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俊+肖春英
摘 要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應用以及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s)的出現,對傳統高等教育模式提出極大的挑戰。在分析MOOCs發展及其驅動力的基礎上,研究MOOCs對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模式的影響,并總結MOOCs發展下的高等教育模式改革思路,以期能夠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 物聯網; MOOCs;高等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19-0062-02
1 MOOCs的發展及其驅動力
MOOCs在國內外的發展與應用現狀 目前,在國內外高校興起的MOOCs(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規模開放在線課堂)體現了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為眾多高校研究和應對的重要課題。2011年,斯坦福大學的Sebastian Thrun、David Stevens和Mike Sokolskybud聯合創辦了以營利為目的的在線課程平臺Udacity(在線大學),吸引了商業公司約2100萬美元的投資;2012年4月,Daphne Koller和Andrew Ng聯合推出名為Coursera的網站,并與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87所名校先后成為合作伙伴;2012年5月,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聯合推出edX。在很短的時間內,已有超過幾百萬人次的學習者加入美國三大MOOCs學習平臺免費學習在線課程,得到學習者的廣泛認可與支持。
我國高校也已積極加入MOOCs平臺中。2013年1月,香港中文大學加盟Coursera。2013年5月,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不約而同加入在線教育edX。清華大學發揮本校技術優勢,自主研發基于edX的OpenEdX開源系統“學堂在線”,已投放課程23門,吸引注冊學習者達24萬。浙江大學利用清華大學自主研發的“清華教育在線(THEOL)”平臺展開MOOCs實踐。北京大學之后又加入Coursera,并分別在兩個平臺投放中文課程10多門。2013年7月,復旦大學、上海交大分別與Coursera簽約。2013年8月,臺灣大學推出全球第一門用中文講授的MOOCs“幾率課”。吉林大學使用上海交通大學在Coursera平臺上開設的課程作為公共選修課,并認可校內學分。除此之外,部分高科技企業加入MOOCs課程建設行列,比如新浪網、網易公開課等紛紛推出開放式網絡課程。
MOOCs發展的驅動力 推動MOOCs持續快速發展的主要有三個因素,即大學內部創新發展的力量、技術創新的力量和資本市場的力量。大學內部創新發展的力量來自于校長、教授和學生對現行大學人才培養、課程教學等種種問題的擔心,對信息技術帶來教與學方式變革的敏感預見和強烈需求;技術創新的力量來自于近十年來物聯網結構功能、服務水平的日益提升,而運行成本不斷下降,這是信息時代個性化、推送式課程服務、教學服務的基礎,也成為網絡課程質量提升的強勁推動力,MOOCs的涌現正是技術帶來的從理念到方法全方位教育變革的顯著體現;資本市場的力量體現在社會資本進入教育領域,MOOCs有利可圖的特點吸引了社會資本的投入,而多種利益的博弈容易弱化共建共享。因此,應該吸取世界成熟資本市場的經驗,為中國特色MOOCs的健康發展創造不斷優化的資木支撐環境。
2 MOOCs對我國高等教育模式的影響
MOOCs對高等教育模式帶來的沖擊與變革 當前主流的高等教育市場實際是個學位市場,特別是國內高等教育。大學提供的教育產品是以學校為單位的打包產品,學習者不能從其他大學或組織獲取學分來申請某個大學的學位,他首先必須考上這個大學,然后在這個大學選修課程來達到學位授予的標準。脫離大學這個松散耦合組織,教師的課程以及學生的學習活動依然可以實現,這樣是不是存在可以脫離高校的一個教育市場,學生通過網絡就可以獲取學位?目前互聯網的出現必然導致主流高等教育市場上課程市場的出現,并具有大規模地蠶食現有大學課程供給的能力,這將重新定義大學和對現有大學進行洗牌。
MOOCs的出現使得在線課程對傳統大學的教學模式產生較大沖擊。首先其教學對象是面向全球所有學習者的,一門MOOCs的學生數量可能上萬或者幾十萬,這種規模優勢會極大降低單一課程的成本,所以MOOCs課程可以免費,將來通過提供成績證書就足以補償成本。同時,這種大規模特性必然帶來MOOCs課程的專業化優勢,相關的精品課程由專業化的團隊配合專業教師來完成,其質量將比傳統教學方式更好,這種專業化趨勢也會使課程開發更加技術化和工程化。這樣傳統大學中單個教師各自為政的備課方式將慢慢被淘汰,從而出現專業化的課程制作公司,由面向專門課程的授課專家、教育理論專家、課程設計專家、課程開發專家等專業人才構成。與此同時,由于MOOCs的全球性特點,它會吸引全世界有條件的學生去選擇英美等教育強國著名大學的MOOCs課程,其本土的大學必將受到沖擊,從而造成弱國教育產業更加落后甚至被淘汰,出現新的教育殖民和文化殖民。
雖然MOOCs對高等教育帶來挑戰,但也為高校教學方法帶來一次大變革。基于社交網絡的MOOCs讓人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時間來安排學習,使許多沒機會接受深造的人能夠繼續獲取新知識,真正做到活到老學到老。MOOCs課程建設的專業化也會為MOOCs課程教學的專業化提供支撐。當前大學課程教學是一個教師一個班級,而MOOCs課程可能就是一個專業團隊面對幾萬名學生,這種專業團隊一方面進行授課,更重要的是組織學習者參與學習、形成線上線下的互動,并為學習者的自主學習、答疑、考試認證提供支持。此外,MOOCs有助于擴大高等教育的國際化。高等教育國際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要求,現代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已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
MOOCs下我國高等教育模式改革 當前國內的名校已經加入到MOOCs的盛宴中,但受制于我國落后的教育質量,國際MOOCs課程將沖擊我國傳統大學的教育,迅速淘汰重復建設的劣質課程,甚至淘汰弱小的地方院校,短期內對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作用會比較大。但從長遠看,必將造成我國高等教育現有模式的變革,對固步自封的高校造成比較大的沖擊。國際MOOCs發展的趨勢已經銳不可當,需要制定措施進行應對:一是高校應正確認識MOOCs的發展,積極開展MOOCs相關理論的研究和技術研發;二是高校應鼓勵和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MOOCs課程,并加入到相應MOOCs平臺中,迅速占有一席之地;三是高校應專門成立MOOCs課程設計和教學的團隊,集智攻關,建設高質量的MOOCs課程;四是高校應鼓勵學生選修國際上高水平的MOOCs課程,有選擇地放棄部分質量低下的本校課程,從而形成高水平的自主學習團隊和課程建設團隊,相互配合,共同建設MOOCs課程;五是建立基于MOOCs的教與學的時空新模式,即“異時異地”+“隨時隨地”+“線上空間”的MOOCs模式。通過視頻學生可以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可以對自己的學習活動事先計劃和安排,對自身學習活動進行監察、評價、反饋,并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調節、修正和控制。
3 結論
綜上所述,本研究在分析MOOCs在國內外的發展應用情況及發展驅動力的基礎上,重點研究MOOCs對我國高等教育帶來的沖擊與變革,并提出MOOCs下我國高等教育模式改革的新思路。希望我國高等教育能夠有效縮短國內大學與國際先進大學差距,推進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
參考文獻
[1]顧小清,胡藝齡,蔡慧英.MOOCs的本土化訴求及其應對[J].遠程教育雜志,2013(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