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高校圖書館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它不再僅僅是保存和利用圖書的場所,而是逐步發展成為人類的知識信息中心。在信息時代,高校圖書館的地位將大大提高,圖書館的服務必將成為圖書館建設最為重要的內容。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 ? ?服務理念 ? ? 服務方式 ? ? 信息時代 ? ? ?服務創新
一、我國圖書館服務理念的回顧
1919年,擔任北京大學圖書部主任的李大釗提出,現在圖書館已經不是藏書的地方,而為教育的機關。這一理念打破了封建社會把圖書館長期作為藏書樓的陳舊落后的觀念,主張圖書館要為教育、為社會服務,從而改變了圖書館的職能。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圖書館界提出了“千方百計為讀者服務,一切為了讀者,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借閱要求”的服務理念,這些理念進一步闡明了圖書館的服務宗旨,更加明確了讀者服務工作是圖書館最重要的工作。20世紀八九十年代又提出“讀者至上,服務第一”的思想,并把讀者工作作為圖書館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一個以“讀者第一”為最高理念的先進的開放的讀者服務觀念在20世紀末基本形成,從而推動了我國圖書館服務的發展。21世紀,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我國圖書館界提出了一些新的服務理念,如“以人為本”“一切為了用戶”等。
二、傳統圖書館的服務理念與服務模式
由于傳統圖書館中的館藏文獻主要是以紙質文獻和部分實體文獻為載體的,它提供的服務也必然圍繞著紙張文獻來開展,“重藏輕用”的思想意識很濃,往往把讀者放在比較次要的位置,服務觀念和服務方式都比較落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單一、落后的服務方式。傳統的高校圖書館主要是以流通閱覽和采編兩大部門為主,其中流通閱覽部是圖書館的窗口部門,最直接地與讀者接觸。在服務過程中,工作人員的服務方式比較單一,流通閱覽部基本上是不停地重復“借書——還書——上架”工作,很少主動去為讀者做什么,而過多地是等著讀者上門。
2.“重藏輕用”的思想比較嚴重。高校圖書館每年需要采購大量圖書來充實館藏,但是這些圖書大部分進入了館藏卻無法流通。很多圖書館采取限定服務對象和范圍的方式,比如有些價格昂貴的圖書只能教師借閱,學生卻“望書興嘆”,有些收藏價值高的書規定只能在圖書館內部翻看卻不允許外借,讀者不能對圖書館中各種文獻的豐富內涵進行充分的挖掘,也不能深入靈活地利用文獻的豐富內容,這使得圖書館文獻的利用率非常低。同時,傳統圖書館在文獻資源的建設過程中,主要是以自我發展為主,這就造成了圖書館資源的浪費,如某些外文期刊在一個地區會出現訂購幾份甚至幾十份的現象,大大浪費了圖書經費。
3.“守株待兔”的服務理念。傳統的高校圖書館服務比較被動,大部分工作人員僅僅是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流通部的工作人員僅僅是將圖書上架倒架,前臺的工作人員就是等著讀者前來辦理借還手續,而很少主動去向讀者提供有針對性、個性化的信息服務,基本上是“你問我答”“你說我做”,工作沒有創新。
三、信息時代下高校圖書館服務理念和服務方式的創新
信息時代衡量一個圖書館的優劣,不再是看你有多少館藏圖書,有多少館藏文獻,更重要的是看你的館藏圖書或者文獻是否能夠滿足讀者的需求,能為讀者提供多少優質服務。以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圖書館為例,近幾年來,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滿足廣大師生的各種要求,我們圖書館在服務理念和服務方式上做了全面創新,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1.順應時代潮流,創建微信平臺,利用網絡推廣圖書。近年來,網絡平臺發展越來越快,我們意識到傳統的紙質圖書已經無法過多地吸引讀者到館閱讀,因此我們創立了微信公眾平臺,在平臺上發布新書書目、圖書館近期動態以及跟讀者們分享好的圖書、推廣閱讀活動等,讓讀者感受到圖書館的變化,了解圖書館的各方面信息。
2.激發讀者的主觀能動性,讓讀者薦購書目,參與到我們圖書館的工作中來。這是我們圖書館的一個特色服務,廣大師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把需要的圖書書目通過QQ、微信或者E-mail的方式推薦給我們,我們承諾在一周內將新書購買并且編目上架,通知讀者過來借閱。同時,我們會不定期地舉辦圖書展覽會,邀請書商到我館展覽新書,只要是讀者現場看中的圖書,我們工作人員會做好記錄現場購買,最快時間編目上架流通。
3.建立特色館藏服務。作為圖書館的特色文獻館藏,應專門收藏某些學科領域或者某個專題方面的文獻信息資料。我校的初等教育專業是一個特色專業,我們圖書館專門與初等教育系合作,指派專業學科聯絡員成立關于初等教育方面的音頻視頻庫,收集國內外數字化特色網絡信息資源,幫助讀者進行無阻礙地檢索,為大家提供對口的特色信息服務。
4.利用現代化網絡技術推廣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如今信息化時代使得圖書館必須與時俱進,引進先進的網絡技術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我館在數字化建設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績,近年來已經做到南北校區WI-FI全面覆蓋,讀者只要進圖書館,無論是手機還是電腦,都可以隨時隨地進入圖書館網站搜索到各種圖書信息。同時,我們在館內大廳擺放讀書機,讓讀者只要動動手指便可將自己心儀的圖書下載到自己手機或者電腦里面,輕松獲取電子資源。我們通過網絡,對文獻信息進行加工和傳遞,使得讀者在我館的網頁平臺中可以任意瀏覽其他高校圖書館的文獻信息,從而提高館藏信息資料的利用率,徹底打破了傳統的封閉結構,實現了信息資源網絡化共享。
5.開展個性化服務。個性化服務是基于用戶的信息使用行為、習慣、偏好、專業研究方向及用戶特定的需求有針對性地、主動地為用戶提供滿足其個性化需求的知識信息內容的一種系統化服務。我館在數字化環境下,創立了學科聯絡員服務制度,針對各院系師生開展個性化服務。一是及時推送各院系專業方面的新書內容和電子資源信息;二是走訪院系深入了解讀者需要什么,進而改變服務內容,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三是幫助讀者進行課題研究的資料搜尋,利用網絡技術與信息資源,通過多種途徑和技術方法推送信息。
6.培養服務人才。信息時代的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不同于傳統圖書館的建設,它的發展與建設離不開高素質人才,信息技術的傳播離不開高科技人才。因此,圖書館館員必須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比如舉辦短期培訓班,進行專題或綜合性的集中培訓;輪流安排職工參加有關學術團體舉辦的學術研討會;組織館員到有關的圖書館參觀學習,提高業務水平。
7.提倡 “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以人為本” 的服務理念就是指圖書館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要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遵循 “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原則,尊重讀者,耐心地傾聽讀者的要求,盡量滿足讀者的需求。圖書館的工作人員還要憑借熱情周到的服務來激發讀者的求知欲和閱讀熱情。
三、小結
信息時代下圖書館的創新服務是當前圖書館生存發展的必然要求,它不僅能夠促進信息資源的整合和傳播,并且還能夠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信息需求。在數字時代,高校圖書館必須要更加強調個性化的服務,加強服務創新,加強新技術的應用。只有這樣,高校圖書館才能在充滿挑戰的現代信息環境中煥發出競爭與發展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孫茹.信息時代圖書館服務理念與服務模式的建構[J].科技創新導報, 2010(22):206.
[2]孫海燕.數字時代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創新[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2014(22):59-60 .
[3]丁曉紅.網絡時代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模式探討[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2005(8):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