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三法則


必須充分認識到“互聯網+”既是大道,又是通術,是道和術的統一,是戰略與戰術的合成
仿佛是螺旋式的終點回到起點,當下的“互聯網+”恰恰又重新扮演起點燃其他各經濟、各產業乃至各領域紅紅火火燃燒出新旺火的那根火柴。角色雖老,但正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絕對是老角色新戲份,市場感召、票房前景無比巨大、遠勝往昔。為在這樣的大熱所至、大勢所趨的狂飆突進背景中,運用辯證的思維、保持清醒的頭腦,筆者研究提出三條基本的“互聯網+”認識論法則與大家交流分享。
法則一,“互聯網+”不是萬能的,但沒有“互聯網+”是萬萬不能的。如果說信息社會是當今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最高階段,那么“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則是這個最高階段的集大成標志。也就是說,信息社會自步入“互聯網+”時代,意味著信息化、智能化已經開始全面、系統地縱深推進,諸領域、各層面、全覆蓋地融入到人類社會的里里外外、方方面面。在這樣一個“互聯網+”風起云涌的大時代中,既要心悅誠服地深刻認識“互聯網+”的劃時代意義與作用,果斷積極采取實際行動,又要清醒意識到“互聯網+”發揮震撼威力作用的內外在與主客觀因素與條件,絕對不能“庸俗化”或者“萬金油”式把“互聯網+”低級低效地泛化濫用。對于浙江、浙企、浙商而言,必須在對“互聯網+”與自身發展特色優勢有著雙重充分認識與把握基礎上,沉著應對“互聯網+”時代的急切呼喚,腳踏實地讓“互聯網+”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直至長成參天大樹,從一開始就為浙江“互聯網+”營造良好的發展生態,從而確保“互聯網+”的發展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法則二,“互聯網+”不是裝飾品,唯有真刀真槍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深得互聯互通之精髓。必須充分認識到“互聯網+”既是大道,又是通術,是道和術的統一,是戰略與戰術的合成。這就意味著,在對待“互聯網+”的發展與應用上,既要觀大勢、謀大事,以戰略的眼光、戰略的規劃、戰略的愿景加以重視與謀劃,又要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以精準的戰術、管用的實招、對癥的良策實現可操作與見實效。只重視“互聯網+”的道,就會把“互聯網+”當作一頂帽子,扣在頭上就萬事大吉。殊不知,沒有深入身心的“互聯網+”,其結果只會是自欺欺人。反之,只重視“互聯網+”的術,就會把“互聯網+”當作一盒“萬金油”,哪里有毛病就涂抹哪里,頂多不過是小打小鬧而已。可想像,沒有高屋建瓴的把脈問診,辯證施治,其結果當然只能是治標不治本。對于浙江、浙企、浙商而言,“互聯網+”的大道就是全面推行“互聯網+”、打造全國信息經濟發展先行區的戰略部署,其要術就是在堅定不移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中積極主動地“互聯網+”與“+互聯網”。
法則三,“互聯網+”不會自動實現,重大利好只屬于時刻準備者與開拓創新者。“互聯網+”的源起有點好比“忽如一夜春風來”,但能否真正轉化出“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神奇魔力,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接續走上康莊大道、實現廣闊新發展的現實生產力,關鍵取決于兩個方面。其一,思想上的發揮主觀能動性;其二,行動上的全面創新驅動。從主觀努力方面來看,筆者之前就評論信息消費熱潮時已經說過,信息消費雖熱、但不會天上掉餡餅。同樣的,“互聯網+”也不是可以使得天上掉餡餅的神器。無論是國家地區,還是公司企業,“互聯網+”都是必須下大力氣、花大工夫、用大智慧才能發展壯大的。從創新行動方面來說,回顧信息產業及其技術發展史,不難發現,“互聯網+”源于創新、長于創新,因而也必將興于創新、成于創新,簡言之,絕對不是上了網、通了網絡就算是“互聯網+”這么簡單。這也可能就是“互聯網+”為什么會被譽為“創新的新引擎”的根源之一罷。對于浙江、浙企、浙商而言,良好而又蓬勃發展的科技研發與自主創新實力與勢頭是“互聯網+”在浙江大地迅猛發展的堅實創新基礎。與此同時,政府行政體制再創新、商業模式再創新、針對細分市場與人群的市場再創新等我們不懈努力的重點與方向。誠如是,“互聯網+”走在前列,當是浙江下一個的驕傲。
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