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國勝
摘 要:小學生隊列隊形訓練有助于培養少年兒童坐立行的正確姿態,提升團隊間協作進取的精神以及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在隊列會操比賽、團體操表演及運動會班級入場時,經常遇到多路縱隊行進中如何保持單列多人排面整齊性的問題,因為小學生視野面較窄,自控能力較差,影響行進中隊列排面的整齊性。通過改變隊列排面中標兵的位置,降低行進中學生與標兵看齊的難度,采取隊列練習“分-分-合”三步訓練法,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生;隊列訓練;單列多人;整齊性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5)10-0072-01
隊列訓練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單列多人行進中保持排面的整齊性是小學生隊列訓練的一大難點。在我們常規訓練中都是以排在右翼的同學為基準,同學們在行進中眼睛的余光都是看向右側,筆者在實踐中發現,這種方法在小學生隊列練習中難度較大,效果并不好,特別是隊列橫排面人數較多時,如在一些大型展示活動中受到外界干擾時,學生單列多人行進時排面不易看齊,變成“蛇形”曲線。以我校“花籃”學生參加2015年區運動會展示活動為例,入場時學生成八路縱隊,每一列學生人數達到8人,如何讓這8名同學在一個整齊的排面中行進,前后兩種不同的訓練方法取得了截然不同的訓練效果。最初,我們采取常規的訓練,要求學生在行進中采取向右轉頭或用眼睛余光看齊右側同學的方法,但總是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隊伍的左側明顯落后于右側,各排面也變成了斜線,在運動會首次彩排中出現了嚴重失誤。究其原因,主要是每個排面的人數較多,行進中向右看齊時最后的同學存在滯后性,每一列都存在相同的問題。
針對上面存在的問題,我提出改變基準同學位置,以中間同學為標兵的設想。如仍以八路縱隊行進為例,每列人數8人,確定中間第4、5兩位同學為基準同學,每一列的第1~4名同學以第4位同學為基準,5~8名同學以第5位同學為基準,讓中間的兩位同學分別成為左右兩側同學的標兵,實踐證明,這種方法訓練目標明確,學生在較短時間內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整個訓練過程分為三部分進行,簡稱“三步法”。
一、確定基準標兵進行強化訓練
訓練兩位基準同學在行進中走齊排面的能力,兩人行進的整齊度相對于多人更容易,因此在挑選基準標兵(以下簡稱標兵)時,注意選擇步長平穩,節奏感較好,掌控能力較強的同學作為每一列練習的標兵,標兵同學在享受榮譽感的同時也承受著責任,積極性很高。標兵訓練是我們整個隊列訓練的第一步,要求訓練中強調步長與步頻的穩定性練習,目視前方走直線,雙人標兵練習側重上下肢動作協調一致與兩人排面的整齊。兩路標兵同時前進時,前后標兵間的間隔一定要固定好,教師在集體訓練初期做好標兵的選拔與強化訓練,真正讓標兵成為標桿。
二、分組訓練
按照每一列1~4人為A組,5~8人為B組的方法進行分組訓練,要求在訓練中A組同學向左看齊,以標兵4同學為基準組織練習,B組同學向左看齊,以標兵5同學為基準組織練習,學生明確看齊目標后,訓練學生由轉頭看齊逐漸過渡到運用眼睛余光來看齊排面的方法。分組訓練可以將參訓同學分為A、B兩個大組同時進行練習,也可以將每一列分為兩個小組進行練習,全體分成若干小組進行練習,可以在教師組織下練習,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采取各小組由骨干同學擔任小組長負責訓練,通過大家相互提醒、集體協作的方法開展練習。大組與小組的練習效果通過比賽法來進行檢驗,增強分組練習的積極性與動力。這樣分組后,每一列8人組成的排面就變成了兩組4人小排面的訓練,化繁為簡,目標明確,提高了效率,見到了效果。
三、分組訓練與集體訓練相結合
分組練習取得一定效果后,兩組同學再合在一起進行練習,合組練習可以用一步到位法來組織,就是全體同學合在一起,也可采取“貪吃蛇”的方法來集合,即兩組合為一組,多列合為一組,多組合為一組的方法,逐漸過渡到全體同學合成一個大組來開展整體練習。因為有了前面訓練的基礎,學生練習的目標更加明確,自然水到渠成。
通過“分—分—合”三步走的訓練方法,八路縱隊行進時,每一列排面都顯得非常整齊、有序,讓觀者賞心悅目。運用上述方法訓練,我校400人“花籃”表演隊在市、區運動會的展示及多次大型活動中獲得了圓滿成功,好評如潮。
綜上所述,單列多人行進時可以通過改變標兵同學的方法,來保持每一列排面的整齊性,如在排面人數在5人以上時,確立中間同學為行進中的標兵,排面人數為單數時,確定中間一位同學為標兵,雙數時可以確定兩位同學為標兵(也可確立一位同學),方便于分組練習。學生分組可以大組分小組,小組再細化,目標明確,讓每一位同學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的責任,認識集體合作的重要性。通過訓練,在達成目標的同時,讓學生個體素養也得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