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強
摘 要:甘肅省岷縣是中國當歸之鄉,發展當歸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脫貧致富、剩余勞動力就業、形成縣域經濟穩定增長的有效途徑。該文分析了當歸產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自然、生產存貯、市場等風險,并提出對策建議。主要包括:做好當歸種植的適宜性區劃、加強農業氣象服務工作、增加科研投入、開發當歸新產品、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建立隴藥期貨合約等措施,以期為促進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當歸產業;風險分析;風險防范;岷縣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9-09-02
甘肅省岷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麓與西秦嶺隴南山地接壤區,總面積3 578km2,總人口48.4萬人,耕地面積4.18萬hm2,人均耕地0.1hm2。岷縣中藥材資源豐富,素有“千年藥鄉”之稱,是全國有名的地道中藥材主產區,盛產當歸、紅芪、黃芪、黨參、貝母等名貴中藥材238種,尤以當歸種植歷史悠久,質量最佳,產量第一而聞名于世。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岷縣當歸產業已經初步形成,2013年當歸種植面積達0.668萬hm2,當歸總產值7.9億元,已經占到全縣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3左右,全縣已辦理登記注冊的中藥材加工企業117戶,加工農戶達到2萬多戶,年加工能力3.8萬t,就業人數1.2萬人左右,以當歸為主的中藥材產業已經成為岷縣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當歸生產周期長,1a育苗,2a成藥,3a開花結籽,要經過育苗、移苗、栽苗、采收、熏干、存儲、切片等多項環節,每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對整個產業造成嚴重的影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當歸產業發展受到市場環境的影響,產品價格波動極大,給種植農戶和加工企業都帶來極大的風險,整個產業發展也面臨嚴峻的挑戰。了解風險、認識風險、防范風險是產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關鍵所在。
1 岷縣當歸產業面臨的風險分析
1.1 自然風險 當歸和其他農產品一樣,其自然風險來自自然界與生產相關的災害性因素。各種自然因素如陽光、氣候、土壤、雨量等,對當歸產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當歸產業化的運行風險高于工業和其他產業。岷縣地質、地理條件復雜,氣候多變,生態環境穩定性比較弱,常常遭受各種自然災害的侵襲,泥石流、暴風雨、干旱、洪澇、冰雹、病蟲害等都會給當歸生產造成損害,輕則減產減收,重則勞而無獲。2012年5月10日,岷縣遭受暴雨,農作物受災9 648hm2;2013年5月11岷縣遭受暴雨冰雹災害,2 446hm2農作物受災;2013年7月22日,岷縣爆發6.6級地震,給當地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因忙于在地震災害中自救,很多農作物也因此而減產。
1.2 生產存貯風險
1.2.1 當歸早期抽薹,導致減產或絕收 在正常情況下,當歸的早期抽薹率在20%左右,當抽薹率達50%以上時,被認為不正常抽薹現象[1]。根據筆者對農戶的調查訪談,當歸抽薹在50%以上,主要原因是育苗的當歸籽種中混有火藥籽。這些火藥籽育成的火藥籽苗移栽倒農田中,由于遺傳因素,抽薹率在90%以上。由于火藥籽和火藥籽苗和常規生產的籽種苗子肉眼難以分辨,目前尚未有真正實用的鑒別方法,更沒有專門的鑒別機構,藥農一旦移栽這種火藥籽苗,會導致大量減產甚至絕產。
1.2.2 熟地育苗引起當歸死亡,造成大幅減產或絕收 目前,岷縣當歸育苗還是傳統的采用開挖生荒地育苗的方法,這種方法能育出的合格當歸苗,移栽到農田里,抵御病蟲害的能力強,死亡率低。但是,每年都需要大量未開墾的生地。據定西市農業技術部門2009年的考察,岷縣每年當歸育苗需開墾生荒地達到270hm2左右,全縣很多鄉鎮已經到了無生荒地可開墾的地步。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農戶采取熟地育苗。據筆者對甘肅省岷縣蒲麻鎮包家溝村20戶農戶的走訪,所有農戶認為未按任何規程操作在熟地上育出的當歸苗,與生地育出的苗子在肉眼上難以區分,前者如果移栽后,抵抗病蟲害的能力非常弱,多數情況下會死亡,造成大幅減產或絕收。在生地非常緊缺的情況下,熟地育苗雖然是一種趨勢和發展方向,但是這種技術目前還處在試驗階段,方法并不成熟,并沒有在全縣大力推廣。此外,對不符合種植標準的熟地當歸苗還難以鑒別或控制,也會給種植農戶造成很大的損失。
1.2.3 存貯風險 當歸系列產品主要用于食品、藥品、保健品以及化妝品,由于當歸種植戶和加工戶分布比較分散,沒有標準的生產體系和嚴格的質量監督檢驗制度,傳統的硫磺熏蒸雖然少見但并沒有完全消失,新的比較實用的儲藏保鮮技術還沒有被使用。在倡導綠色生態產品的今天,只有給消費者提供給安全、放心的農產品,這種農產品才會永遠被消費者歡迎。
1.3 市場風險 當歸產業的市場風險主要來自于當歸成品、當歸苗、當歸籽種價格的波動。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推行市場化,各種價格管制逐步放開乃至取消。當歸這樣的農產品價格基本上由市場供求關系自發調節。由于市場的非理性行為,導致價格波動異常劇烈。如在1984年-2015年間,岷縣當歸的價格最低至2元/kg,2007年曾達到70元/kg的天價[2-4],至2009年,當歸價格又降至4~6元/kg,2015年最高價格也達到40元/kg,波動幅度遠遠大于其他農產品,其風險大于投資股票。再如當歸生產周期長,單位面積耕地投資高,農戶對市場信息了解不夠,在種植當歸時,盲目跟風,很容易造成損失。當歸價格低迷時,農戶種植意愿非常弱,當歸價格比較高時,種植意愿比較強烈,又進一步加劇了當歸價格的波動。當歸的市場風險讓諸多的種植農戶、商販以及加工企業難以承受,影響整個產業鏈的健康運行。
2 岷縣當歸產業的風險防范對策
2.1 做好當歸種植的適宜性區劃 通過氣候、土壤、地形條件的綜合性評價,對全縣耕地種植當歸的適宜性進行劃分,劃分出當歸最佳種植區,適宜種植區以及不宜種植區,指導農戶的種植決策。
2.2 加強農業氣象服務工作 做好當歸重大病蟲害氣象監測預測服務,在旱情嚴重時,開展人工降雨工作。岷縣經常會遭受到冰雹的襲擊,完善防雹作業布局,加強人工防雹工作由顯重要。
2.3 增加科研投入 對當歸早期抽薹的機制機理,對火藥籽和真藥籽的鑒別技術、熟地育苗的根本性問題進行科技攻關,盡早解決這些問題,幫助種植農戶減少損失。
2.4 不斷開發當歸新產品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健康。當歸系列產品廣泛用于保健食品、藥品、化妝品,在新產品的開發方面具有很大的潛力。從供需關系來看,只有當需求與供給平衡時,商品價格才會穩定平衡。通過開發新的產品,滿足新的需求,才能保證整個產業的持續發展。
2.5 發展農村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作為新型交易模式,它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交易活動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大大提高了效率。自2008年以來,岷縣中藥材電商已經通過淘寶、天貓和阿里巴巴為主的電子商務平臺銷售數額超過千萬元的中藥材系列產品,且銷量每年都呈大幅增長的態勢。通過技術支持、資金支持幫助更多農戶和加工企業參與到電子商務中來,增加產品銷路,提升產業價值。
2.6 建立隴藥期貨合約規避價格波動風險 目前隴地藥材作為現階段中國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品種,從其產量、交易市場、需求市場、企業集中度和價格走勢來看,已經具備了上市期貨的基本條件。由于期貨市場具有的機制超前、信息優勢和技術優勢,使其成為中藥材價格風險的避風港。積極籌備隴藥期貨上市,對于甘肅省中藥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5]。
參考文獻
[1]陸則權,張金文,等.當歸抽薹植株生理生化特征分析[J].中草藥,2011(11):2326-2629.
[2]趙歡,馮利.中藥材價格暴漲成因分析及風險防范[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7716-17717.
[3]王秀蘭,云立新.甘肅省岷縣1990-2010年當歸價格波動分析[J].醫學與社會,2012(11)47-50.
[4]劉暉,王秀蘭.基于“蛛網模型”的我國當歸價格波動分析[J].生產力研究,2012(11):34-36.
[5]劉暉,王秀蘭.甘肅建立隴藥期貨可行性分析[J].社科縱橫,2014(1):40-42.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