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娜
摘 要 古詩詞由于運用古漢語、濃縮程度高、跳躍性大等,對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具有很大的挑戰(zhàn)性。將多媒體引入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將抽象的、濃縮的知識進行直觀展現(xiàn),有利于小學生理解古詩詞、學習古詩詞。
關鍵詞 小學語文;古詩詞;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19-0149-02
1 多媒體可以降低小學生學習古詩詞的難度
古詩詞的語言精練、濃縮度高、意境深遠、寓意豐富、語言跳躍性高、節(jié)奏強,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存在困難。此外,古詩詞敘寫的內容距離現(xiàn)在時間久遠,再加上小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程度低,抽象思維能力弱,對古詩詞創(chuàng)作的背景缺乏認知,難以理解古詩詞中所敘寫的情與義,古詩詞學習因此被冠為小學語文學習的頭號困難。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在古詩詞教學中發(fā)現(xiàn)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加大知識寬度、發(fā)展想象思維,對于小學語文古詩詞學習大有裨益。多媒體以其畫面直觀、知識容量大等特點,成為小學生學習古詩詞的主要媒介工具。
2 多媒體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小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這句話對于小學生尤其適用。小學階段,學生思維雖然向著抽象思維發(fā)展,但是更多地停留在具象思維階段;知識記憶雖然是有意識行為,但是更多地是機械記憶。對于小學生來說,古詩詞用短短的幾十個字就展現(xiàn)了眾多的意境、美感等內容,知識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對古詩詞的學習停留在機械記憶,雖然記得比較快,但是忘得也十分快。將多媒體運用于古詩詞的學習當中,通過向學生展現(xiàn)色彩豐富鮮明的畫面、生動悅耳的聲音,為學生創(chuàng)設知識情境,讓學生有置身其中之感,喚起古詩詞學習的興趣和欲望。
如在學習《憫農》之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現(xiàn)農夫勞作之苦,再將農夫農田收獲后的痛苦和餓死的貧苦人民圖片進行展現(xiàn),然后聲情并茂地向學生介紹說:“同學們,農夫們經過一年的辛勤勞作,收獲了大量的糧食,但是為什么獲得豐收的農民沒有感到喜悅?為什么在農田豐收之后,仍舊有勞動人民餓死呢?”這樣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會受到極大的刺激,在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課堂,教師的講課效果必然會事半功倍。
3 多媒體教學放飛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1)在新的課程理念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如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是教師教學的重要目標。古詩詞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重要渠道之一。眾所周知,古詩詞使用古漢語,特點是語言濃縮程度高、跳躍性大,用有限的語言敘寫意境深遠的畫面。基于這一特點,古詩詞就成為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重要工具,學生通過對古詩詞有限語言的解析,用自己的語言構架出一個美的世界。
2)在實際的古詩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以直觀為線索,啟發(fā)想象,用自己的想象表達美。如在學習《尋隱者不遇》這篇古詩詞時,在上課之初,筆者先給學生播放一段沙畫視頻,引發(fā)學生興趣,并讓學生思考:詩人來造訪隱者,但是隱者不在,小童子接待了詩人并與其進行交談,他們談些什么內容?隱者去做什么了?學生通過對多媒體課件中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等進行細致的觀察,想象人物交談的心理、語言,最終獲得知識。
有學生答道:“隱者是一位白發(fā)蒼蒼、一身白色衣袍的老爺爺,他背著一個藥簍子,清晨起床就去大山里面采草藥。小童子豎著兩個小抓髻,天真爛漫,走路蹦蹦跳跳。詩人來到隱者的房子前,小童子熱情地接待了他,并告訴詩人:我家?guī)煾等ゴ笊嚼锩娌伤幜耍绯烤妥吡耍F(xiàn)在還沒有回來,山里面霧氣茫茫,很難尋找,您要是不介意,就在這里喝著茶等師傅回來吧。”通過多媒體的運用,將學生的想象和課本的知識進行對話,放飛學生的想象力。
4 多媒體以獨特的形象思維化解教學難點
在每節(jié)課上,教師都應當對教學內容的重點與難點進行突出,使學生對語文古詩詞的學習不再是漫無目的,而是有所突出和側重。小學生年齡小,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對詞句的理解不到位,對詩詞的意境難理解。將多媒體技術運用于古詩詞的講解中,能緩解時空的限制,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的意象,幫助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在對古詩詞理解的基礎之上,教學重點、難點才能得到突出。
如學生學習《江畔獨步尋花》一詩時,學生需要對“蹊”“留戀”“獨”等詞進行深刻理解,這些詞是本課學習的重點。如果單純依靠教師語言的描述進行解析,學生很難在腦海中勾勒出詩人所描述的情景和場面,難以實現(xiàn)對詩詞的理解。這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開展教學,通過圖片或者視頻向學生進行情景展示:一條小路被附近開著的鮮花將路面遮掩,花開茂盛,一朵挨著一朵,沉甸甸的花朵使得花枝都不堪重荷,彎下了腰;花朵上不時有幾只蝴蝶流連忘返,幾只黃鶯在一旁唱著優(yōu)美動聽的歌曲;此時詩人自己單獨來到這里,觀看繁花盛開。
通過圖片或者視頻的展示,教師再配上對詩詞的解析,學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蹊”是小路的意思,“花滿蹊”就是形容花朵開得繁盛;“留戀”表明了蝴蝶對鮮花的喜愛,同時也表明作者對自然的熱愛;等等。通過多媒體對抽象詩詞意境的解析,學生便于對詩詞中的重點詞句以及難理解的詞句進行學習。
5 多媒體豐富了學生的頭腦,拓展學生的知識容量
在上文已經提到,造成小學生對抽象詩詞學習存在困難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小學生知識面窄,對古詩詞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背景等了解較少。運用多媒體可以有效轉變這種情況,增加學生的知識容量。在小學階段,每一學期的語文課本上都有古詩詞的學習,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古詩詞多是出自名家手筆,如李白、杜甫、孟浩然、賀知章等,對這些詩人的生平進行研究,有利于促進小學生對其詩作的了解。運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教師書寫板書的時間得到有效節(jié)約。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制作好上課時所需要的多媒體課件,講課時進行到哪一部分,就滑動鼠標點出幻燈片進行講解。由于課件內容都是提前制作的,因此,教師就不需要在黑板上進行書寫,節(jié)省授課時間。對于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教師可以用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給學生介紹一些詩詞作者的生平、代表作、詩詞風格等,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對名家名作進行認識。
參考文獻
[1]田存肖.淺談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提問的藝術[J].學周刊,2012(26).
[2]楊淑杰.小學語文教學點滴[J].學周刊,2012(26).
[3]黃瓊瑤.論古詩詞歌曲的分類及其歷史轍跡[J].大舞臺,2012(12).
[4]蘇涵.教學非經典選文的理性選擇:兼談中學語文教材的選編問題[J].語文教學通訊,2012(32).
[5]黎雪梅.古詩詞的審美特征探析: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36首古詩詞為例[J].作家,2011(24).
[6]余惠玲.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思考[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9(S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