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軍德
摘 要:學生都明白學好物理的重要性,教師也清楚自身教學任務的嚴峻性。然而,物理科目由于知識較難,且學起來有些枯燥,成為不少高中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在一套套物理試卷、重復不斷的物理公式和習題的攻勢下,學生似乎看不到希望,失去了信心。分享了減輕學生學習壓力和負擔方面的教學實踐和
反思。
關鍵詞:高中物理;減輕壓力;教學;實踐
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相比,不僅是知識點的加深、漸難,更是一個本質的飛躍,出現很多初中沒有涉及的知識。隨著知識難度的加深,學生學起來也越來越不容易,加上知識的接受量、課后作業量驟然增加,有些學生力不從心,有些學生打退堂鼓。這就需要高中物理教師積極引導、幫助,做好教學的減壓
工作。
一、課堂教學的有效推進
在各門學科不斷改革、不斷進步的今天,仍有不少物理教師在沿用傳統單一、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毫無技巧、僵硬地塞給學生大量理論知識,不僅會讓學生難以“消化”,花費大量課余時間來理解鞏固課堂內容,還容易讓學生困惑不解、跟不上教學進度,進而對物理學習喪失信心,自暴自棄。
筆者認為,雖然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教師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盡可能多地給學生灌輸知識,但教師不要忽略一點,那就是課堂上所教授的知識學生是否真的已經掌握并學會運用了。如果只是掌握理論知識,而不能應用到解題和實際生活中,那筆者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堂課的物理教學是無效的,教師和學生都做了無用功。
在課堂教學中,筆者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來安排教學內容,并時時關注學生的“消化”進度,如在《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學中,筆者會觀察學生的神色,看學生是否面露困惑或眉頭緊皺,有時還會提問“在這個實驗中,物理的機械能是否發生了變化”等問題,通過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情況來把握教學進度。筆者給學生的要求是,課堂上所講的內容要在當堂理解,不能在課上開小差錯過講課內容,而在課下詢問其他同學或老師一些簡單的、老師提過的知識。因為筆者認為,個別學生的這種做法不僅浪費了自己的時間,也在浪費其他學生和老師的時間,會給雙方造成負擔。
二、教學方式的輕松多樣
與高中階段的其他科目相比,物理學科因其理解難度、枯燥程度、作業強度等在“學難榜”榜上有名,這讓很多學生對學習物理望而卻步,產生懼怕心理,尤其是物理論證、策劃等大題,更是把握不住。筆者認為,從某種程度上看,這還是由于課堂教學中大量知識灌輸、課后繁多作業負擔的重壓造成的,學生已經對物理失去興趣和信心,還如何以積極、放松的心態去對戰物理大題?
教師可以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方式,多元化、多角度地開展教學,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體驗物理的奧妙與科學,從而對物理產生興趣。
例如,在魯教版高一物理第二章《力與物理平衡》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的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設置游戲活動環節,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切實感受到力和相互作用的力,從而更好地理解、記住,并對“重力”“彈力”和“摩擦力”有一個基本的概念。
三、課堂活動放松情緒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改變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效率等方式來為學生減輕壓力,不失為物理教師采用的好方法。除此之外,教師也應該注意緩解學生的壓抑情緒,減輕學生的精神壓力。在上物理活動課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知識競賽、快速問答、搶答等環節,讓學生在歡樂刺激的氣氛下放松心情。帶著愉悅的心情、積極的心態去學習,學生才能學好物理,教師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張憲魁.物理學方法論[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11.
·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