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中國經濟增長率從2007年的14.2%下降到2014年的7.4%,中國人感覺其實并沒有那么明顯。但在日本,多少有些談虎色變的感覺。
讀一讀日本的頭號財經類報紙《日本經濟新聞》會發現,凡是報道日本股價下調,必定會加一句“受中國經濟發展下滑的影響”。
其實,2013年以后中國GDP增速一直在減緩,但日本股市卻翻了一番,這個怎么解釋呢?滿大街的中國游客有增無減,購買的各種商品越來越多,這又該怎么解釋呢?
但日本媒體似乎并不想探究這里面的真相,只是連篇累牘地報道“中國經濟下滑,股市大跌”,以致于中國股市剛剛下跌的那段時間,我認識的幾乎所有日本人都問,這會不會引發世界金融危機。
在中國做生意的日本企業,其實最清楚中國經濟的真實狀況。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不久前對35家在華日企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調查,結果發現:“在華從事生產和銷售的企業,認同中國市場的發展前景,愿意在中國擴大投資和生產”。
而中國股市、匯市的變動,給日本企業帶來的影響并不大。日本企業比較關注股市下跌后是否會出現消費隨之下跌,但從中國游客近期的海外觀光購物情況看,消費受影響的情況并沒有出現。
JETRO的結論是:日本對中國投資出現了“結構性轉變”。
所謂“結構性轉變”,是指2014年以后,日本對華投資重點從以前的家電向食品、運輸機械設備(如汽車)及化學、醫藥領域轉變,這是一般老百姓感覺不到的,但卻是更深層次的經濟聯系。
其實,這兩年來,在中國做內銷的日本汽車、化工醫藥和裝備制造企業,托中國市場的福,日子過得非常滋潤。
2014年,日本在華汽車銷量終于趕上了德國,成為與德國、美國并駕齊驅的中國市場前三強。JETRO提供的資料顯示,在電梯、工業機器人和供平板顯示器制造用裝備這三個領域,日本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均超過50%。
JETRO還預測說,今后中日在老齡產業、農產品和食品、環境和節能以及汽車和汽車零部件方面,會有巨大的合作潛力。
因此,在大量中國游客進入日本的時候,中日貿易和經濟聯系也在悄無聲息地發生轉變,彼此依存更加緊密。
所以,我總是對身邊的日本朋友說,中國經濟不是那么容易崩潰的,崩潰了對日本也沒有什么好處,放心地去做中國生意吧!即使是7%的增長率,也意味著一年在中國就生出一個印度尼西亞規模的GDP,比《日本經濟新聞》推薦的去印尼投資,機會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