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想
摘 要 對中學生自我效能感與數學自主學習及其七個因素之間的關系進行定量定性的研究,得到它們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進而提出教師培養中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與數學自主學習的策略,為中學數學教學提供實證資料。
關鍵詞 中學生;自我效能感;數學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19-0096-02
1 問題的提出
數學作為中學學習的重點學科,大部分人誤認為學習數學只是為了升學考試,沒有實際價值。其實數學是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一門學科,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要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去,教師可通過幫助學生提高自我效能感,使其相信自己能夠成功達到既定的目標。
Shunk研究發現,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1]。轉變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學習是我國第八次課程改革的呼喚[2]。筆者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發現,進行中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與自我效能感的關系的實證研究很少。本文通過調查的方法對中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與自我效能感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定量的研究,為中學數學教學提供實證資料。
2 研究設計
本研究主要采取問卷調查方法,探討中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與自我效能感之間的關系。
研究對象及方法 本研究隨機抽取H區一所初中、一所高中不同年級教學班的100名學生,采取是整體測試的方法,利用班會課以及自習課時間,發放問卷100份,收回問卷100份,有效問卷100份,有效率為100%。
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測量工具是施瓦茨等人編制的《自我效能感表》[3],以及選取了由龐維國編制的《中小學生自主性量表》中的16題。
數據處理 采用SPSS 19.0對所得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運用描述性統計、相關性檢驗、回歸分析等方法,得出研究結果。
數據分析
1)中學生數學自主學習情況分析。從表1可以看出,中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平均值為36.150,標準差為11.62,說明中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處于中等水平,并且數學自主學習各維度發展不平衡。中學生在學習動機和學習結果上的自主性表現最好,在學習過程、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時間上次之,在學習環境上表現最差。
2)中學生自我效能感情況分析。由表2可看出,中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均值為25.84,說明中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處于中等以上水平。學生對自己解決數學問題的信心還有待提高。
3)數學自主學習與自我效能感的相關分析。由表3可看出,中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與數學自主學習、學習動機、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學習方法、學習過程、學習結果、學習環境都呈現顯著的正相關,也就是說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越強,而自主學習的七個維度的自主性也越強。
4)數學自主學習與自我效能感的回歸分析。從表4可以看出,自我效能感可解釋數學自主學習92.3%的變異,說明自我效能感是數學自主學習的顯著預測變量。自我效能感越高,數學自主學習水平越高。
3 分析討論與教育建議
研究結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對數學自主學習有顯著預測作用。因此,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便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針對提高中學生數學學習自主性,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設定合理的數學教學目標,增強學生自我效能感 一般來說,中學生數學成績差是因為基礎差,進而導致聽不懂,再次就放棄學習數學。因此,要讓學生能接受知識,克服對數學的畏懼心理,小步獲得數學成就,產生對數學的興趣,建立學習信心,就需要合理設置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設置應該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把握他們的“最近發展區”,設置相應的目標。目標不宜過高,否則會挫敗學生信心;也不易過低,否則會缺乏挑戰性。學生不易產生成就感也就會喪失學習興趣,所以數學學習目標設定應該高于學生已有的發展水平,達到激發學生發展的目的;同時又是學生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進而提高學習自主性。
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 從以上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學習過程、學習方法等都影響著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同時影響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應該培養中學生數學學習的有效策略,并且要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使學習策略與其匹配。
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預習方法,粗讀了解教材內容,細讀思考概念、公式、定理等的生成過程,標記出難以理解的知識,課上帶著疑問聽課效果更佳。
其次,要培養聽課方法,教學生聽知識的產生過程、解題的思路、數學思想方法、重難點等,聽課中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記筆記的習慣。
最后,培養學生課后思考與小結的方法,要結合課前、課中筆記回顧課堂中的重難點、解題方法等。小結時學會列出知識點及其關系,然后做相關習題,歸納出題型與解題方法。
指導中學生對數學學習結果進行合理歸因 研究結果發現,學習結果與自我效能感有顯著相關性。若將成功歸因于能力這種內部的、穩定的因素時,個體會產生較高的自我效能感;若把失敗歸因于能力不足時,個體便會產生很低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教師應該指導中學生進行正確的成敗歸因,將失敗歸因于努力不足、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等,將成功歸因于努力與能力因素,協助他們分析失敗的原因,讓學生認識到不足之處,并且體會到只要通過努力,調整學習策略,一定能取得優異成績,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與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中學生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質 眾所周知,情緒對學習有很強的影響作用。自卑、焦慮、消極等不良情緒不僅會降低中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也會影響學生的數學成績;相反,自信、開朗、頑強等良好的品質則會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和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質。
4 結束語
自我效能感對于提高中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數學教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需要用睿智的眼光去捕捉每個學生的不足與長處,適當指導中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引導他們進行合理的歸因,樹立健康良好的心態,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
參考文獻
[1]龐維國.自主學習的研究方法[J].心理科學,2003(2).
[2]郭佳.高中生自主學習現狀調查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