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海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也就是說,只有構建“以生為本”的語文課堂才能在確保課堂高效實現的過程中,使學生能力水平和素質水平獲得大幅度提高。所以,為了確保語文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也為了在課堂中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更為了促使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素質教育下,教師要認真貫徹落實課改基本理念,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來有意識地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進而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主動求知的過程中獲得健康而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體性;導入;文本;閱讀;作文
一直以來,我們的課堂都被教師所“占領”,課堂呈現的是一言堂的模式,導致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發揮。然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將“以師為本”理念轉變為“以生為本”,要有效地貫徹落實“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理念,進而真正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小學語文課堂。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凸顯學生的主體性進行論述,以期能夠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在語文導入環節中凸顯學生的主體性
導入是一節課的開端,也是影響高效課堂順利實現的關鍵因素。所以,在語文導入環節中,我們要借助恰當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進而為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做好前提工作。
例如:在教學《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時,為了提高語文導入環節的質量,也為了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在導入時,我引導學生對“草原”說一說自己的印象,目的是讓學生在自己腦海中形成一幅美麗的草原圖,進而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也能激發學生自主走進課堂的興趣,以為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邁好第一步。
二、在語文文本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性
語文文本教學是展現語文價值的主要環節,也是確保學生健全發展的關鍵。所以,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多樣化的課堂活動中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進而為學生健全地發展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教學《夜鶯的歌聲》時,為了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了在課堂中有效地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在授課的時候,我選擇了“自主學習模式”,首先,我引導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即:體會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之后,組織學生帶著目標進行自主學習,并提出自己的疑問。最后,我再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點撥,以確保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因此,在語文文本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要確保學生在高效的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展。
三、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性
閱讀是語文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開闊學生知識視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內容。所以,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我們要改變以往為了閱讀而閱讀的思想,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去自主閱讀,在減少學生閱讀盲目性的同時,也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閱讀《田忌賽馬》時,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也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更為了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在閱讀時,我引導學生帶著下面幾個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如:(1)第一次賽馬后,孫臏是怎樣獻策的?(2)孫臏是根據什么安排出場順序的?(3)孫臏提出的比賽順序是怎樣的?……組織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對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也有著重要作用。
四、在語文作文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性
作文教學一直都是語文學習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其主要原因就是學生缺少自主觀察能力,寫作素材積累少,導致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常常不知道該寫什么,最后,形成的作文缺少真情實感,千篇一律,嚴重不利于學生的健全發展。因此,在素質教育下,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鼓勵學生從生活中尋找寫作的方向,要自主去積累寫作的素材,進而充實寫作內容,提高寫作質量。
例如:我們要鼓勵學生從閱讀中積累一些好詞好句,比如:“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他這一雙不大但很明亮的眼睛里,顯露出了他的與眾不同。”等,并有意識地將這些詞句整合到我們自己的寫作當中,這樣不僅能給我們的作文增加亮點,同時,也有助于寫作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總之,作為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師,要認真貫徹落實課改基本理念,要有意識地將學生的課堂主體性落實到教學的各個方面,以確保學生在高效的語文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展,同時,也為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王家歡.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