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沛成,江蘇省連云港高級中學校長,連云港市名校長,高級教師,市“521工程”培養(yǎng)對象,市高中思想政治學科帶頭人,江蘇省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曾獲連云港市高中思想政治優(yōu)質課評比一等獎,兩次獲連云港市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多次獲市基礎教育先進個人稱號。現任江蘇省教育學會高中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連云港市人民政府督學。在省級及以上刊物發(fā)表論文30余篇,出版專著4部。
在新時期的普通高中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教”與“學”的關系上還存在一些沒有理清的問題、新課堂理念倡導的課堂上學生的主體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師生間的角色地位還很模糊,課堂教學效率還不高。課堂的45分鐘,師生到底在做什么,應陔怎么做,本文試列舉一些事例并進行分析,以期尋找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對策。
一、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第一,課堂教學中的角色轉換缺乏主動。雖然新課堂理念已提出多年,但教師在主動推進“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變化方面還缺少實質性的效果。一是表現在學案的使用上,課前已發(fā)學案,課堂上卻不按學案內容來推進、檢測,教師另“教”一套,教案、學案成了“兩張皮”。二是課堂上“教”育“學”的任務不清。教師因擔心過多的學生活動會影響教學進度,內容完不成,教學的重心就變成了為“教”而教。大多數情況下教師的表現像一朵“紅花”,學生倒成了一片“綠葉”。教師在“教”的過程巾穿插一些提問、討論、思考等手段是為完成“教”任務而服務的。三是教師的“話語權意識”仍很頑同。如教師布置學生分組討論,討論結束后不是立即讓各組把討論的結果展示出來,而是自己在那兒總結;或者是提一個同學站起來,還沒說兩句,教師就接過話頭開始滔滔不絕地說,學生討論的結果和可能生成的問題沒有人再過問了。
第二,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沒計缺乏目標。可能是出于對學情的不了解,或者是對教材內容的分析不夠,在課堂上呈現出了目標不清的問題,一是教學案的設計缺少層次,不能針對不童學力的學生設計出不同層次的學習內容。二是教學中提問環(huán)節(jié)所設計的問題具有隨意性,如“對不對”、“是不是”、“是什么”、“是吧”、“對吧”等;有些問題沒有什么實質內容,也缺少思維含量,如就課本上的定義、原理進行提問,提問價值不大,流于形式。三是討論環(huán)節(jié)設計的問題沒有日標,有的問題也不具有討論性,如“請同學們對這個問題討論討論”,目標模糊;有的問題課本上現成有答案、有結論,不需要討論:這些都是為“討論”而“討淪”
第三,課堂教學中的方法運用缺乏變化。沒有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課堂就會缺少生機,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方法單一問題,一是在“教”與“學”的環(huán)節(jié)上,“教”的偏多,大多數時間還是教師一講到底,學生真正“學”的時間偏少。二是在師生交流環(huán)節(jié)上單向性的偏多,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的交流偏少,如課堂提問方面,更多出現的是教師提問學生,很少安排學生提問老師,幾乎變成了課堂是為了解決教師的問題的。三是由原來的“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而且包含很多毫無意義的問題,“假問題”充斥課堂;或者動不動就“討論討論”,讓學生總是處于“被討論”狀態(tài)。
第四,課堂教學中的質量評價缺乏效率,課堂上高耗低效的現象經常出現。一是教師的語言不精煉,如有的教師課堂語言零碎,口頭語多;有的教師講解練習試卷一題一題過,單線進行,讓絕大多數已理解的同學被拖累,致使收效甚微。二是內容設計不合理,有的量太小,有的量太大,有的過程中被某一個題糾纏,一節(jié)內容拖至兩節(jié)課完成,絕大多數學生成了看客,效率低下。三是復習課當新課上,把知識點、考點又仔細梳理講解了一遍,盡做無用功。四是課后布置的作業(yè)缺少檢查、評判,等于沒做。
美國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的“學習金字塔”理論指出:在塔尖的學方式“聽講”,學習效率是最低的,兩周以后學習的內容只能留下5%;其次是通過“閱瀆”方式學到的內容,可以保留10%;然后依次是用“聲音、圖片”的方式學習、“示范”學習、“小組討論”學習、“做中學”或“實際演練”,分別可以達到20%、30%、50%和75%;最后一種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學習方式,是“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由此可知:學習效率在30%以下的幾種傳統方式,都是個人學習或被動學習;而學習效率在50%以上的,都是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根據這個理論,對目前普通高中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試著提出以下的對策和措施來加以改進。
二、課堂教學問題的對策和措施
第一,理順師生關系,正確處理教和學的矛盾。多年來,教師已經習慣了傳統的授課方法——老師講、學生聽,其中雖然也穿插著一些學生的活動,如回答老師提問、思考、討論、練習,但仍然脫離不了教師“主演”的地位,教師在課堂上牢牢控制課堂節(jié)奏,雖然表演完美,然而學生到底學到多少,不清楚,掌握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往往若干天后測試,發(fā)現學生還是不會。按照戴爾的理論,教師在課堂上要嘗試著讓學生自己主動去學,去小組學習,去互幫互教。如“小組合作學習”中,先學會的學生幫助不會的學生,直到小組所有同學都會了才算完成任務,學牛在教別人時記憶保存率呈現出最高。所以要求教師的思想要徹底轉變,認識到在教與學的關系上,“教”是為了“學”,“學”才是課堂的最終目標;要認識到從生理學到心理學的理論都證明學生主動學習比被動學習有效,從而努力改變自己的教學習慣,把話語權交給學生,真正變“教”為“學”。
第二,圍繞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案與學案的使用。教學中體現教師設計思路的就是教案和學案,教案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目標的實施指導,應該是在后臺,是為學案服務的。學案是學生課堂學習的主線,它的制作是教師教學思想和教學目標的凝聚。教師在集體研討的基礎上,編制一些年級學生共性的問題,然后冉根據本班實際選一些個性化的問題,設計出有梯度的適合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內容,形成本班的學案。這樣,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內容,長此下去,每天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學習,就會真正學到一點東西。如果有的問題在自學中解決不了,可存課堂上利用前后黑板、多媒體等展示出來,調動全班學生的智慧,互相討論。解決了,很好,教師不需要多說,如果學生沒能完全解決,這時才體現教師的作用,出來點撥、指導,但也絕不是簡單的公布答案。這樣的課堂才體現學生的思維量和集體學習。教師每次觀察后及時調整學案深度、廣度、難度,使每節(jié)課的容量與學習量達到最佳。這樣堅持下去,課堂就是學生的了,教師才真正是為學生服務的。
第三,改進教學方法,密切關注學習狀態(tài)和效率的提升。皮業(yè)杰認為,只有在學生仔細思考時,才會導致有意義的學習,布魯納強調學生的學習應是生動發(fā)現的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施良方《學習論》)。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體現在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關注,學生如果在課堂上一直被忽視,何來興趣?哪有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著重于如何激活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有的老師說學生不會學習,那就教他如何學習,一次不會,多次就會了。有的老師反映說學生課前不做學案,那是因為教師在課堂上沒有拿出針對課前學習的后續(xù)手段,教師的講課與課前學習脫節(jié),學生當然沒有興趣了,如果能在課堂上就學案內容讓學生展示、交流、討論,一次次下來,學生出于愛面子、好表現等心理也會慢慢學會課前學習了,所以課堂一定要交給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是要減少課堂的無效勞動,就課堂上需要解決的問題,該思考的讓學生思考,要討論的才讓學生組織討論,不能“思考”和“討論”小分,動輒就分組討論,有的還要求大聲討論,結果誰也聽不清誰說什么,純做樣子。小組學習也應該在安靜的狀態(tài)下才能學進去。學生展示時,建議多名學生一起上黑板書寫,需要學生現場做題目時,也可同時多名學生上臺一起做,完成后再由多名學生一起上臺修改,底下學生一起起點評,充分調動全班學生的參與度。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只起引導作用,少插話,少搶話,不急于下結論。教師的課堂任務不是課本知識再重復一遍,也不是把學案的正確答案公布一下,而應是提煉出本次學習內容應把握什么規(guī)律,注意什么事項,還能聯系、遷移到什么問題,更要關注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掌握到什么程度,最后再布置下次的學習任務和重點。
第四,充分調查研究,有效借鑒國內和國際先進經驗。學校要組織專門人員先從理論上調研,從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專家的分析來認識和理解,解決思想觀念問題。如現在國際上普遍流行的“慕課”、“翻轉課堂”,國內好多城市在試點的走班選課。再外出學習考察,研究案例,從一些實驗學校的典型示范和現實成果來感受和觸動,解決眼前顧慮問題。如在北京十一學習,學生主導教育教學全程管理,人手一張課表。當理念的調研結束后,學校再組織校內研討,分析本校生情、學情,看看還有沒有其他的出路;分班級、分年級、分學生思維層次召開座談會,了解現有課堂教學的效果,了解學生的訴求,征求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把這些工作做徹底了,再找一兩個班級搞試點,或者教師可做一些“微課”,就一些點上的問題進行嘗試,掛在網上讓學牛學習。人的觀念的轉變是很艱難的,在實際的課堂改革實施過程中,可能還會經過一些挫折、一些反復,這就需要學校層面要有強力措施來助推,要有具體的規(guī)劃方案、操作方案、評價方案、激勵方案、監(jiān)督檢查方案等,每位教師也要有自己的規(guī)劃和行動方案,把短期規(guī)劃與長期目標結合起來,堅持下去,有決心、有信心、有恒心,在課改過程中相互學習、相互鼓勵、相互監(jiān)督,不斷改進、小斷磨合、小斷提高,教師和學校兩方面都努力,內外因共同作用,這項工作才能順利實施。
當前我國普通高中的課堂教學改革正走進深水區(qū),一方面是一些區(qū)域性的探索呈現出了豐富多樣的成果,另一方面是新問題、新情況不斷相伴而來,廣大教育工作者在實際的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中需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緊跟時代的步伐,在出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矛盾運動中小斷取得突破,以此推動課堂效率的提升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普通高中學校通常十分關注教學成績,當有一天學生的學習意識覺醒,學習方法變化,學習能力提高,而教育教學成績也隨之有了質的提升,那這項工作也就具有了現實的意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獨立,將來走向社會有所作為,更應該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