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化亮 漳州市英格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物聯網與生物植保
文|金化亮漳州市英格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互聯網和生物植保本沒有必然聯系,但如果從農業產業鏈條出發,考慮產業鏈的每一個節點,互聯網和生物植保之間存在著奧妙。
漳州市英格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自2005年開始做昆蟲信息素類產品的研發、生產與推廣工作,同時整合一些生物資材,集成以昆蟲信息素為主的病蟲害綠色防控解決方案。公司這些年一直在給出口茶葉、果蔬基地提供優質病蟲害解決方案,同時也給國內的有機生態農場和基地提供病蟲害防治服務。
任何一個成熟解決方案的誕生都需要經歷一個長期的煉制過程。一是優質生物防治資材的整合。英格爾公司除了注重自身信息素產品的研發,同時加強與國內知名的生物農藥廠家合作,如清源保、江西新龍生物、江西天人等,其中也與巴斯夫、陶氏、先正達等一些知名外資企業的合作。二是解決方案的研制。對于每一個引進的生物資材,公司都會安排技術人員到對方廠部考察,留樣檢測,同時進行田間試驗,驗證產品藥效,掌握農殘分解規律,進行不同產品組合藥效測試,摸索出不同梯隊的防治方案。三是解決方案的驗證。公司出具的每套方案,都會有追蹤記錄,在實施過程中反復驗證,不斷優化。
如果單純從生物植保的角度考慮,英格爾公司注重產品品質和解決方案服務,為農產品的安全保駕護航,無疑是很專注的。但從整個農業產業鏈條來看,生物植保只是發揮一個小小角色,從行業發展來看,生物植保遇到了難以逾越的發展瓶頸,從企業發展方向來看,英格爾轉型迫在眉睫。
農業產業鏈條很長,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家公司進行了有效的打通,即使是全程涉及,也無法有效組合。每一個農業公司都是鏈條中的一個節點,生物植保公司毫不例外,做植保的只管植保,做渠道的,只管渠道,每一個公司做成了一個孤島。如果農產品銷路不打通,沒有實現優質優價,再優質的生物植保方案,也難以讓生產者有效接受。

消費者多年來受“物美價廉”傳統消費觀念的影響,認為只要是外觀漂亮,而價格優惠的農產品就是好產品。所謂的物美,就是看上去漂亮,吸引人,用在農產品上就是個頭大,光滑漂亮,無蟲眼,無疤痕,新鮮(上市早)。為了不斷滿足消費者需求,生產者只好使用催熟劑、膨大劑、漂白劑等,為了減少病蟲害提高產量而選擇一些高毒、高殘留的化學農藥。但農產品的安全價值無法通過感官識別,真正好的產品從價格上,并沒有競爭的優勢。劣幣追逐良幣,反倒讓安全農產品失去競爭優勢,在這樣的前提下,生物植保和傳統植保相比,孰輕孰重,可想而知。
因為信息的不對稱,所以生產者不知道自己種植的東西賣給誰,消費者不知道自己吃的東西是誰種的。一旦農產品安全出了問題,無法溯源,生產者照樣生產,消費者照樣受害。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另外一層面就是產銷,生產者不知道誰要買,消費者不知道自己要的產品哪里有賣,每年都會有大量的農產品滯銷事件。
傳統農產品的銷售模式是產地的生產者通過代辦(經紀人)或者小商販集中拉到產地批發市場,然后由產地批發市場通過長途物流發往銷地批發市場,再一級一級的發到零售點。由于中間環節較多,產品安全無法溯源。農產品經過中間環節后,到達消費者手中終端價格很高,而渠道商為了獲取中間利潤,刺激消費者購買的同時,開始壓低產地的批發價格,最終導致生產者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價值低廉。一旦產地價格不高,問題就隨即而出。農民無其他受益來源,為了收入,就只好在生產投入、防治資材投入上節省成本,而品質惡劣,價格低廉的化學資材在這種情況下反而得勢,而生物農藥資材反而因為成本偏高,讓農民望而卻步。
傳統農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恰恰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機會。越來越多市民開始注重對健康的投資,同時也對農產品的安全越來越關注。近年來,互聯網的快速興起為生物植保企業的轉型提供了契機。
英格爾公司董事長林志平先生,是國家級生物防蟲專家,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擁有70多項專利。憑借對多年農業工作經驗的思考和總結,他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生態學價值觀,并以此發展出一套生態倫理學觀點,用來指導悅農莊的商業實踐。
悅農莊整合了一個個企業、服務商系統,幾乎囊括了從農業生產源頭到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所有環節:金融貸款、生產技術支持、安全檢測、品牌營銷、冷鏈配送、社區營銷渠道,甚至廈門的農夫市集也郝然在列。
悅農莊有3000平方米的農產品體驗中心,自開業以來,每周都會組織免費美食品鑒。品鑒中心陳列著來自當地,乃至全國新農業同行的產品。消費者除了品鑒美食外,更多的是接受健康知識講座以及安全食材選擇。比如農產品的安全、美味、口感以及外觀的幾個標準上,讓消費者現場試吃體驗,來對農產品進行一個綜合性的評價。通過說服教育,讓消費者影響消費者。同時通過這樣的美食品鑒平臺,讓消費者和生產者見面,每個生產者都為自己的農產品代言,搭建一個生產者與消費者充分交流的平臺。消費者對生產者的每一次購買或者點贊,都是對生產者的鼓勵。真正達到“讓生產者獲得尊嚴,讓消費者獲得愛”。
悅農莊旨在建設一個綠色農業產業鏈集成服務平臺模型,這個模型的商業模式就是:農產品品牌渠道商(農商)指定農業生產者(農事)應用農業技術服務者(農技)的服務和推薦的綠色農業投入品(農資),應用全程的品質保證體系ERP系統監管,達到生產有機綠色農產品的目的,獲得品牌溢價,銷售給消費者。農商應用公平的分潤系統讓農事、農技、農資協作起來。

從以上模型可以看出,引進農商進來,打通銷售渠道,發展訂單農業,農事(生產者)種植沒有風險,同時通過電商平臺和第三方物流配送,減少渠道層級,讓農事(生產者)獲得更高的收益。農事(生產者)有利潤了,才會投入更多的精力用于安全農產品的生產。為了滿足消費者對安全農產品的需求,農事(生產者)又需求更優質的安全管控方案,那么,植保服務人員(農技)和生物資材(農資)都會相應配套,最終就會迎來生物植保的春天,農產品安全也會進一步得到保障。
英格爾公司作為生物植保企業,在悅農莊這個大系統中,一直充當農技這個角色,也會一如既往的做好生物植保服務。林志平先生站在農業產業鏈的角度,愿意站出來,號召大家一起來開啟農業大協作模式。當然在連接和協作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困難和阻力。希望借助悅農莊平臺,推進生物植保前進,實現傳統生物植保企業的成功轉型,最終實現悅農莊的宗旨“良莊助良農,良農發良心, 良心用良法,良法耕良田,良田出良品,良品聚良商,良商賣良食,良食育良民,良民興良莊”。
(本文由本刊記者王雯慧根據作者在“創新五方談”發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