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烏達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效課堂順利實現的關鍵,更是學生健全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我們一直重視學生對基本的語文知識技能的掌握和生搬硬套的公式化訓練,目的就是要確保學生能夠輕松地應對考試,嚴重不利于課程價值的體現,也不利于學生全面的發展。所以,在素質教育下,我們要從思想上認識到語文閱讀課的價值,并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來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為學生健全的發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論述,以期能夠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一、創設直觀情境,提高閱讀能力
所謂的直觀情境就是要將抽象的文本理論形象化,目的就是要打破傳統課堂的沉悶,要在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的同時,加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在文本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結合教材內容來創設直觀情境,鼓勵學生去閱讀、去思考,進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感受文本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閱讀《圓明園的毀滅》時,我先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圓明園的相關照片,有被恢復原貌的、有被毀的,目的就是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去自主了解文本的興趣,接著,再引導學生去自主閱讀,并用心去體會文本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進而使學生在對比中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當然,除了多媒體的輔助之外,我們還可以借助“情境表演”活動來創設直觀的情境,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形象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進而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二、創設問題情境,鍛煉閱讀能力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目的就是要減少學生閱讀的盲目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深入挖掘教材,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進而為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閱讀《草船借箭》時,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理解能力,在本節課的授課時,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1)草船借箭為什么會成功?(2)諸葛亮是如何做到“神機妙算”的?(3)諸葛亮是一個怎樣的人?……組織學生結合上述問題進行自主閱讀,并自主解答,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同時,也能確保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實施小組討論,培養閱讀能力
小組討論活動開展的目的就是要組織學生在彼此交流討論中去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去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我們要鼓勵學生在小組內積極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還能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閱讀《晏子使楚》時,我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你認為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進行互相討論,這樣不僅能夠讓晏子的形象更加完整,而且還能加強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在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鼓勵學生在閱讀交流中更好地體驗文本的中心思想,進而使學生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以促使學生的個性化得到發展。
總之,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來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在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也為學生綜合而全面的發展做好保障工作。
參考文獻:
郭利霞.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