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瓊珍
計算可以說對于我們每個人都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如果在計算上出差錯,可能會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甚至帶來一定的災難。而對于小學生來說,如果在計算上出問題,那將影響到他的數學成績,進而影響到他們以后的數學學習與日常生活。因此,小學生的計算準確率低下一度讓教師和家長陷入困惑。作為一線的小學數學教師,我也曾經為學生的計算準確率低而困惑。經過這幾年來的摸索,我總算找到一些提高小學生的計算準確率的方法。下面我談談自己的幾點拙見。
一、重視知識的傳授與學習方法的引領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也是學生真正掌握課本知識的地方。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采取正確有效的手段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例如,在代數運算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弄懂什么是運算順序,什么是運算法則或者等量關系,學生才能正確地進行運算,不出差錯。就像讓學生計算3.5×1.2-1.2這道題目,如果沒有弄清運算順序,會先計算減法,再計算乘法,結果會等于0,結果就錯了。而這道題目的正確運算順序應該是先算3.5×1.2=4.2,再算4.2-1.2=3。還有學生在計算3.8-1.08時,往往計算錯誤,計算結果是2,這是怎么回事呢?分析原因:因為學生在計算小數的減法時,小數點沒有對齊,把1.08這個數中的0漏掉了。再者,學生在計算解方程的題目中,如果不能弄清等量關系,同樣也會造成計算上的錯誤。一次,我讓學生做這樣一道解方程的題目:3x-2.4=6,有的學生沒弄清等量關系,結果計算結果出錯。為此,我引導他找等量關系:在這個方程中,3x相當于減法中的被減數,而2.4是減數,6是差,根據被減數與減數、差的關系,我們就可以找到等量關系:3x=2.4+6,這樣就很容易計算出x=8.4÷3,x=2.8。所以說,教師在課堂上要認真組織教學,在知識的傳授的同時,還要給予學生方法的引導,這樣我們的學生就能采用正確的方法進行運算,進而提高計算的準確率。
二、加強計算方面的訓練
俗話說,熟能生巧,學生計算訓練多了,失誤率也會自然而然地下降,所以加強計算方面的訓練尤其重要。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上臺板演,也可以讓學生在本子上進行計算方面的練習,在課外也可以讓學生撥出一定的時間進行計算方面的練習。同時,教師要讓學生進行不同題型的計算,讓他們更好地掌握不同題型的計算方法,這樣在真正的考試中就不會出現一些不必要的差錯,導致扣分,影響了數學成績。
三、以活動為載體,引入獎勵機制,促進學生更好地計算
小學生活潑好動,舉行活動對于他們來說是求之不得。因此,教師可以以活動為載體來促使學生進行計算,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率。如,在課堂教學中,當教學內容傳授完之后,我們可以進行一次計算方面的比賽:教師出幾道題目讓學生計算,看看誰算得快又準確,給予先做完又全部準確的學生相應的小獎勵。盡管我給予學生的獎品不是很豐厚,只是一本數學簿或者是一支鉛筆,但是小學生的自尊心強,他們都想獲得獎品,就會很好地去計算,正確無形中也就提高了。另外,為了鼓勵學生更好地計算,我每周還根據學生的計算情況評選一些計算小能手。通過這些活動,學生的計算積極性提高了,計算時也比以前更認真了,計算的準確率也大大提高了。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一種良好的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后天的培養。所以,小學生年齡不大,要他們一開始就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根本不可能的,這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共同配合。平時教師、家長要耐心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對學生平時計算中出現的錯誤要正確引導,教育學生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認真、細致,作業做完還要檢查一下,當學生在計算中出現錯誤后,不要呵斥,責罵,可以讓學生再重新做一遍,查找做錯的原因。這樣慢慢地學生就會養成認真做題、做完題目會自行檢查的好習慣,計算的正確率也就會提高。
總之,學生的計算準確率的提高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它需要教師、家長和學生本人能夠在正確的引導下認真去完成相應的計算任務,才能達到提高計算的準確率,進而提高數學的總成績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