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于
2012年的秋季開學,新一屆雙桂小學的行政班子通過審視學校的師資狀況,發現四個較為突出的問題,我們歸結為四個失衡:
1.師資走向失衡:教師隊伍不穩定,青年教師想方設法流向城市,教師編制不足。
2.學歷學力失衡:學歷高、學力低,名師少。
3.學科結構失衡:學無所教、學非所教的現象普遍存在。
4.年齡結構失衡:教師年齡結構老化,同德村小已出現皆老無少的狀況。
教師缺編,師資水平乏力,課改的出路在哪?雙桂小學的思考是:加強校本研訓,建設新型師資,角逐課改新潮。通過近兩年的實踐探索,以“訓、合、帶、練、研、找、展、獎”為抓手的多途徑培訓教師素質的校本研訓體系日漸完臻!
1.訓:崗前培訓,快適應。每年9月1日到10日是“新教師崗前培訓”時間,新聘教師上午同學科老師甚至是跨學科老師隨堂聽課,并寫好聽課體會。下午由各職能部門主任為新教師就部門職責和考核實施細則作詳細的解析,努力使新教師短期內領會學校的辦學理念,熟悉工作流程并適應工作、生活節奏。
2.帶:“師徒結對”,對點幫。新教師培訓結束后,學校把教學經驗豐富、成績突出的老教師的基本情況介紹發給新教師,新教師根據自己的“口味”選定一位老教師為自己的“師傅”進行“師徒結對”。在結對期,師徒間實行“三個一一”制,師傅對徒弟要一天一關注:關注徒弟的課堂;一周一跟蹤:跟蹤徒弟的備課和作業批改;一月一談話:談自己的教學經驗。而徒弟對師傅也實行“一天一聽課,一周一匯報,一月一總結”的“三個一一”制。“師徒結對”充分利用了學校老教師教學、管理經驗豐富的資源,有效帶動了新教師的成長。
3.合:合作備課,聚智慧。學校實行分年級組以學科為單位實行一人主備、其余任課教師會審、教導處終審、全年級統一印制并使用“導學案”的合作備課制度。合作備課既充分發揮每一個教師的優勢,又聚集大家的智慧于每一堂課,有利于教師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4.練:課堂練兵,長技能。學校每期從第二周開始,將不間斷開展新教師入門課,轉正教師匯報課,2~5年教師研究課,骨干教師優質課等課堂教研活動。這種為年輕教師量身訂制的課堂教學練兵活動,讓他們的教學技能不斷強大。
5.研:課堂教研,明方向。任何一次公開課教學是一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應對能力、啟發引導學生等各種能力的展示,也是一位教師教學理念、基本素養的體現,因此任何一次公開課對教師自身快速成長會起到積極的作用。所以,學校十分重視每一次公開課,認真組織對應學科教師聽課、評課活動。評課時,要客觀地評價課堂教學的成功和失敗之處,促使上課教師盡快成長起來。既要看到他們的長處,又能實事求是地表明自己的看法,怎樣做更好、更合理一些,不要讓評課活動成為表揚會或批評會,讓評課真正成為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在評課活動結束之后,要求授課教師在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把這堂課重新安排、設計,寫出更好的教案,并附上教學反思。通過這樣的評課活動,讓教師學有方向,思有思路。
6.找:比照名師,找差距。學校利用已實現數字化校園的優勢,選擇了部分網絡課堂教學視頻資源推薦給新教師,結合所教學科所教內容觀看對應的教學錄像,從中對比、反思……學校還聘請校外專家和骨干教師到校上示范課……教師在自覺的觀摩、研修中,找出自身的差距,也從中汲取到比較前沿的教學技藝,從而不知不覺地提升了自己的綜合素質。
7.展:專題展示,顯本領。學校從每學期第五周開始,將擇機舉辦備課展示、公開課展示、送課下鄉展示、論文展示、經驗展示……豐富多彩的專題展示,讓每位教師有了更多的機會體會進步的喜
悅……
8.獎:以獎代罰,爭先進。學校設有優秀教師獎、教學質量獎、年青教師進步獎、百姓身邊的好老師獎、“師徒結對”獎……多項獎的設立,讓更多干事的教師收獲了榮譽,讓后進的教師受到了鞭策!有利于形成你追我趕、不甘落后的工作氛圍。
在新課程中,教師只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激勵者和平等的合作者。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但要真正將新課程理念很好地轉化為課堂教學行為,并非易事。新課程改革的瓶頸在教師!教師是新課程改革的實踐者和推動者,沒有足夠的教師,沒有優質的教師,何談教改!何談落實新課程改革!為此,學校立足校本研訓,以教師建設為抓手,以課堂教學為中心開展系列旨在提高教師素質的研訓活動,既是年輕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也是農村缺編學校維持生存、發展的需要,更是深入推進新課程改革的迫切要求!
學校師資建設沒完成時,只有進行時。決勝師資建設,引擎課改新潮,我們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