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燕
在音樂教育界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學生喜歡音樂但不喜歡音樂課?!薄盀槭裁床幌矚g呢?”我捫心自問,因為我們只是在照本宣科地教教材而不是有創(chuàng)意地用教材。我只顧著自己的感受而沒有走進學生的心里。若想讓學生喜歡我們的音樂課,教師得先改變自己的理念,改變自己的課堂,如何創(chuàng)設具有趣味性的音樂課,使學生真正喜歡上音樂課?筆者有以下幾點嘗試。
一、讓快樂成為音樂課堂的一種習慣
音樂家冼星海曾說:“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笨鞓烦R姷谋磉_方式是笑,一個巧妙、藝術、新奇的融入往往能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自由、積極地感受音樂,參與音樂。
例:人民音樂出版社的第一冊第一課《洗手絹》,這是一節(jié)低年級的唱歌課,也是一節(jié)勞動教育課。怎樣讓這類具有教育意義的課堂充滿音樂又充滿快樂,怎樣讓那些“平時在班級大掃除或者輪值的時候,能干卻不干,能少干就少干的人”,從小就能體會到勞動的快樂呢?單純的說教肯定是行不通的。筆者認為教材中“愛勞動”這一單元的音樂都能起到良好的熏陶感染作用。我以“會唱歌的勞動能手和愛勞動的快樂歌手”作為本節(jié)課的目標抓手,從小處著眼,幫助學生尋找到了唱歌的快樂、勞動的快樂,獲得了豐富的情感體驗,使“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素質都得到了培養(yǎng)。
二、運用情境教學,激活音樂課堂
情境教學創(chuàng)始人李吉林老師說:“缺乏美感的教學,會使課堂教學變成沒有情趣的單純符號活動。我們的教育倘能讓學生獲得一種美的享受,這對其明天的發(fā)展必將產(chǎn)生深遠的積極影響。”本人非常認同這一觀點。一是因為情境教學之美,二是因為音樂教育之美,二者若能完美地結合必定可以讓音樂課堂變成孩子們樂于參與的常美、常新的課堂。例:《大鹿》這節(jié)課一開始,隨著音樂由舒緩到緊張地進行,讓孩子們以自己的兩只小手分別扮演“大鹿”和“小兔”,進行惟妙惟肖的問答呼應式歌唱表演,既加深了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準確地背唱了歌詞,同時還領悟到了音樂展現(xiàn)出的大鹿和小兔相互幫助,遇到危險能團結一致的好品質,也讓孩子們在情境的驅動下設想故事結局時,意識到了獵人捕殺小動物是不環(huán)保的行為,是應該禁止的行為。
三、教學創(chuàng)新才能讓人耳目一新
何為教學創(chuàng)新?專家指出:“教學創(chuàng)新是以教師為主導,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滲透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想,為學生學習提供一個主動參與,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空間和機會,使學生的學習過程真正成為一個主動的過程、創(chuàng)新的過程、個性化的過程。”若想我們的課堂教學讓人耳目一新,就必須從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評價等諸方面實施創(chuàng)新研究。
導課要“新”,如《編鐘》,講臺的側面有一個簡易的樂器架,上面懸掛著鑼、鼓、三角鐵、木魚、串鈴等一些打擊樂器,既美觀實用,又是導入新課的線索,情景設置的新穎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主動上來玩樂器,任意敲打出自己的節(jié)奏,促進了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的發(fā)展。我在活動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樂器無論怎么敲,每件都只有強弱的變化而沒有音高的不同,由此導出新授的內(nèi)容——介紹一種有音高變化的打擊樂器“編鐘”。
總結經(jīng)驗而來,課堂上有來自于對教材的豐富的情感體驗,體現(xiàn)了師生的創(chuàng)造性,有活潑有趣的活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參與性;有教師的激勵,同學的互相欣賞,顯示了課堂教學評價發(fā)展的多元性,這樣的課堂是真正為學生而生成的,是學生喜歡和需要的課堂,也是最具趣味性的課堂。音樂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作為一個音樂老師就應該采用靈活多變的、新穎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受到情的感染、愛的激勵和美的享受。讓學生在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的同時增強信心,從而達到提升學生人格魅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