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開亮 吳海燕
多措并舉提振民間投資
萬開亮 吳海燕

今年上半年,杭州民間投資增速出現大幅度回落。從成因分析看,有短期形勢波動的影響,也有長期累積的結構性問題。下半年乃至今后幾年,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民間投資增速持續下滑的態勢恐怕仍將延續。鑒于當前民間投資受企業投資信心不足、銀行信貸收緊、土地供應趨緊、PPP模式有待落地、土地市場降溫等因素疊加影響,建議政府著力在優化實體經濟發展環境、推進存量資產二次開發、加快PPP模式落地、促進房地產投資平穩增長等四方面創新舉措,加大工作力度。
今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速下降,從數據上看是項目投資大幅下降、房地產穩中趨緩造成的;從深層次看,市場需求不足導致企業投資信心不足、受“兩鏈”風險影響銀行信貸政策收緊、土地供應緊張和利用效率低下并存、PPP模式還有待落地、土地市場降溫等五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長期看,民間投資增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市場需求不足導致企業投資信心不足。經歷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7年“溫水煮青蛙”式的煎熬后,企業受到有效需求不足和成本上升過快雙重擠壓,盈利狀況持續惡化。一是市場需求不足。上半年杭州規上工業銷售產值同比僅增長1.1%,較去年同期回落5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1.9%,較去年同期回落5.8個百分點。設備產能釋放不足,據監測,產能利用率在70%以上的企業占42.8%,同比回落3.6個百分點。二是企業經營狀況堪憂。1-5月,規上工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零增長,回落18.9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擴大,規上工業虧損面25.9%,較去年同期擴大4.5個百分點,虧損總額44.7億元,同比增長18.8%。在此情況下,企業投資意愿不足。據監測,76.9%的企業未來三個月沒有投資計劃。
——受“兩鏈”風險影響銀行信貸政策有所收緊。據監測,今年二季度,19.9%的企業表示較一季度融資難度增加,88.5%的企業反映“兩鏈”風險高于或與去年同期持平。39.3%的企業反映應收賬款增加,較一季度提高10.3個百分點。上半年股市大量的杠桿融資無疑使“兩鏈”風險有所累積。通過調研發現,“兩鏈”風險防控背景下,銀行對新上項目的貸款授信更趨謹慎,民間投資項目要取得授信難度加大,成本更高。另一方面,銀行對在建項目抵押品要求更高。桐廬某工業企業反映,以前能用未變更的土地使用證進行抵押貸款,但今年銀行政策收緊無法貸款,目前仍在協調之中。
——土地供應緊張和利用效率低下并存。新增用地和盤活存量空間是新增投資的前提。沿海城市逐漸從“規模擴張型”向“空間優化型”轉變,城市邊界、園區邊界基本確定,新增土地供應的空間大幅壓縮,這給新興的園區土地供應帶來較大制約。大江東產業集聚區承擔了“再造一個杭州工業”的重要使命,但每年新增用地指標僅1000余畝,規劃區內還涉及大量農保地,華東醫藥、福特二期等重大產業項目難以落地。另一方面,不少“僵尸”項目占用了大量存量空間。根據統計局提供的大對標材料,2013年杭州土地產出為5027萬元/平方公里,僅為武漢的二分之一、成都的三分之二。開發區土地投入和產出水平還達不到全國平均水平。這也是杭州民間投資未來空間之所在。
——民間資本進入政府投資領域還有待政策創新。PPP項目是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政府投資領域的有效載體。今年上半年,國家向社會發布了1043個擬PPP項目,目前僅有13%的項目談成落地。2013年,杭州率先推出91個擬引進社會資本的項目,其中首批46個。從實施的情況來看,成功的并不多。究其原因在于PPP還面臨諸多政策不確定,表現為政策標準、管理規范、權屬劃定等方面存在較多不確定性,這也是項目業主積極性不高、社會資本觀望的主要原因。同時,現有BT、BOT等模式雖然實施較多,但BOT對特定項目現金流要求比較高,BT對地方政府短期內還款壓力較大,還鮮有其他創新模式成功的案例。
——土地市場降溫難以支撐房地產投資高速增長。杭州民間投資中房地產投資占比較高,接近70%。房地產市場的冷暖決定了民間投資增速的高低。據透明售房網資料顯示,2012—2014年,杭州市區成交土地可建建筑面積分別達到1179萬平方米、2156萬平方米、1352萬平方米,但今年上半年僅197萬平方米。根據開發周期計算,前幾年供應的土地將于近兩年內開發完畢,后續缺乏土地供應將導致房地產投資大幅下滑。另一方面,房地產企業流動資金緊張,拿地熱情不高。據監測,58%的房企現金流緊張,36.5%的房企二季度在售項目有虧損。二季度監測房地產企業無一拿地,未來三個月97.1%的房企沒有拿地計劃。無拿地計劃主要原因是庫存壓力大(26.7%)、資金緊缺(25%)和行業信心不足(21.7%)。
當前穩增長壓力有增無減,促進民間投資增速平穩回升是重中之重。建議著力在提振民間投資信心、推動存量資產二次開發、撬動社會資本進入公共領域、促進房地產投資平穩增長等四方面創新舉措,加大工作力度。
優化實體經濟發展環境,提振民間投資信心。在落實好工業經濟穩增長、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擴大有效投資等政策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扶持力度。一是加大財稅支持力度。當前企業盈利狀況持續下滑,部分企業難以支撐。建議進一步加大減稅力度,幫助企業度過難關,同時引導國有資本聯手社會資本共同組成投資基金,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二是積極化解“兩鏈”風險,防止牽一發動全身。建議有關部門高度關注“兩鏈”風險涉及企業,及時研究風險處置辦法,引導銀、企共同防范風險。鼓勵企業通過上市、發債等途徑拓展融資渠道,提高直接融資比例。三是簡政放權,推進“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五證合一”登記制度,進一步簡化登記流程。
創新政策處理方式,推進存量資產二次開發。存量用地因權屬關系復雜、法律法規不健全等因素影響,政策處理難度大、成本高。單純依靠政府主導式收回模式,很難走出“高回收成本—高地價—高發展成本”的困境。建議學習深圳經驗,創新政策處理方式,加快存量土地二次開發。一是創新利益共享機制,樹立“發展權共享”的理念,鼓勵并允許原存量土地、存量用房(老廠房、倉儲設施)探索自主改造和合作改造的方式,創新土地增值收益在政府、原產權人、開發企業之間的分配模式。二是適度放開工業用房、創新型產業用房的分割和上市交易,降低創新型經濟發展成本,鼓勵存量產業用地通過適度提高容積率的方式,配建創新型產業用房。
完善PPP政策體系,撬動社會資本投資。多措并舉,加快推進PPP模式在杭州落地,形成全國示范樣板。一是制定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出臺PPP配套實施細則,對PPP操作流程、招投標相關規定,權屬劃分、工程管理與評價、成本與收益等重點問題進行明確。成立PPP中心,建立全市性協調機構。二是創新PPP模式內容。將特色園區、特色小鎮等建設納入PPP范疇,引入資產證券化、專業運營商等模式,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運營新興產業孵化平臺、創業平臺等。三是研究出臺扶持PPP投資方、中介機構的優惠政策,培育第三方市場,為PPP推行提供良好服務環境。
加大貨幣安置力度,促進房地產投資平穩增長。房地產投資的平穩增長,對促進民間投資增速回升至關重要。上半年杭州樓市成交火爆,但高成交量和高庫存量并存,下半年樓市交易預計會有所回落,去庫存壓力有增無減。應繼續著力加快去庫存化,進一步提高房產企業拿地和投資信心。一是大力推進住房貨幣化保障,逐步減少安置房和保障房供應。二是將貨幣化安置范圍擴大到人才用房、創業團隊辦公用房,消化一批住宅和商業辦公用房。三是通過租金補貼或產權置換的方式,利用現有空置商業地產,開設養老機構、專業醫院等社會服務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