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雪婷

網貸平臺愛投資推出的藝術品網貸產品,質押物為范增的《促織》
藝術與金錢兩者的婚姻牢不可破、情深意長,讓它們結合在一起的那場戀愛已經綿延150年之久——這是英國著名的藝術評論家戈弗雷·巴克寫在《名利場:1850年以來的藝術品市場》開篇的第一句話。
在世界范圍內,藝術品與股票、房產被認為是三大投資資產。《中國藝術品市場白皮書》統計,2014年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總規模近4000億元,但與股票和房地產市場相比,這個數字顯然是小巫見大巫。
在市場快速發展時,行業內的資金需求往往沒那么強烈,而一旦進入調整階段,是否有流動資金的支持可能會決定一個行業的命運。尤其是藝術品行業,由于商品價格高且流動性較弱,對資金的渴求更為強烈。
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在陷入資金困難時,曾以兩幅壁畫作為質押,從摩根銀行獲得了3500萬美元貸款。
然而,這在中國很難出現。由于藝術品真偽難辨,價值也存在巨大的浮動空間,中國的銀行不敢輕易接受其作為質押物。
而互聯網介入后,融資有了新的可能。自2014年下半年起,藝金所、愛投資等網貸平臺先后推出了以藝術品為質押物的項目。
2014年10月,愛投資推出的第一個藝術品網貸產品,質押物為徐悲鴻的《雙吉圖》,借款期6個月,年收益率10%,幾分鐘內就被搶空。
但由于整個P2P網貸行業監管不明晰,近兩年來問題頻發,藝術品網貸也不可避免地被蒙上了一層風險陰影。
“無論是藝術品的估值鑒定、借款人的還款能力還是網貸平臺的資質都存在風險。能否有效控制這些風險,是關系藝術品網貸前景的關鍵。”中國藝術品投資協會秘書長張虎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藝術品+金融”的嘗試
“在藝術品網貸出現前,國內藝術品金融領域的嘗試并不少,但可以稱得上成功的例子卻不多。”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歐樹英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根據文化部發布的《2010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報告》,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在2010年全年拍賣藝術品30萬件,成交23萬件,總成交率75%,總成交金額達到589億元,比2009年增長了177%。
早在2007年,民生銀行就推出了國內首個藝術品理財基金,募集的資金用于投資中國近現代書畫和當代藝術品。
“2011中國藝術品基金排行榜”的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1月18日,國內近30家藝術品基金公司已發行了超過70只藝術品基金,基金初始規模總計57.7億元。
“藝術品基金發展的前提是藝術品市場的上行。”歐樹英說。而隨著藝術品市場進入調整階段,藝術品基金2015以來的發行數量幾乎為零,而且還要面對50億元左右的兌付壓力。
“藝術品行業直接融資一直比較困難,但實際上,對藝術品藏家和機構來說,他們手中的藝術品往往比房產、土地、車輛更有價值。” 藝術品網貸平臺藝金所總裁黃宇杰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表示。
他解釋說,藝術品的擁有者以藝術品作為質押物,以一定的利率進行借款,如果還款及時,藝術品的所有權不會發生改變。
對于借款方來說,藝術品網貸降低了融資成本。在其出現之前,國內的藝術品融資一般通過典當行,貸款年利率一般在20%左右,有些甚至高達25%。而且借款人能夠拿到的貸款不會超過藝術品估值的三分之一。

2015年9月8日, 作為故宮博物院90周年院慶的重要活動,“石渠寶笈特展”在北京故宮開幕。圖為一位市民在參觀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與典當行充當放貸人的角色不同,藝術品網貸平臺在藝術品融資中扮演的是信息提供者的角色。
“平臺作為中間人,我們要在借款者和投資者之間博弈,最終確定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利率。” 網貸平臺愛投資首席運營官程晗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目前藝術品網貸平臺的年利率一般在10%~15%。
在藝術品網貸的鏈條中,藝金所、愛投資這樣的平臺給自己的定位是“信息提供者”,他們會根據藝術品的類型向借款方收取借款額2%~3%的傭金。
如何保障資金安全
2014年4月,銀監會明確提出了網貸平臺“不得提供擔保、不得搞資金池、不得非法吸收公眾資金和明確平臺中介性”四條底線。
因此,在這條產業鏈上,必須有第三方支付平臺及第三方擔保平臺的介入。
“投資人的錢會經由第三方支付平臺進入第三方托管平臺,再到借款人賬戶,我們平臺自身不參與走賬。借款人還款也是給第三方托管平臺,由其還給投資人。”黃宇杰告訴本刊記者。
愛投資也是類似的模式。
此外,為保障資金安全,項目還需要擔保機構,一般會由拍賣行或資產管理公司等來擔任。這個環節產生的費用由借款人支付給擔保機構,一般為借款金額的千分之五左右。
而一旦出現貸款人無法償還的情況,擔保機構便會代償給投資人,而作為質押物的藝術品將會交由其處置。
“拍賣行在藝術品的鑒定和處置方面有先天優勢。一旦拍賣行同意擔保,在借款人不能按時還款的情況下,擔保拍賣行就要負責代償。”黃宇杰告訴本刊記者。
程晗強調說,這種代償是無條件的,與藝術品的價格、真假無關。
對于風險控制,藝金所的措施是:
首先,在立項前對借款人的動機、信用和還款能力進行調查;
其次,設置合理的貸款金額,比如一筆貸款的金額只能為質押物估值的50%以下;
最后一道保險則是擔保機構。
“我覺得這樣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規避風險。”黃宇杰說。
愛投資則設置了8道審核工序共37個步驟來進行風險管控。其中的貸后管理,會對借款人的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定期審查。
本刊記者了解到,業務包括但不限于藝術品網貸的愛投資自成立以來促成過1200筆貸款,總額超過100億元,其中發生過11筆逾期,而這些逾期項目均在代償期內完成代償。
“對投資人來說,沒有資金損失和壞賬的情況發生。” 程晗對本刊記者表示。
黃宇杰則告訴本刊記者,藝金所自2014年10月開始第一個藝術品網貸項目后,還沒有出現壞賬,融資總額超過1400萬元。與愛投資不同,藝金所專事藝術品網貸。

只做自己看得懂的
張虎認為,藝術品網貸實現的前提,是對藝術品進行鑒定和估價。
而在黃宇杰看來,由專家來鑒定藝術品的價值,在金融行業根本行不通。“這就像去買某一個分析師推薦的股票,有很大的主觀性,把一種金融產品的風險押在一個人的身上,是不可行的。”
“我們只選擇在世界知名拍賣行有過記錄的藝術品,像蘇富比、佳士得這樣的拍賣行在鑒定方面是有話語權的,而且當時成交的價格也可以作為我們對于質押藝術品價格的參考。”程晗說。
藝金所在鑒定這方面也有一些自己的嘗試,針對不同品類的藝術品設置相應的鑒定流程。以書畫為例,所有質押品都必須有權威機構的出版著錄。
目前,網貸平臺接受的藝術品類型并不多。
“我們只做自己看得懂的,與其他藝術品相比,中國書畫的鑒定有其便利性。比如說,墨在宣紙上的染色和豐盈程度很難仿制。而且,經過幾十年的交易,中國近現代書畫已經形成了價格體系,名家作品的價格一直很穩定。”黃宇杰說。
在對藝術品估價時,各個平臺都顯得謹慎而保守。
愛投資在藝術品拍賣成交價的基礎上根據藝術家近期的價格指數作出評估;藝金所則是在公開的市場成交價、據藝術家的價格指數計算的價格、類似作品的參考價這3個價格中取最低價。
“為了排除藝術品價格的波動風險,我們最終提供給藝術品質押方的借款,不會超過評估價格的50%。”程晗說。
以范增的《促織》為例,愛投資給出了230萬元的估價,但最終的借款額僅為100萬元。
機遇與風險共存
與市場上其他種類的網貸業務相比,藝術品網貸項目仍然十分有限。作為平臺負責人,程晗和黃宇杰都對此持謹慎態度。
“藝術品網貸涉及鑒定、估值、保存等環節,我們對借款人和藝術品的審核設定了很高的標準,希望通過有質量和保障的投資項目獲得市場的認可,也給投資者一個質疑和接受的時間。”程晗說。
“在國內,藝術品網貸作為互聯網金融的一個類型仍然處探索階段,其風險不可忽視。” 中投顧問文化行業研究員蔡靈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與所有網貸平臺一樣,平臺本身的資質和實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投資風險。”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藝術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黃雋對《瞭望東方周刊》說,“由于國內信用征信體系和數據庫不健全,加之P2P機構沒有金融牌照,門檻較低,監管有一定難度。”
“2015年以來雖然P2P平臺‘跑路數量有下降的趨勢,但總數量仍然不少。” 北京北匯律師事務所律師吳文學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僅2015年8月至9月間就有45家平臺“跑路”。
藝術品網貸的風險還存在于法律層面。吳文學解釋說,在中國現行法律中,《合同法》中有關于借款的相關規定,《擔保法》中有關于質押的相關規定,但具體到藝術品的質押融資,法律上并沒有更具體的規定。
“從案件的審理情況看,一旦平臺跑路,能追回損失的案例很少。”吳文學說。
在蔡靈看來,藝術品網貸要面臨金融和藝術品市場的雙重風險,這將導致藝術品網貸市場規模受限,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大,一部分平臺勢必遭到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