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榮
隨著農村小學生源減少、教育資源不均衡等因素的制約,各級政府加大了教育資源整合力度,撤點并校成為一種必然。很多生源較少的村級小學被并到教學條件較好的學校之中,一個建制鎮就剩一、兩所中心校。通過教育資源的整合,更多的農村孩子在更優越的教學環境中接受優質的教育資源。但是問題是以前就近入學的走讀生開始寄宿生活。這就對農村寄宿制小學的老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師不再是單純的教書育人,而是每個老師都身兼了多重社會角色,既要傳道授業解惑,也要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身心健康等。
一、傳道授業員,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教書育人是老師的第一職責,作為一名教師,就要傳授給學生更多的知識、生活技能和做人的道理。首先要給學生傳授文化知識。最基本的要求是把課程標準規定的內容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學懂、學通、學透,為學生語數英體音美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要從小對孩子進行一個正確的引導,培養孩子的是非辨別能力,懂得基本的善惡美丑。特別要注意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最后就是對孩子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法制教育。
二、兼職保育員,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
農村寄宿學校,學生每天都吃住在學校,由于學生年齡普遍較小,自理能力差,吃、住、行、學每時每刻都離不開老師的幫助,老師要全方位地做好保育員的工作。要保證每個學生住得舒適、吃得衛生,盡可能地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這就需要老師要維持好學校紀律,尤其是食堂秩序和宿舍紀律。在食堂要確保每個孩子排隊都能打到自己想吃的飯,并且把打來的飯吃完,既保證學生生長發育的需要,也要養成愛惜糧食、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晚上休息時,老師就要逐個宿舍檢查,督促學生及時睡覺,確保有足夠的睡眠時間。每天早晨在起床時間,老師又要早早趕到宿舍督促學生按時起床,對那些低年齡段、自理能力差的學生,要幫助其穿衣、洗漱,保證每個學生衣帽整潔、干凈整齊地迎接當天的學習、生活任務。
三、安全保衛員,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
作為寄宿制學校,學生一踏進校門,學校就成了學生人身安全的監護人。所以,學生在校的人身安全是每個老師必須高度重視的工作。近年來有一些不法分子,他們往往選擇傷害缺乏自我保護能力的學生。老師要做好校外安全防范工作,加強對有這類暴力傾向人員的甄別工作,確保學生人身安全。其次是要防止校內學生間打架斗毆等不安全行為。老師就要注意觀察學生的情緒,及時處理學生間的矛盾糾紛,正確引導學生,把精力用在學習上,盡可能地防止學生間相互發生人身傷害行為。
四、做心理輔導員,穩定學生情緒
寄宿制小學的孩子遠離父母,情緒變化比較大,時常缺乏安全感,心理脆弱,特別是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的孩子。這樣的特殊群體,雖然他們所占比例不大,但卻客觀存在,所以老師要特別關注這些特殊的學生,及時掌握孩子的心理變化,及時疏導孩子心理上的困惑和障礙,確保這些學生心理健康、情緒穩定。
從開學報到的那一天起,老師就要摸清并掌握每個學生的詳細情況,做到心中有數。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品德、行為和自律性。詳細記錄信息,針對各種不同情況制訂矯正方案。針對個別學生存在的心理障礙,性格缺陷,要經常性地給予他們特殊的關愛,多和他們接觸,多談心、多交流,及時了解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生活及思想方面的動態,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緩解這些學生的心理壓力和焦慮情緒。
對于留守兒童每月讓他們與遠在外地的父母通話、視頻,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親情,及時給予他們力所能及的幫助。針對單親家庭的孩子,老師要替他們保守家庭破裂的秘密,多與單親子女“結對子、獻愛心”,堅持與他們談心交流,平時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們克服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盡量減少家庭的不幸對孩子的影響。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走出心里的陰影,確保他們在身體健康成長的同時,心理也在健康地成長。
五、當好課間輔導員、做學生的大朋友
對于寄宿的學生,老師則要采取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他們適應住宿、生活、學習的環境,尤其要利用課間活動時間,老師要多和學生互動,引導學生開展健康有趣的活動,以玩促學,從而使學生能感受到豐富多彩的寄宿生活,減少孤單和寂寞的感覺。引導學生在課間開展健康安全的游戲,例如老鷹抓小雞、丟沙包、跳繩、跳皮筋等傳統游戲,讓學生徹底放松,為下節課做好準備。利用課間的活動,多了解每個學生的優點特長,為后面因材施教奠定基礎,充分挖掘每個孩子的潛力。在與學生互動時要多聽學生的心聲,讓他們來提意見和建議,以此來改進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和質量。建立良好的師生互信,為全面完成教育任務奠定有利基礎。
六、當親情陪護員,做學生的臨時父母
由于從一年級就開始住校,很多一二年級的學生還不會生活自理,生活上自然多了很多不便。和這些學生生活在一起,老師就要像他們的父母一樣做親情陪護員,關注他們生活、學習中的點點滴滴。平時看到哪個孩子臉臟手臟,老師就給洗臉洗手。看到一些學生頭發亂糟糟的,就動手幫他們梳頭。有的學生半夜生病,又第一時間通知不了家長,老師就得陪孩子就醫。學生衣服破了,紐扣掉了,老師得幫他們縫補。有時個別小孩子太想爸爸媽媽,晚上哭得不睡覺,這就需要老師多安慰、多陪伴等。
在農村,寄宿制學校的老師承擔了許多老師本不該承擔的義務,是愛心和對教育事業的忠誠讓他們選擇了堅持,并在不斷的改進和提高。由于經濟條件限制,政府在山區教育上投入的資金有限。很多宿舍冬不保暖、夏不隔熱,學生的寄宿生活依然艱辛,感冒、咳嗽、中暑給學生的學習造成的影響不可忽略。作為一名老師能力有限,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汪文斌.農村寄宿制學校管理中教師角色的探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