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琴
小學低年級的學習是人一生中最基礎的學習,其中不僅能學到基礎知識,還將形成一些學習習慣。從事低年級語文教學已經有幾年的時間了,對培養低年級孩子們的學習習慣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課前預習的習慣
上新課之前,要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低年級剛開始預習時,要求學生:(1)拼讀生字表中的生字,讀準字音,看清筆順,想想記憶字形的方法。(2)借助拼音將課文讀通順,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劃出詞語。(3)標好自然段的序號。到了二年級,預習任務是:(1)拼讀生字表中的生字,想想記字形的方法,并借助字典組詞。(2)標好自然段的序號,借助拼音將課文讀通順,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劃出詞語。(3)熟讀課文,思考主要講了什么?文中都有誰?他們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做了什么?喜歡文中的誰?為什么?
二、使用字典的習慣
養成勤查字典的良好習慣,能提高學生獨立學習認字的能力。字典是不會說話的老師,學生學會查字典以后,老師就要求學生把工具書裝進書包,帶進課堂。預習中要求必須使用工具書。凡是在閱讀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或理解不準的詞,都要通過查字典來解決。久而久之,字典成了學生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就會養成。勤查才能達到勤學的目的。
三、認真閱讀的習慣
從低年級開始培養學生認真閱讀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低年級閱讀教學,讓學生對每一個字都有一定的思考機會,養成集中注意力的習慣,以便學會從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學生開始閱讀時,要求學生把字讀得準確無誤,詞、句子都讀得清清楚楚,引導他們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同時,還要引導學生認真聽別人朗讀,要看著課文仔細地聽,聽后能根據朗讀的要求發表意見。
四、讀、寫結合的習慣
讀、寫結合是語文智力和能力的集中表現,學生既動腦思考,又動手寫作。長期注意這方面的訓練,能促進知識掌握,提高自學的能力。教學《草原》一課時,第二大段的內容多,學生在理解時有一定難度。我先引導他們快速默讀第二段,找出最能點明中心的一句話。然后讓學生展開想象,進入當時的情境,再讓學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寫下來,在班上交流。這樣,在讀、寫的過程中把閱讀感知變為動覺的學習過程,為學生的自主閱讀創造條件。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必須從點滴做起,不斷積累。我相信小學生如能形成這些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必將是“好習慣,益終身”,不愁學不好語文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