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羽霏
(桂林市衛生學校,廣西桂林541002)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護理概論一體化教學中的應用
蔣羽霏
(桂林市衛生學校,廣西桂林541002)
目的探討小組合作學習法在護理概論一體化教學中應用的效果。方法以中職護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64人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一體化教學,對照組62人采用傳統教學,課程結束后進行問卷調查和成績分析。結果實驗組學生理論成績、護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績及總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1);實驗組對本組教學效果的評價優于對照組(P<0.01)。結論在護理概論一體化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能有效提高護生綜合技能與素質,教學效果滿意。
小組合作學習;護理概論;一體化教學
合作學習是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一種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1],是一種小組成員按照一定的互動結構進行相互學習的系統學習方法[2]。護理概論是護理學專業的入門課程,是后續課程的學習基礎,其理論性強,內容廣泛、抽象,護生主要靠死記硬背學習,學習興趣低、效果差。我校自2013年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一體化教學以來,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4級護理專業兩個班,隨機抽取一個班(64人)為實驗組,另一個班(62人)為對照組。兩組男生均為10人,其余均是女生。兩組護生年齡、入學考試成績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護生的教材、總課時數、授課教師均相同。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教學。實驗組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一體化教學,即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從課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校內教學與校外實踐相結合3個方面開展一體化教學。把64人分為10個小組,每組6~8人,各小組均設組長1名,具體方法如下。
2.1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化
課前按校本教材《護理概論》(該教材包含教學目標、預習要求、知識拓展、課堂檢測、課堂評價、同步練習6個部分)學習指南,以小組為單位,按照布置預習任務→課堂提問→小組代表回答或角色扮演→組內其他成員補充糾正→其他小組成員評價糾正→教師評價糾正→教師精講點撥的順序教學,做到“教、學、做”一體化,課后完成同步練習,學習拓展知識。
2.1.1進行小組角色扮演,開展情景模擬演練任抽一組護生模擬“提燈女神”南丁格爾視察傷病員情景,由一位女護生扮演“提燈女神”南丁格爾,男組員分別扮演不同傷員,進行視察病情演練。任抽一組護生,自行設計劇情,分別扮演護理執行者、護理教育者、健康協調者、健康咨詢者。任抽一組護生中的數位組員,分別進行臨床護理工作中“稱呼用語、介紹用語、電話用語、安慰用語、迎接與送別用語、護理操作解釋用語”的實際情景模擬演練。任抽一組護生進行病人、病人家屬、護士、護士長、教師等角色演練,模擬病區護理工作中發生護理差錯事故的過程及處理方法。所有角色扮演與情景模擬演練均從主題內容、語言表達、情感表達、形象風度、整體效果五方面以表格形式由師生共同評分。
2.1.2進行小組案例分析、討論各小組對教師設計的具體案例進行分析、討論,由小組成員制作PPT課件、陳述分析、答辯。如列出護士幫助護理對象滿足基本需要的優先順序;應用相關知識對臨床護理倫理問題、護理安全事故、護理職業損傷的具體案例進行分析、討論;根據所收集的肺炎球菌性肺炎病人的資料,寫出護理診斷并排序,制訂護理計劃。
2.1.3進行小組演講比賽、知識競賽所有小組成員進行“護理學發展史”知識拓展演講比賽,闡述各自心中的護士形象;進行“護士儀表與舉止”小組競賽、“職場競聘”演講比賽、“病區物理環境管理”的知識競賽等。
2.2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一體化
在完成課堂教學的同時開展與護理職業有關的課外活動,使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得到延伸、補充和豐富。如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護士節文藝演出、觀摩護理技能大賽等,每種活動均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
2.3校內教學與校外實踐一體化
根據教學進程適時安排護生到醫院、社區、養老院、福利院、診所見習及寒暑假自愿跟班學習。通過臨床見習,使護生熟悉臨床護理工作環境,了解相關規章制度,學習與病人進行溝通交流,參與部分生活護理,從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每次活動結束后,由小組長組織本組組員進行討論,共同完成見習作業,小組成員書寫心得體會。
2.4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
段考、期考由教師評分;課堂教學提問、演講比賽、禮儀展示、職場競聘、情景模擬由師生共同評分;課后作業(思考題、案例分析討論題、見習作業)由教師評分。幾部分平均分為護生期末總評分。
2.5評價方法
比較兩組護生理論和護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績,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調查兩組護生對各自教學法的效果評價。共發放調查問卷126份,回收有效調查問卷12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2.6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考核成績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1兩組護生理論及護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績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護生考核成績比較(x±s,分)
表1顯示,實驗組理論及護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績、總成績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
3.2兩組護生對各自教學方法效果評價的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護生對各自教學方法效果評價的比較[n(%),人]
結果顯示,實驗組對本組教學效果的評價優于對照組(P< 0.01)。
4.1有利于激發護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基本素質參差不齊,學習能力與目標各異。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無疑是一種有力的督導機制,它改變以往單一的、被動的接受式學習,倡導構建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特征的學習方式[3]。表1~2顯示,通過集體的力量、豐富的教學手段(角色扮演、情景模擬、技能比賽等)使護生從不同角度挖掘自身潛能、亮點,學習主動性增強、學習能力提高,學習興趣隨之提高。在小組成員之間的互相討論與督促中、師生之間的評價與糾正中、理論與實際案例的分析與討論中,使原本抽象、客觀的理論知識得到了深化,變得容易理解與掌握。
4.2有利于培養與提高護生人際交往溝通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
現代醫療環境對護生人際交往溝通能力要求很嚴苛。中職護生整體年齡小、綜合素質不高、社會閱歷欠豐富、人際交往溝通能力低下、團隊合作精神欠缺,所以護理教學必須注重護生相關能力的培養。小組合作學習根據每位組員的個性特點合理分配任務,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交流互動、溝通甚至辯論提高了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與臨床實際護理工作接軌的情景模擬演練、角色扮演、知識競賽中,意識到小組的約束力與集體的榮譽感,體會到團隊的力量,激發了護生的合作意識。所以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護生畢業后更好地面對社會[4]。
4.3有利于培養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
評判性思維也叫批判性思維,是指對所學知識的性質、價值及真實性、精確性所進行的個人分析、評價、推理、解釋及判斷,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理決策。近年來,評判性思維能力是護理專業人員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已作為護理教育質量的一個評價指標[5]。有調查顯示,中職護生評判性思維傾向不明顯,并且得分與高職護生及本科護生有很大差距[6]。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課前通過對教材的預習、臨床見習、角色演練、情景模擬,再結合課堂教師講授,對知識點逐漸有了自己的體會與認識,在案例分析過程中能大膽表達、各抒己見、敢于質疑、善于推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有利于培養中職護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
4.4有利于增強學生職業行為規范與自主管理能力
據調查[7],中職護生對護士職業行為規范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且其職業行為要求多為他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了成員主動學習、自覺學習、早期適應、自覺養成和領悟創新的能力,為實習、就業奠定了基礎。表2顯示,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護生的職業行為規范增強,自我管理、解決問題能力明顯提高。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護理概論一體化教學中應用效果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個別組員合作意識欠缺,在合作過程中不能充分利用學校信息平臺、網絡資源查找資料解決問題,教學時間緊張等。對于存在的問題,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探索、研究。
[1]林征,顧平,孫國珍,等.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護理教育學實踐課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09(6):253.
[2]文旭東,曹偉寧,劉麗明,等.中職護生對護士職業行為規范的認識和自主管理現狀調查與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5):107-108.
[3]黃麗微,唐玉榮,曹偉寧.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提高中職護生職業行為規范自主管理能力的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7):92-93.
[4]王莉娟.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研究型教學模式”探索[J].心理醫生,2012(7):39.
[5]周麗榮,唐曉曦,王琳,等.五年制高職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調查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0):9-11.
[6]周靜,高靜,鐘慧琴,等.中職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現狀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6):96-97.
[7]蘇芮.小組合作學習中常見的八大心理效應[J].教學與管理,2015,1(20):118-119.
G526.5
B
1671-1246(2015)22-0105-02
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成果“中職衛校護理概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2013C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