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慧
摘 要:以葫蘆絲為例,探討其走進校園課堂的探索與實踐,尋求合理地走進課堂的途徑與方式。
關鍵詞:葫蘆絲;走進課堂;途徑;方式
器樂教學是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藝術實踐。器樂進課堂,其不僅僅能夠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視譜能力,增強學生的節奏感、韻律感,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葫蘆絲雖然相對于鋼琴、小提琴等等器樂不太被學生所熟知,不過其自身優雅的樂色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蘊,無疑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由此,本文以葫蘆絲為例,探討其走進校園課堂的探索與實踐,尋求合理地走進校園的途徑與方式。
一、營造氛圍,激發興趣
對于當下的學生而言,無疑興趣是其學習的最好老師。對于葫蘆絲的推廣以及走進校園課堂而言,必然需要借助于有序的手段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主觀能動性。學校應該利用課間時間,以葫蘆絲作為課間上下課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可以對其有一定的認知與學習興趣。除此之外,在校園文化宣傳櫥窗中開辟專欄,讓學生能夠對這樣一個全新的樂器有更多的了解,包括其如何演奏、由來、構造以及發展淵源和其背后的文化等等。教師可以在興趣課堂中對葫蘆絲優美的音色進行展現,讓學生通過看、聽等等多種方式了解葫蘆絲自身的魅力,由此提升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為后續的葫蘆絲的推廣以及學生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開設校本課程,實施普及推廣
對于葫蘆絲走進課堂,在提升學生興趣的過程中,學校可以積極采用小本課程的開發方式,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引導學生開展互幫互學,相互合作,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共同發展。通過聘請專業的指導老師或是校內老師的協助,開設相應的興趣課程以及興趣班,讓有興趣的學生參與進來,形成良性的學習,并由此借助學生之間的交流,一步步地讓葫蘆絲真正走進課堂,真正被學生所了解與認知。
三、開展藝術活動,搭建展示平臺
葫蘆絲的學習以及走進課堂不僅僅是局限于單純的教學環節,而是要借助于有效的藝術活動以及展示平臺,讓更多學生可以感受到整個樂器的魅力。學校可以組織學生或是相應的學生團隊在如運動會、校慶或是其他環節進行葫蘆絲的才藝表現,培養學生自身的表演功底,通過葫蘆絲演奏比賽,引領學生邊學邊練,以練促賽,以賽促練。由此,形成一種良性的發展模式,進而實現葫蘆絲在校園課堂的有序發展。
四、編寫葫蘆絲校本教材
葫蘆絲教學是一個全新的課題,目前在市面上專門針對小學生學習的入門級的教材較為缺乏。由于教材的缺乏,也就制約了其未來進一步進入小學課堂,造成了課堂教學的秩序與效率的下降。因而,為了能更好地進行葫蘆絲教育教學,學校可以組織音樂教師自主編寫葫蘆絲教材以及教學教案,積極結合小學生的特點,進行簡單的教材的編寫以及教學方式的應用。由此,形成教學的規范性以及合理性,讓葫蘆絲的教學更加正規化,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課下根據教材內容而自行學習。
五、將葫蘆絲藝術教育與社會相結合
葫蘆絲走進小學校園課堂,不能僅僅局限于某一個小學,而是要在某一片區以及一個地區進行合理的推廣。這就需要現有的學校之間的相互聯動,需要社區、學校之間的有序交流以及共同協調。各個學校以及社區之間可以搭建一個展示與交流的平臺,帶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讓葫蘆絲本身被更多人了解與知曉。同時,通過與社區之間的聯動,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成就感,有助于其后續的推廣。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葫蘆絲走進課堂、走進校園依然有很長的道路。這些都需要現代教師要不斷地結合葫蘆絲的特點以及小學生的天性,進行合理的教材的編寫,進行有序的教學模式的探索以及研究,從而切實有效地提升葫蘆絲在現代小學課堂教學以及推廣的有序性。更好地實現其走進課堂、走進校園,去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提高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讓更多的學生了解這一傳統樂器,了解我國傳統民俗文化。
參考文獻:
[1]韓蓉.淺談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方法[J].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3(03).
[2]劉曉娜.合理設計切入點,豐富音樂課堂[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3]陳海燕.新課改背景下農村小學生音樂興趣培養探索[J]. 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1).
[4]程一萍.解析小學音樂節奏訓練中的教學體會[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