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博
(河南大學體育學院,河南開封475001)
和式太極拳推手技術研究
王靖博
(河南大學體育學院,河南開封475001)
和式太極拳是國家體育總局承認的太極拳六大流派之一,又名“帶理架”、“耍拳”。和式太極拳以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輕靈圓活,舒展自然的演練風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和式太極拳是集拳架、推手、散手于一體的,三者互為檢驗印證,寓技擊、修身、養身于一體的太極拳。文章通過對和式太極拳推手的研究,旨在推動和式太極拳的發展,為和式太極拳的傳播助力。
和式太極拳推手技術
和式太極拳以其獨特的健身功能和價值被現代人所接受,在經歷創拳,傳拳至今,和式太極拳已發展成為繼陳、楊、吳、武、孫之后的第六大太極拳流派。創始人和兆元(1810—1890),出生于溫縣趙堡鎮中醫世家,在陳清平所傳拳架的基礎上,結合自家醫學理論,創編出這套“源流有序,拳理明晰,特點突出,自成體系”的傳統拳術。和式太極拳推手,俗稱比手,又叫擠手。和式太極拳為拳架、推手、散手三者合一。拳架與技擊相一致,拳架為體,推手為用,不僅在身體層面上具有健康意義,更在發揚傳統武術,弘揚民族文化的層次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和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和有祿大師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拳是怎么練的,用也怎樣用”,這在推手上邊最能體現出來。拳架所要求的在推手中也要做到,如不貪不欠,守中用中,上下相隨,明三節知六合,輕靈圓活等。推手是技擊的實踐,和式太極拳推手的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2.1 檢驗拳架動作的正確性和實用性
和式太極拳的拳架很好的保持了傳統的技擊實用性,拳架與用法相一致。練拳走架手腳運行的不到位,勁路不圓轉,外三合沒有,陰陽不分,虛實不明,在練推手時勢必不可能化解對方來力,然后處處都受制于對方的掌控。經過推手的檢驗,就能很好地找到拳架中的錯誤動作,然后及時得到改正。練拳不能光練空架子,這樣是練不出來真功夫的,要和推手結合起來,并且通過自己的勤學苦練,使水平得到提高。
2.2 增進身體機能,熟練動作技術
和式太極拳的推手是由練拳向實戰過渡階段的訓練手段,它模擬實戰搏擊,不帶護具的狀態下,雙方搭手,運用太極方法,采用拳架中的動作進行實戰性訓練。在推手中要懂得聽勁、走勁,知道對方的勁力所在,做到心中有數,然后輕松應對,不讓對方看出破綻。通過推手實戰,可以更深刻實際的領會到拳架中的陰陽轉換及內勁變化,提高知己知彼的能力。這樣通過長時間嚴格有素的推手訓練,不僅可以熟練掌握套路動作,而且可以增進全身器官的機能,鍛煉中樞神經系統,提高自己的實戰能力和應變能力。
2.3 切磋武藝,增進友誼,提高興趣
推手又稱比手,顧名思義就是兩個人在一起相互比試技藝。和式太極拳在學習過程中,對拳架的領悟程度和技擊水平的高低以及身體的靈敏度、速度、勁力等素質,通過推手的走勁化力、引勁落空或借力發人分出高低。推手不受場地的局限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但是不要傷害對方,推手旨在切磋武藝。和有祿大師曾說過:“太極拳是一種高尚文明的拳,拳藝的根本在于性命雙修,傳統武術追求文武合一、文武全才與德行兼修。和式太極拳把推手叫做比手,不用赤身相搏即可非常文明地分出勝負,以強欺弱與太極拳理相悖,何況還有比自己更高的人所在,所以與人交流點到為止,以禮、以德服人”。
習練太極拳,一是為了好身體,二是為了好心情,三是為了認識好朋友。在練習太極拳過程中能結識很多拳友,對自己很有幫助。在推手練習中,雙方體現出的謙讓,以及練習過程中雙方的互相糾錯,這樣就能很好地增進友誼,同時也能提高習練太極拳的興趣。
和式太極拳推手技術要求非常強,招招不空,勢勢擊發鮮明,人與人交手做到沾粘連隨,舍己從人,分清對方用途、虛實、引勁落空。和式太極拳不崇尚使用固定的招法在技擊中使用,要在推手運動中,尋找到有利于自己的機會,就要熟練地掌握運用上、中、下八法,在得機的勢擊敵時,上下其手,綜合運用,克敵制勝。
3.1 上八法
和式太極拳的上八法實為太極八法“掤、捋、擠、按、採、挒、肘、靠”。掤:就是在與人交手時,當對方兩手按在我胳膊上,我則采用掤勁將對方來勁落空。掤應為應敵接手之法,掌握分寸,掤勁要有引領之意。
捋:就是順勢而帶,可以一個手捋也可以兩個手捋,但注意和身法的配合。與人交手時,對方以兩手按我胳膊之時,對方用勁太大,手腳并進,我則運用捋帶將對方來勁順其勁繼續走,使對方來力落空,處于被動之勢。
擠:和式太極拳第二代傳人和敬芝在《高手武技論》中寫到:“當對方在化你力的時候,你可以用小臂來擊打對方,給對方加力”。在推手中的表現就是,當對方的勁力下卸時,我用小臂擊打對方。
按:分單手按和雙手按,在推手中雙手按用的比較頻繁一些。在拳架中雙手按也比較多,比如上金剛、開合都用到雙手按。在實戰中做到彼能按我,我亦能按彼。
採:即折的意思,如采摘花果。以兩手或拇指與食指、中指形成合力反關節制敵。採時要靈巧輕便,掌握寸勁,速度要快。
挒:即扭轉之意。雙手可以挒,手和身體配合也能走出挒勁。在實戰中,當對方擊打時,右手接住其手腕向右后旋轉下拉,左手按其肩部向前推出,身體與手協調配合,形成旋轉勁來發。
肘:即曲前臂用肘打人。肘為近身打法,有保護兩肋的作用。分為肋下肘、穿心肘和迎面肘。
靠:即以肩膀擊打為靠。靠為貼身打法,用靠擊敵,周身要協調靈活,做到不貪不欠。靠是和式太極拳一個明顯的特色,素有“和家靠”美稱。靠法分為迎門靠、順靠、背折靠等。
3.2 中八法(又稱身八法)
通過身體的縱橫、高低、進退、反側來調整自己的虛實,身法以中正穩固為好,以正直為妙,與三節相宜。在實戰中全憑身法,對方攻擊點多數都在軀干,身法不精,自然就要挨打。我方在攻擊對方時靠的也是身法的相助,身法不精,己方的力就不整,勁力也不能打擊到對方,并且己方的手腳也會反應遲緩,故身法在實戰中非常重要。
3.3 下八法(又稱腿八法)
下八法主要就是腿法,包括套、勾、纏、掃、踢、瞪、插、膝(跪、頂)。在實戰中腿法也是結合上八法和身法靈活運用,起到輔助作用,單一的使用腿法效果并不好,力道使不出來,結合身法才能發出整勁,把對方擊倒在地。
在進行和式太極拳推手練習時要熟練地掌握推手的要領,才能更好地運用推手方法,使自己在推手訓練中更好的發揮,輕松地化解對方來力并能夠自然地借力發力。
4.1 以靜制動,因人取勢
和式太極拳推手時要求沉著冷靜,身體保持虛靈狀態。以靜待動,靜觀其變,知己知彼從容應對,才能辨明對方來勢與意圖。對方來勢兇猛,要避其鋒芒,順勢引之,避實擊虛。沉著冷靜不至于心慌意亂,手足無措而顧此失彼。
4.2 沾連粘隨,差米填豆
和式太極拳推手時要求沾連粘隨,沾是手與手相沾。在實戰中和式太極拳是接對方的手和肘,彼此運動變化中是防對方的手和肘。實戰中要粘住對方,使對方不能輕易脫離我方控制,雙方只有連在一起不分離,才能夠聽清對方來力便于進退。“差米填豆”,是和式太極拳在教學訓練時的口語,是指導推手實戰時掌握勁力大小、速度快慢的原則,是沾連粘隨的主要方法。“差米填豆”關鍵是要聽勁準確,來保證技法與拳理的合理結合。因此在實戰中自己需要認真地聽準對方力量的變化,并判斷對方的用力情況,只有自己在各方面都占到先機時才能走,能走則不頂,能纏住對方不丟。
4.3 要啥給啥,吃啥還啥
和式太極拳推手時要求“要啥給啥,吃啥還啥”。“要啥給啥,吃啥還啥”是用生活中的諺語,形象化的說明和式太極拳在實戰中舍己從人、化打合一的技法原理。
4.3.1 要啥給啥
和式太極拳在技擊實戰中,要做到“要啥給啥”,先要學會“舍己從人,化打合一”,意思就是己方要始終隨對方力量的變化而改變,隨對手動作路線和方向的變化而變化,交戰中一定要做到不丟不頂,并且總能夠根據對方技法的變化,做到處處相隨,圓轉自如。和式太極拳的“要啥給啥”在運用中,當己方感知到對方給你外力時,我方通過彼此身體的接觸,感知對方力量的變化,此時己方不能夠去頂,也不要極力掙脫,而是把受控部位給對方,但在該過程中要審時度勢,保持自己身體的中正,通過把對方的力引開化掉,我方通過運用有效的技術手段達到克敵制勝的目的,即是所謂的“要啥給啥”。
4.3.2 吃啥還啥
“吃啥還啥”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舍己從人,即舍掉自己,順從他人,隨順化解,不頂不抗,以彼之力還之彼身。吃啥還啥是指對方在攻擊己方時,我方準確聽對對方來力,不動對方絲毫,并且趁虛而入接住對方的來力,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對方則順我之勁而跌出,達到后發先至的效果。“吃啥還啥”要求身心合一,得機得勢,彼不動己不動,彼欲動己動在先。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吃”和“還”,“吃”不能白吃,否則視為浪費;“還”不能盲還,否則就要受制于人。二者之間都有著很強的目的性,那就是保證技法的靈活運用,以得機得勢為出發點,要始終使己方保持順的狀態,才能讓己方立于不敗之地。
“吃啥還啥”是和式太極拳“耍拳”論中運用于技擊方面的精華。它是“四兩撥千金”的終點,又是起點。與王宗岳在《太極拳論》所說“本是舍己從人,多誤舍近求遠,所謂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辯焉”有相似之處。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充分體現出推手訓練的重要性。故在以后的和式太極拳學習當中,不能毫無目的的再盲目的練習拳架,練一段時間了練練推手,用推手來檢驗拳架練習的正確與否,做到拳架與推手的配合練習。在推手實戰中,掌握好“以靜制動,因人取勢;沾連粘隨,差米填豆;要啥給啥,吃啥還啥”的要領,綜合運用上、中、下八法,達到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之勢。和式太極拳的推手技術是對生活的總結和運用,也是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精髓,我們應更好的保護傳承下去,為中國武術,乃至中國傳統文化添光增彩。
[1]和有祿.和式太極拳譜[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2]侯爾良.和式太極拳精義[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
[3]牛炎濤,劉巧芳.和式太極拳技理探究[J].搏擊·武術科學,2006(5).
[4]和慧超.和式太極拳在發展過程中弱勢向優勢的轉化[J].搏擊·武印文蹤,2010(10).
[5]周長生.和式太極拳的回顧與展望[J].搏擊·武印文蹤,2010(10).
[6]李斌.和式太極拳“耍拳”論[D].河南: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7]王娟.德技行天下,儒和亦大成——記和式太極拳傳人和有祿[J].搏擊·武印文蹤,2010(10).
On the Push-off Technique of He Style Tai Chi
Wang Jingbo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1, China)
He Style Tai chi, namely “Dai Lijia”, “Shua Quan”is one of the sixth Tai chi schools confirmed by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He Style Tai chi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ffection based on its profound cultural background, soft,flexible,comfortable and natural drilling style.He Style Tai chi integrates Taichi forms,Pushing hands and Sanda together,which together examine Tai chi in terms of the art of attack and defense,the cultivation of moral character and health fitness.The article aim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ai chi and spread the influence of it through studying push-off technique.
He style Tai chi push-off technique
G85
A
1004—5643(2015)09—0048—03
王靖博(1992~),男,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