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
(三峽大學藝術學院,湖北宜昌443000)
肖邦夜曲op.48no.1的分析與演奏
田野
(三峽大學藝術學院,湖北宜昌443000)
肖邦夜曲op.48no.1是肖邦最負盛名和最具代表性的夜曲之一。此夜曲的規模雖然不大,但從不同角度,全面且深刻地揭示了肖邦的形象和性格特征。這首作品所表現出的特征集中反映出作者創作的民族根源、浪漫主義音樂色彩以及現實主義藝術觀的交織統一。
肖邦夜曲;音樂特征;演奏
(一)旋律
肖邦夜曲48之1的旋律音調繼承了斯拉夫民間音樂的獨特的個性,宣敘性和朗誦性并存,并且在這個基礎上,肖邦發揮了鋼琴的表達和功能,形成多層次的主題。這首夜曲開始速度(Lento)較慢,音區波動得不是很大,顯得寬廣且沉穩,并且標有“mezzavoce”①的演奏要求。它表現出了有伴奏的旋律的特點,右手是突出的音樂旋律線條,貫穿整個樂曲,左手用和弦伴奏烘托整個和聲背景,整個樂曲的音域也比較寬廣。這首夜曲左手的低音聲部是很深沉的八度加上中聲部凝重但是卻很疏散的和聲節奏,雄厚有力地襯托出整個樂曲旋律的朗誦性質,讓這首夜曲同優美神圣的抒情的詠嘆調一樣。這與斯拉夫民間音樂的溫柔、真誠、慷慨的旋律相得益彰,這是肖邦的主要特征的旋律。
(二)曲式
肖邦夜曲op.48no.1為三聲中部的復三部曲式。在夜曲的第一部分,慢速的4/4拍,開頭為c小調,這一部分為再現單三部曲式。夜曲的第二部分是對比性的中部。整個調性變成了C大調的旋律,并且樂曲的速度、調式還有整個的音樂體裁形象等,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夜曲的第三大部分從第49小節開始沒有采用一般的靜止或裝飾再現。由于中部的戲劇音樂發展已經影響到了這部分,它的主題是用的“ABA”的結構最后旋律也回到了c小調上面,可是卻快了一倍的速度,和聲伴奏部分也比首部的伴奏更加動蕩不安,這一部分的感情表達中更多的表達出了一種慷慨激昂抑或悲憤交加的情感。
(三)和聲
本曲和聲節奏勻稱,和聲性質明確采用了同主音大小調相對置的整體調性布局,調性穩定而明確。樂曲的A段在c小調的屬和弦上結束(第8小節),而B段起始便直接進入那波里和聲領域,即V2/bII-bII6-bII的進行(第9小節到第10小節),好似形成一個以那波里六和弦擴展而成的降上主音調性上的樂句,但是緊跟著便回到了c小調屬和弦上(第11小節)。其次,再現部結束時(第71小節到第72小節)K46-V,旋律聲部的主音卻有意的配置了V2/bII-bII6的進行,用它來取代傳統的阻礙終止式。不難發現,上面兩處的和聲運用,音樂的旋律沒有轉入任何調性基礎的半音關系之中,但它卻創作出一個富有奇異色彩的藝術整體,它絕不會給聽眾以離開主調的感覺,足以稱之為革命性的藝術創作。
在這部作品中,樂曲的色彩性的和聲安排占據了整個樂曲重要的地位,同時也保持了清晰的邏輯布局性,和聲的多樣變化是這首樂曲的最大的特色。在樂句到樂句,樂段到樂段的轉調變換中,音樂在力度,感情,速度上,以及快速的半音階音群眾,還有第三大部分改變成了動蕩的三連音音型等,都使這部作品充滿了對比與沖突的效果,在整個和聲邏輯安排中作者及其的嚴謹且清晰,并且運用得當,非常明確,讓整個作品的內在思想感情有了更豐富的表達,作品的表現力也更有力地發揮出它的水平,使作品思想得到極大升華,在表達的同時要注意抒發出內在豐富的情感。
肖邦在夜曲48之1首部c小調主題旋律,透射著宣敘性的特點。在該樂曲的開始部分,運用了四分音符的強拍休止,作者有意識地強化了旋律的內在節奏緊張感,仿若嘆息、哀嘆,營造出空氣般凝重的效果。這一部分左手伴奏總會伴有十六分的休止節奏,演奏的時候必須避免使踏板過重,注意調整停頓感,保持休止鮮明的個性特點,準確演奏的時值,更進一步強化了音樂的不安定性。右手旋律中裝飾音的彈奏不能過快,演奏者需要用心領會音樂的傷感韻味,以達到心靈訴說般的將每個音符彈奏出來。
旋律在B段開始逐漸增強緊張度,旋律層層推進,最后在飽滿充實的主音上結束。演奏者需要在演奏中準確地領會和把握這一部分的情緒表現特征,主要在于確定恰當的演奏速度。要清楚,演奏速度過快音樂就會變得空洞,不能完整的表達作者的意圖,不然演奏速度過慢就會沒有了旋律動機間的連貫性、緊張感,也就會偏離作品本身的風格。
肖邦在c小調夜曲的演奏中段調性轉入C大調,此處所示意的力度沒有大調的明亮,而是用相反的輕而弱的音調,感情含蓄而神圣。在彈奏的時候手臂要自然地下沉,用最小的動作完成和弦之間的連接,使和聲旋律更好的連接,必須保證旋律的連貫與完整性。為了更好地做到和聲連貫自如,演奏者使用踏板時動作要輕柔,不能用力過猛或者踩得很深。彈奏的時候手臂要自然、放松地跟著手指移動,手指貼住琴鍵,動作輕緩,更好地彈出這一部分的連貫性。
夜曲op.48no.1演奏39-48小節音樂結束了安靜的“合唱”,這里用雙手八度的三連音推動進行,八度半音的連接主要表現彷徨不安的情緒,為了彈奏時表現出旋律的連貫性和結構的完整性,彈奏的時候手腕要保持松弛狀態,運用手腕的彈性更好的連接起來,雙手四、五指的交替進行要保持連貫性,就像一股暗流隨著緊張的音樂節奏積蓄著力量;旋律音則隨著音樂不斷的壯大需要不斷地加重力量,讓聲音更加飽滿且有力。旋律一步步更加激昂與寬廣。
積蓄的力量一直到第46—48小節,情感噴涌而發。彈奏者雙手八度和弦齊奏,如江濤洶涌澎湃之勢傾瀉而下,波瀾壯闊,激情澎湃。在這里,雙手八度的和聲進行是一個技術難點,應該運用首手腕盡可能放松,然后輕微地抖動去彈奏八度的連接,旋律線條保持連貫,慢慢跟著音樂感情的發展,使整個樂曲音響效果更加的通透渾厚,在這一部分的彈奏中,需要多運用手臂的重量彈奏八度,不僅要做到準確、輕松地彈奏八度連接,還要使力度做到循序漸進,更富層次感。
夜曲的再現部是該作品的精華部分,速度和力度是與首部最大的對比,這一段技術難點較高,雙手要快速地變換位置,還要照顧到右手旋律的歌唱性,雙手要互相配合,不能喧賓奪主,并且還要注意雙手每個聲部的力度運用。彈奏時要克服因和弦位置變換出現的不連貫,右手柱式和弦連接要保持持續,聲音連貫,還要有立體的層次感,使和弦連接平滑。整個樂曲的演奏特別要注意速度與力度的變換,在樂曲中每一個部分都有不同的變換,并且連接緊湊,彈奏的時候需要用到身體的每個部位,特別是手臂、手腕、手指,身體,這些都要互相配合,而且要根據樂曲的感情,力度分配得當。
夜曲op.48no.1由內至外有豐富的抒情與革命悲劇性,音樂的形象對比鮮明,極富有戲劇性和動力性的色彩。該作品第一部分表現出了作者內心充斥著復雜不安,深刻豪邁的情感,中部由緊密肅穆的旋律開始,一點點,慢慢地釋放力量與感情,一直到激情迸發的再現部。這首夜曲有肖邦以往的浪漫,但更多的是突出了肖邦激情澎湃的英雄主義氣概。
肖邦的性格是熾烈的,多情的,可是又有著多重的性格和內心沖突。這一切在這首作品中淋漓盡致一覽無余的展現給了我們。我們應該不斷地用心體會,用腦思考這偉大的作品,要不斷地從這些作品中汲取養分,提高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藝術演奏和創作水平,從而使我們真正的徜徉在肖邦音樂的完美音符中,提升自我,凈化靈魂。
注釋:
①mezzavoce:半聲即半聲唱法,指用一半的音量唱,使音色格外柔和.
[1]夏之放.當代中西審美文化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
[2]A·索洛甫磋夫.肖邦的創作[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3]廖乃雄.肖邦—鋼琴詩人[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
J624.1
A
1005-5312(2015)29-006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