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麗
(九江學院,江西九江332000)
綜合類高校舞蹈專業學生舞編創作之我見
劉紅麗
(九江學院,江西九江332000)
藝術最忌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任何一件事物都需要創新,舞蹈的創新不只是藝術形式的新穎、深刻的情懷抒發,更是高于生活貼近現代意識的藝術層次。本文基于綜合類高校舞蹈教育調查以及舞蹈專業學生的特殊學習特點分析整理后,從“編舞創作”這一命題出發,以筆者原創舞蹈作品為例,探討獨立的舞蹈思辨能力與創新精神對當代高校舞蹈人才的重要性。
舞蹈編創;題材;動作
作為綜合類高校中一門獨具特色的藝術門類,舞蹈教育不僅在藝術形式上承載了豐厚的文化內涵,更保持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而獨領風騷。大學生多數都沒有經過藝校專業的科班訓練,很多都是從高中才“棄文從舞”的普高生學員,老師無法從根本上對他們的舞蹈素質進行慢條斯理、摸滕察蔓的一一解決,只能在有限的時間里讓他們掌握最多也最為重要的學習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獨立的舞蹈思辨及舞蹈編創能力,讓他們做一個知其舞、懂其舞、既會編又會舞的舞蹈創作型人才,才是今天大學生的風采。
舞蹈從來不是單一構成的,首先賦予舞蹈作品的首要因素,則是選材,這里所說的選材,有時很具體,有時又僅是一種感覺,它可以是一瞬間的情感流露,聽到的一段音樂看到的一幅畫或生活細節等等,只要有善于發現善于創新的大腦與眼睛,必然會使自己像馬達那樣投入創作。
綜觀目前高校大學生編創的舞蹈作品,發現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最大的就是缺乏本土性、創造性的表現力和動作語言的作品,一些膚淺不生動又老掉牙的表現形式甚至缺乏藝術審美的作品屢見不鮮,因此我們在選擇舞蹈題材上要“優中選優”。在2013年江西省藝術節上,我選擇了將現實生活中的環境問題搬上了舞臺,群舞《我們同呼吸》選取了“霧霾”這個社會熱點問題編創。在電影《私人訂制》中有一段劇情讓觀眾印象深刻:主演的4個人面對霧霾、污染、林伐、地陷等環境問題,分別向大自然鄭重道歉的情景,多少觀眾的心臟抽搐了一下,而面對這一社會生態問題“道歉環節”豈能“一歉了之”。道歉完了我們又能做些什么?這讓我更堅定了要編創霧霾主題的群舞,于是便展開了全方位、深層次的研究,以提供理性思辨與藝術實踐的雙重參照。群舞中的演員雙手用力捂住嘴鼻、呼吸倉促、表情凝重,大家都在發自內心的呼喚一片碧水藍天,一個凈爽舒適的家園,以啟發社會人都給予關注警惕,用行動去防護,讓我們共同在蒼穹之下自由呼吸。最終,這個作品以優秀成績感動了觀眾,充分借用了題材的優勢發揮了舞蹈的獨特作用,可見選材的重要性不得而知。
眾所周知,舞蹈是一門通過動作表現的藝術,動作是舞蹈作品最基本的藝術手段也是構成舞蹈的基本單位。動作語言的特殊化必須遵從以下三大宗旨:(1)經過提煉、組織、美化了的動作語言才能為作品而使用且動作語言要為作品服務;(2)以動作語言豐富作品形式,對于動作的選擇既要有明確的堅守與強調,也要有明確的排斥和拒絕,避免五味雜陳的動作泛濫;(3)根據作者獨自的表情達意方式進行建構,而呈現出個性特色的作品,往往更令人耳目一新。林懷民是一位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戲劇編導大家,他利用“太極導引”的練功方式探索東方文化中的美學觀念讓觀者達到“悟”的境界,正是由于他找到了這一特殊性,才賦予了“林懷民制造”的獨特標簽。相對來說,大陸的編導家張繼剛在《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一書中就強調了特殊的人物關系的確立和特定的主題挖掘及形式處理是十分珍貴的,限制等于獨特,等于極致,等于風格。作為綜合類高校舞蹈專業的編導老師我們更應結合當代大學生的藝術特點,善于并敢于打破傳統,突破創新,不讓重復、陳舊的作品泛濫。
舞蹈道具常常作為創造舞蹈形象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常與舞蹈表現內容與形式有重要的影響。近些年的道具舞蹈不斷革新,常用的扇子、手娟、紗巾、長綢等變為了蘊涵寬泛象征內涵的各種生活道具、工業材料甚至多媒體合成道具,讓道具從舞蹈輔助工具延伸為藝術舞臺上極具特色的表現手段。那么如何選擇合適的道具編舞呢?首先,舞蹈道具作為多種抽象的象征體選擇時一定要慎重,道具可舞性和功能性,彌補觀者對舞蹈的理解,為作品本身而服務。一件可塑的舞蹈道具不僅要有本身的原始意義還要不斷發掘這一道具在作品中的伸發意義,伸發意義越多越豐富越深刻越好,可以充分表達作品的戲劇性效果并貼近觀眾。在皮娜的《穆勒咖啡屋》中,舞臺上無序擺放著圓形黑色木質咖啡桌和椅子,構成了灰黑色的舞臺環境,隱喻著這是個充滿喧囂又離散的地點,道具的顏色給人以壓抑和陌生,桌椅的凌亂擺放,充滿碰撞,暗示著人與人的互相交集又互相傷害。道具的巧妙運用為作品成功塑造了場景形式和情緒,呈現了真實更觸動了觀者思考。
編舞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細致而深刻的創作活動,一位舞蹈編導不僅要具備靈活的藝術感覺和對時代及人性的敏感嗅覺,還要具備堅韌不拔、克服種種困難的耐性,綜合類高校的舞蹈生應對編舞深入研究、加強實踐,創作出更多引人注目、發人深省的優秀編舞作品。
[1]金秋.舞蹈編導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卡琳娜·伐納.舞蹈創編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3]高云.舞蹈解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G642.3;J70-4
A
1005-5312(2015)29-00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