發了人們的太空熱。
登陸火星:給電影造勢?
目前,美國、俄羅斯、歐盟和中國的太空機構都擁有送人上火星的長遠計劃。
在諸多計劃中,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的科學家設計的讓航天員登陸火星的概念使命較有代表性。該計劃打算讓3名航天員乘坐一個小型的兩階宇宙飛船前往火星。這艘飛船將旋轉生成人造重力,并利用一個擋熱板保護自己不受太陽耀斑干擾。宇航員在登陸使命完成后將搭載一艘事先送到火星表面的飛行器重返火星軌道。該飛行器將利用火星表面下的冰作燃料。
美國人證明了火星上有液態水的存在,為登陸火星降低了技術難度。不過從整體上看,完成這套龐大的系統工程仍需時日。
因此,有科學家在社交媒體上留言說,美國航空航天局放出火星有水的“噱頭”,只是為了引起人們對火星的極大關注。這可以說是美國航天局精挑細選的時間點,因為該機構全力支持的大片《火星救援》即將上映。美國航天局親自為“火星熱”造勢,不但會成為電影的票房保證,也會讓火星的橘色傳奇繼續下去。
靠3D打印機移民太空
很多人認為發現液態水存在的證據,讓人類火星移民的可能性大增,雖然美國宇航局局長格倫斯菲爾德對此無法給出具體時間,只是說還要“很多很多年”,但這并沒有削弱人們進入太空的興趣。
2015年8月剛剛就任歐洲航天局局長的德國人約翰-迪特里希.沃爾納就有一個既雄心勃勃,又富于冒險精神的計劃:在月球背面建設一個月球村。
沃爾納表示:“月球村不只是意味著建幾座房屋、一座教堂和一個辦公樓,它還需要來自世界各地合作伙伴的貢獻,其中包括機器人和宇航員的太空任務,還有提供支持的通信衛星”。他表示,返回月球進行科學研究以及利用月球這個落腳點進一步探索太陽系,是因為這樣做有諸多好處:“月球背面之所以很吸引人,是因為在那里,我們能用望遠鏡觀測到很遠的宇宙,在月球上我們能夠開展月球科學研究,而為此開展國際合作將有特殊的意義?!?/p>
當然,比起歐洲的“月球村”來,美國的火星基地計劃看上去規模更宏大。美國航空航天局正在研究使用一個巨大的 3D 打印機制造火星基地。而這個基地一旦落成,可以容納較多人進入,從而構建小型社會群落。比起目前空間站逼仄的環境下寥寥幾個宇航員,這才是人類太空移民的真正開端。
尋找外星人:一個壞主意?
火星是太陽系中各方面“條件”最接近地球的一個行星,無論從星球形態、自轉時間、公轉速度、地軸角度等方面,都與地球接近。因此,長期以來,人類對“火星生命”一直存有想象。
由于火星上的液態水里含有鹽分,就目前看來,即使火星上存在生命也可能只是小小的微生物。美國航空航天局官員格倫斯菲爾德坦言:“如果我是火星上的微生物,我可能不會生活在(這些水流)附近,我可能會生活在更南或更北一點,生活在火星地表之下深處,那些地方有更多的淡水冰川。我們猜測有這樣的地方存在,我們確實也有一些證據?!?/p>
一些小小的微生物還難以滿足太空迷們尋找地外生物的胃口,因為在不少人看來,只有找到和人類相似的文明,才能證明我們在宇宙中并不孤獨。因此,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人類一直試圖與外星生命取得聯系,并將載有人類圖像和地球星際位置圖的探測船發射到太空中。人類也向太空發射無線電波,希望電波能被外星文明接收,進而和人類取得聯系。
但是物理學泰斗、劍橋大學教授史蒂芬·霍金教授認為,與積極嘗試接觸外星生命正好相反,人類應該做的反而是盡其一切所能避免與外星生命接觸。因為外星生命不一定是對人類友善的,很可能外星生命與人類接觸的唯一目的是掠奪地球資源。
“只要反過來看我們人類自己,我們便能知道智慧生命會發展出我們不希望看到的結果。在我的想象里,這些外星生命將他們居住的星球上一切資源用盡之后成為星際游牧民族,乘坐龐大的太空船,征服并殖民任何他們經過的星球?!边@位《時間簡史》的作者說。
這與近年來大火的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不謀而合。劉慈欣在小說《三體》中一再警告稱,廣袤的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奉行的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人類一旦被外星人發現,等到的很可能并不是彬彬有禮的親善大使,而是如狼似虎的侵略者——這一悲觀的論斷,其實就是地理大發現后,西方殖民者抵達美洲后原住民悲慘遭遇的“太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