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大班幼兒經過入園兩年的自主閱讀活動,掌握了基本的閱讀方法。但在自主閱讀活動中發現他們的閱讀興趣與閱讀能力差異性很大,有的幼兒不會主動看書,有的幼兒只是隨便翻翻就要求和旁邊的小朋友交換看;有的幼兒想安靜地看書,卻被周圍竊竊私語的幼兒影響,也開始不自覺地交談。這樣幼兒自主閱讀的效果可想而知了。閱讀是一個多元復雜的過程,需要幫助幼兒尋找合適的途徑,積累一些閱讀經驗,從而建立自主閱讀的能力,為幼兒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閱讀基礎。
一、師幼共同修訂閱讀規則
由于幼兒的閱讀行為習慣不盡相同,剛升入大班的前兩周,在自主閱讀的時候出現各種情況,有的頻繁換書,有的把書當成玩具,有的搶書,有的大聲講話,而閱讀區就像戰場一樣,凌亂不堪。對閱讀區墻上老師制定的閱讀規則視而不見。為了改變現狀,與幼兒進行了一次深刻的談話,最后決定一起對原有的閱讀規則進行學習與修訂。如,為了閱讀區的整齊、美觀、有秩序,有老師負責拍下書的封面縮小打印后與幼兒一起剪貼成每一本圖書的“家”的標記,要求幼兒在看完書后能物歸原處,養成分類整理圖書的習慣。為了能讓幼兒有愛護圖書的意識,“不折書、不搶書”的圖標也非常醒目地貼在閱讀區的墻上,并要求他們看書時要養成與同伴互相分享交流圖書的習慣。還商定設立“圖書管理員”,由幼兒互相監督提醒,促使閱讀規則的有效實施,確保閱讀效果。總之,為了讓幼兒有目的、有意識地閱讀,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師幼共同制定了適宜的符合本班幼兒實際情況的閱讀規則。在閱讀規則的約束下,幼兒慢慢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的同時也就實現了從被動閱讀到主動閱讀的轉換,從而提高自主閱讀的能力。
二、師幼共同優化閱讀環境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的“閱讀與書寫準備”的教育建議是:為幼兒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條件。如,提供一定數量、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富有童趣的圖畫書。提供相對安靜的地方,盡量減少干擾,保證幼兒自主閱讀。良好的閱讀環境是維護幼兒良好的閱讀心態、提高幼兒閱讀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于是與幼兒一起動手擴大閱讀區,配上了柔軟的地墊、可愛的動物靠墊、掛上了他們與爸爸媽媽一起制作的書簽來美化閱讀區,如今寬敞、美麗的閱讀區可同時容納五六名幼兒隨時進區閱讀。在閱讀區中“新書推薦”欄目也應然而生,在現有的圖書中教師會定期選擇一些幼兒感興趣、內容合適的書進行推薦,引導幼兒自主翻閱,如詼諧有趣的《灰狼家的小飯桶們》、憨態可掬的《別碰我的蜂蜜》等。每周五的“書友會”也豐富了我班幼兒的閱讀內容,即在每個周五幼兒帶上自己的書來園與小朋友交換著看,這樣幼兒能接觸更多的讀物,在相互借閱、相互交換的過程中,幼兒懂得了如何借閱自己喜歡的書,在同伴的影響下也逐步掌握了圖書閱讀方法。良好的閱讀環境能讓幼兒在環境的熏陶下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讓幼兒產生樂于閱讀、善于閱讀的良好的閱讀情感,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也更拓展并提升了幼兒的閱讀能力,悄悄幫助幼兒埋下了一顆愛書的種子。
三、三方合力多維閱讀活動展風采
閱讀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習慣。自主閱讀習慣的養成,離不開老師、家長、同伴的評價與激勵,因此把多形式的評比、激勵融入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中,通過活動巧妙地鞏固幼兒自主閱讀習慣的養成。如,在“小書蟲讀書節”的多維閱讀活動中,開展了“小書蟲故事賽”,小選手們精彩的表演贏得了小朋友們的陣陣掌聲,大大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再如,開展的“親子制作圖書”比賽,發動班級中的所有孩子與家長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從制作中了解了書的結構和制作過程,讓孩子感悟讀好書更愛書的情感。當領到獲獎證書時,孩子們的笑臉仿佛鮮花開放,這個活動也更好地促進了家長、孩子和老師之間的感情。還有鼓勵爸爸、媽媽在家積極開展“親子閱讀”活動,保證每天不少于20分鐘的親子閱讀時間,并要對孩子的閱讀情況多加鼓勵。總之,通過教師、家長、幼兒三方的合力,在充實而又豐富多彩的“小書蟲讀書節”活動中,幼兒通過多種感官不斷感知、內化、積累閱讀經驗,同時他們享受著閱讀的快樂與成功的喜悅,使他們閱讀的主動性、積極性、堅持性在此過程中充分煥發出來,閱讀真正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培養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只有持之以恒,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一個學期下來,發現幼兒成長了,變得愛說話了,變得越來越愛看書了。閱讀區以它開放自主的活動時間、空間時時吸引著幼兒。慢慢地,閱讀成了幼兒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動內容,就像他們需要水和食物那樣自然,在不經意間逐漸養成自覺的閱讀習慣,幫助幼兒在圖書的世界中喜歡閱讀、學會閱讀、陶醉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