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亞麗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對現代學科教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如何有效地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目前我們比較關注的話題。本研究主要從信息技術、數學學科、學習者三者的關系出發,闡述如何借助信息技術有效促進小學數學教學,使知識以多媒體的方式快速傳播,使得數學知識更有趣、更容易掌握。
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概念
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是指信息技術與教師組織、指導和幫助學生學習的學科教學過程的有機結合。它能把信息技術手段完美、恰當地融合到學科課程中的教學過程中。整合以實現課程目標為根本出發點,以改善學習者的學習為目的,突出了學習的主體性,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促進師生互動的有利保證,使得學科教學手段更加生動有趣。
二、現代信息技術的特點
通過查閱資料發現現代信息技術有以下特點:(1)教學信息顯示的多媒體化。(2)教學信息組織的超文本方式。(3)教學過程的交互性。(4)教學信息的大容量儲存。(5)教學信息傳輸的網絡化。(6)教學信息處理的智能化。(7)教學展示充分利用電子白板的優勢。
三、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優勢
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的特點把抽象的數學和信息技術的直觀、生動、動靜相結合,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大突破。通過查閱資料對教學媒體和小學數學整合優勢歸納為以下五點:(1)突出重點,突破難點。(2)展示過程,訓練思維。(3)自主探究,提升能力。(4)創設情境,拓展應用。(5)改變方式,學會學習。
四、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案例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現代教學思想與方法進行課堂教學的一個整體活動。教師利用電腦對圖形、數字、動畫乃至聲音、背景等教學需要進行綜合處理,使得這些素材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學生能利用計算機提取資料、交互反饋、進行自學,讓數學中的學習能力、探索能力、實驗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成為小學生個性潛能發展的方向。
例如,在講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這節課中,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如下。老師可以利用白板畫出一個三角形,引起學生回顧三角形的圖形特征,以及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接著再復制同樣的一個三角形。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上前來,通過平移、旋轉、合并,組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此時老師可以啟發提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和原來的三角形有怎樣的面積關系?學生通過觀察就可以輕松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S=a·h,接著教師可以再次演示這個推理過程,加強學生對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掌握。
通過此次案例教學,我們可以發現教師、媒體、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媒體之間存在各種交互的作用。教師通過借助媒體,形象演示,動靜結合和反復使用媒體,不僅可以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弄清知識間的來龍去脈,而且有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和空間想象力。
同時,對教師而言,利用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減輕教師的工作量,而且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的素材資源,充分發揮創意的教學,從而拓展學生的知識量。
數學這門學科是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讓小學生在數學知識和學生思維之間架起一座信息技術橋梁是關鍵。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學科、也可以一種工具引入教育,帶動了教育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各個方面,它與學科的整合是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的關鍵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