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振磊
[摘要]學校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管理團隊,其中高素質中層管理團隊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是決定學校未來發展質量的關鍵,更是學校組織結構中承上啟下的要件。本文結合本校實際情況,試從學校中層管理人員所應具備的素質視角出發,初步提出其隊伍建設的“五化”策略。
[關鍵詞]學校中層;團隊建設;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949(2015)05-0036-03
一、學校中層管理團隊職責及作用的理解
中層管理隊伍是連接校長與教師的橋梁和紐帶,是增強學校工作執行力的關鍵所在。學校中層管理團隊執行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校工作的進程和質量,直接影響著學校各項決策的執行力度。因此,加強對學校中層領導隊伍建設是提升學校執行力的關鍵。也是學校管理成敗的重要因素。
學校中層管理團隊應該是一支富有理念、執行到位、服務師生、真抓實干、群眾認可的團隊,并且能夠帶動一批“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中青年教師骨干投身學校各項建設當中。要達到這個目標,中層管理團隊人員首先要有對自身工作清晰的定位。所謂定位,就是對自身角色意識的領悟與把握,角色意識越強,責任感也就越強,投入度越大。對于一個學校中層管理人員而言,就要融自我于角色,在角色中見自我;隱個性于共性,在共性中顯個性;解矛盾于無形,在無形中顯素質。如果中層干部不能很好地對自己的角色進行認知定位,必然會表現出種種不符合其規范的言行,造成干部間相互猜忌與沖突,沖減學校管理效能。
其次,學校中層干部既是執行者,又是領導者;既是決策層與全體教職工的紐帶,又是執行正確決策的帶頭人和“檢察官”。學校的中層干部所發出的任何一道指令,從某種意義上說代表學校,也代表決策層。所以,中層干部形象的好與壞,作風的實與虛,效果的高與低,將十分直觀地呈現在師生員工面前。由此看來,中層干部的能力至關重要,是學校管理中的核心元素之一。如果說決策是“做正確的事”,那么中層干部的能力就是體現在怎樣“正確地做事”。
二、學校中層管理團隊培養策略研究
我校是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最邊遠的一所公辦九年一貫制學校,在2010年參與創建廣東省教育強鎮之機與原逸夫小學合并,形成了一校兩區的管理格局,而中層隊伍素質及建設則成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其中一個關鍵因素。為此近年來,我校結合學校的發展定位及實際情況,對中層干部的培養投入了極大的精力,通過各種方法提升中層管理水平。其具體策略可概括為“五化”,即常規管理流程化、中心工作加強化、特色活動創新化、服務水平精細化和個人專業引領化。
1.常規管理流程化
對于一所邊遠小校而言,師生人數不多,分校區的管理更給常規工作增加了不少難度。如學年(學期)工作計劃和總結、課程設置、相關資料的報送、重大節日紀念日活動和學校傳統重大活動項目開展等這些常規工作很大程度上可以由中層干部按制度常規化開展、流程化操作。我校將各中層管理職責制度化、流程化,從校級開始,給每個中層人員明確自身工作范圍和職責,并讓全校教職員工知曉。每學年(學期)開學前就已召開行政班子會,草擬好學校工作計劃,細致到開展活動的大概時間、內容及具體負責人,進而出臺學校每周工作行事歷,在開學第一次教師大會上即印發教職工人手一張。各中層工作的流程化和規范化操作,讓全體教職員工從上到下都清楚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情,學校日常工作安排有條不紊、按部就班,因而極大減少了之前臨時布置、活動沖突、手忙腳亂、馬虎應付的現象。
2.中心工作加強化
學校除了必須開展常規工作外,肯定會有每學年(學期)的中心工作。這些中心工作往往是學校長遠規劃中的短期目標,如果完成不好,直接影響到學校的中遠期愿景目標的實現。因此,學校中層管理人員必須清楚了解學校近期的中心工作,在自己管轄的部門工作計劃里面突出體現,作為自己日常工作的重點工作有計劃開展。如我校近年根據形勢發展,結合學校所處位置及資源,分別將美術教育和天文科普教育確立為兩校區各自的特色項目進行發展。圍繞這一長期性的中心工作,各分管的中層行政每學期均提出相應具體的特色項目建設方案,并盡可能與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相融合,提質、豐富而不是無效、加壓,形成了特色項目建設校級定目標、中層抓落實、一線有執行的發展格局。比如以往在沒有進行特色項目建設時,一些重大的節日紀念活動常常千篇一律,但現在學校每個全校性的大型活動都能夠結合特色項目進行,既豐富了項目建設內涵,又提升了師生參與的積極性,可謂一舉兩得。
3.特色活動創新化
學校要發展就要不斷創新,中層干部應該在學校領導指導下,創造性地采用新的措施手段,對各管理要素進行擴展更新和優化組合,以形成新的管理格局,產生新的管理效果。這種創新,可表現為前所未有的措施,或體現為使原有的具有新姿新意。中層管理人員如何將自己所管部門的工作做出自己的特色,在執行上級下達任務時加以創新,是每個學校中層管理人員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特別是當開展工作的主、客觀情況發生了變化時,善于機動靈活地變換原定的策略、計劃、形式和方法等以適應突如其來的變化,這對于中層管理干部而言尤為重要。例如,我校少先隊大隊部在創建端州區四星級隊部的活動當中,德育處幾位中層干部能夠活躍思維,提出在教學樓樓梯間增建花草欄、命名為“紅領巾綠化崗”的建議,起到既可以美化綠化學校環境,又可以變成少先隊員日常一個活動開展陣地的作用。這一建議得到學校采納并實施,在后來的督導驗收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4.服務水平精細化
對學校中層管理人員而言,管理就是服務,對象包括對上級領導、同級管理人員及一線教師的全方位服務。服務是否精細化,一條重要的衡量標準就是站在被服務者的角度去感受,只有被服務者覺得舒服滿意了,才可以說服務是到位了。有調查表明,一個組織內存在的問題有70%是由于溝通不力造成的,而70%的問題也可以由溝通得到解決。因此中層管理人員應該從自己做起,多溝通,能接納或善意提醒別人的不足,相互尊重、激勵。我校距離中心城區較遠,所有的教職員工中午都留校,過去因條件所限,教師們的休息場所一直較為簡陋。學校總務處對此并沒有視而不見,而是將心比心、時刻牽掛,緊緊抓住學校創強的有利時機,主動聯絡爭取到了城區多間兄弟學校的支持,用螞蟻搬家的方法,平整水泥地面、改善衛生條件、翻新水電、統一提供生活設施等等,短短兩年內就使教師休息室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大限度地為教師們提供舒心舒服的后勤保障,得到老師們交口稱贊。工作干勁更足了。
5,個人專業引領化
講臺是一個老師安身立命之所,連自己的學科專業都過不了關的話,更不指望在學校其他方面有所作為。因此學校中層管理人員應該是學校教學方面某專業的中堅人員。雖然在擔任中層管理職位之后,會耗費其不少原用于專業學習研究的時間,但這不能成為荒棄自己學科專業堂皇冠冕的理由,而應該通過管理過程,力求將自己的學習提升與管理相融合,做到用學習促專業、用管理融專業,將自身專業優勢提煉為學科引領,將專業規律擴展至學科建設,讓自己的優勢專業為管理加碼,更大限度地獲得上級、同事的信服。
我校教導處一個分管教學的副主任,原來就是科組教學骨干,因業務能力突出而被提拔。因為年輕,我校盡可能創造機會讓他參加業務與管理培訓學習,先后參加了從省學科骨干班到市級、區級各層次的培訓,希望他能將自己的業務專長與管理相融合,帶領學校年青老師成長。他也不負所望,一方面全力配合學校在分校區開展了天文科普實踐教育活動,成功開展了市級科普基地掛牌、航天模型落成、科普大篷車進校園、主持特色項目校本教材編寫等大型活動:另一方面自身也繼續擔任學科教學,作為主要負責人帶領老師們開展了“小班化課堂教學模式”的區級課題研究,近年撰寫的學科論文多次獲市區獎項。在專業水平穩步提升的同時,其管理工作技巧、方法也日趨成熟,得到基層老師們擁戴。
通過以上五化策略的實施。我校中層干部隊伍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通過幾年來的培養,讓學校中層管理隊伍較好地具備守時、謹慎、合群、服從、謙遜、自控的品格要求,忠誠、負責、廉正、堅忍、廣闊胸懷的品質要求和辦事、寫作、溝通、服務、協調、參謀的能力要求,為學校質量提升、特色發展立下不少汗馬功勞。
關于管理。ABB公司董事長巴巴維克有一句精彩的論述:任何組織的成功都是5%正確的戰略決策加上95%高效的執行,沒有執行,一切等于0。因此學校要實現科學發展,辦出特色,就要想方設法切實提高中層管理隊伍的執行力,讓其成為一支“謀事不傳事,干事不辭事,抹事不激事,攬事不躲事,成事不敗事”的強有力戰斗隊伍,才能讓學校的各項目標規劃落到實處,才能找到學校不斷前進的源源動力。
[責任編輯:孫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