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春秀
完善環境監測機制,提高環境監測質量
□ 李春秀
[導讀]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各個產業發展勢頭基本都處在穩定上升的狀態。每個產業的發展勢必對環境產生各種影響。為了搞好環境問題,必須要建立健全環境監測機制。文章在對環境監測的內涵、作用以及現狀進行簡要分析的基礎上,重點提出了若干完善環境監測機制措施,進而達到提高環境監測質量的目的。
(一)環境監測的內涵
一般來說,環境監測的內涵主要體現在幾點:1)在法律上,國家給與了環境監測工作強制性的規定。與環境相關的任何企業或者個人都要嚴格遵守遵守相關的環境監測機制。2)環境監測的主要內容涉及對污染源、建設項目、污染源按期治理、污染事件、污染糾紛仲裁等多項監測方面。其具體的監測流程以及執行情況由環保法給與明確且詳細的規定。3)環境監測要確保公正以及公平性。其在執行過程中不受任何人主觀意識的左右,其唯一遵循的原則以及相關決策的制定都是建立在法律以及相關環境科學知識的基礎上。4)環境監測根本上是一項社會服務活動。它的構成包括政府組織、相關研究機構以及公眾,主要目的是推進環境保護的發展,從而更好的改善環境監測質量。
(二)環境監測機制的作用。
具體來說,環境監測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環境監測機制能夠促進環境管理工作的健康發展。這一作用主要體現在環境監測機制能夠為環境管理工作提供全面的、科學的監測數據,即為其提供技術監督以及支持。其次,在對環境污染的動態以及預防環境污染危害上,環境監測能夠起到很好的掌控作用。其是整個環境保護工作中最具核心的工作,能夠很好地指導環境保護相關政策以及法規的制定。
整體來看,我國環境監測機制的建立主要經過了三個階段,即統計質量控制階段、質量控制階段、全面質量管理階段。統計治理控制階段指的是上個世紀70年代早期到80年代早期。它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對待監測品的最后分析數據的統計分析上,從而檢驗其是否合格,另外,在實驗室內分析環節同時應用到了相關的質量控制措施,但是,在對現場采樣環節的質量以及和其他若干工作質量控制上,這一階段的環境監測機制缺乏有效性。質量控制階段指的是從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這一時期。這一階段取得的最主要的成就為創優質實驗室以及計量認證工作的展開。優質實驗室以及計量認證的工作都是考核環境監測站的工作。其中前者考核內容主要有4個:工作人員素質水平、實驗室設施和管理、質量保證以及工作完成情況。后者考核的質量內容較為全面和具體,主要有組織機構、儀器設備、檢測工作、工作人員以及環境制度等。上述兩項工作能夠很好地推動環境監測站的自身建設和完善,同時還加強了其環境保護的意識,在很大程度上較快地提升了環境監測站的工作能力以及改善了環境監測站的面貌。全面質量管理階段主要指的是自20世紀末至今這一時期。全面質量管理這一概念是建立在對眾多發達國家的相關環境監測機制充分鏡鑒的基礎上的,其具備很高的科學性以及現代性。
通過對環境監測機制現狀的分析,筆者發現其中主要存在著以下問題:1)監測數據時效性差。通常情況下,環境監測工作需要經歷三個環節:人工采樣→實驗室數據分析→獲得檢測報告。這個過程大概需要的時間為2至3周,這就造成了監測數據缺乏時效性。如果一旦面臨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的發生,延續這個過程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出臺具體的防控策略,從而可能會擴大環境污染的范圍以及程度,同時在成本投入上也會加大。2)環境監測數據代表性不強。在我國當前的環境監測工作中,一般的監測頻率為4次/年,每次用時大概為1至2天。所以,環境監測工作所獲得相關監測數據能夠代表環境整體的、全面的狀況有待商榷。3)環境監測機制中監測區域的執行機構劃分上存在問題,容易導致脫節問題。目前,我國監測區域的劃分主要是基于行政區域劃分。在此基礎上,每一級政府機構的環境保護部門都具有各自的環境監測機構,其各層的環境監測機構的具體工作具備一致性,即在常規性監測項目、監測頻次上都有統一的規定,這就一滋生重復建設問題,對監測管理造成不利影響。
(一)確保質控計劃的全面性以及及時性
質控工作貫穿于監測工作的各個工作過程以及環節。為了保證質控計劃很好的服務于環境環境機制,需要確保其全面性以及及時性。首先,要在每年的年初制定詳細的質量控制計劃,其要建立在監測站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這些計劃主要有: 儀器設備檢定、運檢以及核查計劃,工作人員培訓計劃、使用標準物質計劃、參加能力驗證與比對計劃、質量控制考核計劃等。質量控制工作雖然增大了工作量以及任務量,但是其在整個環境監測機制運行中必不可少,能夠對監測數據生命線的維系起到很好的保障效果,所以,質量控制工作計劃為整體環境監測工作的基礎以及前提。
(二)深入強化環境監測的政府行為屬性
由環境監測機制的內涵可以看出這項工作具有公益性質,這就需要政府在其中起到關鍵性的主導作用,要掌控整個機制建設工作。首先,政府要給與充分的重視。其次,政府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以及財力來完善環境監測工作。各級政府要將環境監測機制建設納入財政預算,在組織機構設置、應急專業團隊組建、設施設備、技術規范、科技創新、應急信息平臺以及應急綜合指揮協調體系建立等多個方面要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從而使得當前的環境監測機制能夠適應社會以及經濟發展的需求。
綜上所述,針對我國當前的環境監測機制還存在著一些不足,相關工作機構以及研究部門需要對其進行全面的調研,從而摸索出切實有效的完善環境監測機制的措施,從而更好、更快地提高環境監測質量。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環境監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