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美霞
摘 要:改變傳統的作文批改模式,采用對話式、互改式、自改式,就能增強批改的時效,提高學生的修改能力,培養修改習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作文批改“動”起來。
關鍵詞:對話;互改;自改;主動
一、作文批改現狀
1.傳統的作文評語千篇一律、專業性太強,費心費力收效低。如:語句通順,語言優美,段落清晰,中心明確等。學生要么不知所云,要么一知半解,要么覺得索然無味。
2.信息反饋不及時,周期長。老師批改作文一般一至兩周才能把作文本發下來,這樣就導致了作文時效性低,學生的寫作興趣下降。
3.作文批改批評多,表揚少。老師在改作文時多數會挑毛病,一篇作文上的紅字密密麻麻,學生會覺得自己的作文水平太差勁了。
4.有的老師也嘗試讓學生批改作文,或自改,或互批,但缺乏深入引導,流于形式,只是變相地把老師要寫的批語讓學生寫出來。
5.多數老師只重視學生的寫作過程指導,卻忽略了作文批改這一重要環節。殊不知,“三分文章七分改”,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
以上作文批改現狀告訴我們,傳統的作文批改方式非改不可,因為它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挫傷了學生的熱情,禁錮了學生的思想。該怎么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嗎?養成自己改的習慣,這是終身受用的。
二、在作文批改中讓學生真正動起來的辦法
(一)師生互“動”:對話式,增強批改實效
我們在批改學生作文,特別是小學生作文時,可以采用“對話式”批改模式,尊重學生,以學生的視角,引導學生去修改、去拓展。
1.挖亮點。每一次習作,我們不必面面俱到,從字詞句再到修辭方法的運用去做要求,只要是在某一方面表現突出,如語言表達、謀篇布局,甚至是一處的細節寫得精彩,我們都可以給予表揚和鼓勵。
2.補細節。學生在習作中經常出現的一種情形是:能把觀察到的景物或事件的發展過程寫出來,但文章卻難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太平淡,太大眾化了。這就需要我們加以引導,拓寬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各種表達方式。
3.刪繁瑣。學生在寫作文時,經常存在一種錯誤認識,那就是認為作文寫越長越好。其實不然,冗長繁雜的作文只會給人一種視覺疲勞,反而會削弱作文里關鍵語段的表達效果。
4.發現,去想象,增強作文批改的實效性。
(二)生生齊“動”:互改式,提高修改能力
有研究表明,小學生對自己的行為包括自己的習作,自我批評能力較差,但對別人的行為包括別人的習作,卻比較容易發現缺點。一開始,要學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可能會使他們覺得無從下手,這時,可以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讓學生互改或共同修改作文。美國教育評論家埃里斯認為:“合作學習如果不是當代最偉大的教學改革的話,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
1.優劣組合,互改互動。在習作批改時,把優等生的作文給學困生改,請其劃出好詞好句,這樣學困生就有榜樣可學,從而知道自己的不足。把學困生的作文給優等生改,要求優等生要改正習作中明顯錯誤的詞句,并嘗試對寫得不具體的地方補充。這樣就讓優等生有了施展自己才干的機會,給他們以當小老師的空間與時間。
2.小組分工,共同修改。以四人為一組,一人讀自己的習作,三人聽后提出修改意見,可以先談談認為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劃上波浪線,再找出錯別字、不通順的地方加以修改,最后提出補充改進的地方。
3.自由組合,主動參與。小學單元組里的一些習作,有的非常適合學習小伙伴間組合修改,如寫班級趣事、介紹我自己、寫自己最熟悉的一個人、寫最感興趣的動植物等。因為同伴間的了解最多、最真實,好伙伴的意見也最容易被接受,這樣的修改過程最真誠,也最平等。
(三)學生自“動”:自改式,培養修改習慣
1.多讀自評——學改。在前面小組合作互改過程中,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小學生一般不容易發現自己習作的不足之處。因此,學生初學自改時,教師要由扶到放,由易到難,給予方法的指導,可給學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如對于寫人的作文,可讓學生這樣自評:我讀了( ?)遍作文,改了( ?)處標點,( ?)個錯別字;我描寫的人物是( ?),我描寫了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心理)(用√表示),表現出這個人( ?)的特點;我覺得這篇作文最成功的地方是( ?)(學生可以給句子劃上波浪線,讓老師批改時注意),我還要在( ?)地方加以改進。
2.輕讀自改——會改。每次自改作文,我都把訓練重點明確地出示給學生,如: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首尾呼應,圍繞中心句展開,過渡承接,故事曲折等,在習作和評改作文時讓學生圍繞訓練重點進行訓練和修改。一次修改只設一個重點,這樣有側重點的修改,能降低修改的難度,讓學生有的放矢,看著在自己的努力下,自己的作文“更上一層樓”,學生自改作文的熱情就會越來越高。
現代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人的潛意識里都有一種“喜新厭舊”心理。讓學生在作文批改中真正“動”起來,既換了教師的“口味”,減輕教師高耗低效的批改負擔,變評價者為引導者;又調了學生的“胃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樂于修改,從而逐步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
參考文獻:
王恒.學校教師教學方法與藝術全書[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