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林
新課改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讓我們以高度的熱情投入到改革潮流中。新課程理念要求我們教師更新教育理念、豐富知識結構、轉變教師角色,改變以前在課程教學中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讓學生學會學習與合作,倡導學生的參與,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發揮他們的主體地位。那么,作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師的我,主要從以下方面入手,來搞好我的思想品德新課堂。
一、轉變思想,真正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意思
目前,學生的主體思想已經被教師接受,但其主體作用的發揮往往不夠,原因在于教師習慣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讓他們圍繞著自己的思維轉,缺乏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機器、學校考核教師的法寶。這樣教師就用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方法,讓學生被動接收教學中的知識點,這樣課堂顯得單調而無味,很難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與我們的新課改相違背,同時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比如,我們在教學關于遺產的繼承時,很多教師就把教學內容框死,讓學生單純地背遺產的繼承順序,簡單的舉例,沒有留給學生思維的時間和空間,這就導致他們對所學的知識掌握不牢,把握不夠。因此,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的實踐中,真正樹立起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通過看書之后,大膽地想和說,同時,我們要尊重、鼓勵學生,讓他們在樂學中體驗到被尊重以及主體地位。
二、追求和諧的課堂活動,在師生交流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上很少有話語權,只是一味地聽取教師的講解、記筆記,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學習“機器”。而隨著新課改的推行,新的教育理念的形成,學生知識結構的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不再適合學生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當然離不開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這也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首先轉變角色,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承擔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責任,創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讓課堂活躍起來。
1.在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中,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例如,在講“珍愛生命”這一章節時,用多媒體展現“5.12”汶川地震及某客輪翻沉事件等實例,讓學生進行大膽討論、交流,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地位,達到教育學生珍愛生命、尊重法律的目的,讓他們明白我們的生活中法律無處不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學生關注的問題,從學生的優勢發展需要出發,用現實中的實例,更能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能力,從而發揮其主體地位。
2.合作雙贏
記得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也。”這說的就是團結合作的力量,做事是這樣,學習也是這樣。在教學中通過分組教學,讓學生小組協作,激發他們的主體地位。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克服教師力量單薄、精力不夠等現狀,讓生教生、兵教兵,強化學生自我管理及相互管理的能力,讓學生有更多相互交流、學習、溝通、協作、探究的機會和平臺,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價值,讓每一個學生的特長、優勢、潛能得到較大限度的挖掘與開發。從上學期開始,“導學案”也成為我校先學這一環節的主線,它具有較強的指向性和操作性,體現“獨學—對學—群學”這一學習過程。導學案能讓學生靜下心來獨立研究,獨立思考,解決不了的與同桌商量解決,再小組交流、碰撞、分享,最終達成小組共識。這樣給足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避免了優生的意見替代多數學生的想法,使全體參與,人人都有成為教師心中的焦點的機會。
三、培養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
陶行知先生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以前“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合新課改,它埋沒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新課改下,我們必須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宰者,讓學生由“要我學”發展成為“我會學”“我要學”。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而不是看他這節課學到多少。我認為,教師首先必須教會學生看書,吃透教材,萬變不離其宗,必須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學習。其次,教會學生提問,提問看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但很多學生看書了,不能提出問題,或者是不能提出一些有用的問題。如果學生通過看書之后,提不出問題,那我認為就是大問題。在學會提出問題的基礎上,還要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做到游刃有余。再次,教會學生答題,記得我在一本語文雜志上看見這樣的一篇文章,用數學公式解答語文題。那么,作為思想品德教師,我們也應該教會學生提取信息及如何答題,縱觀歷年來的中考,學生在材料分析題上做得不夠好,他們不能提取關鍵信息,導致答題找不到方向,因此學生在做材料分析題時失分較大。比如,今年的中考第四題“活動探究題”,通過這材料,很多學生都沒有把握住,題答不到點子上,第一個小問題應就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多樣性,或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而講,第二個小問題還是就中華民族的文化而論,而很多學生由于提取信息的能力偏弱,失分較大。
總之,以學生為主體是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新課改要求下的素質教育,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把課堂充分地還給學生,充分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著力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達到新課改的目的,真正地寓教于樂,提高教學質量。
·編輯 韓 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