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佳冬
真實有效的對話應該是說話者雙方為了表達彼此的真實想法或情感而進行的有意義的語言和思想的溝通。師生“偽對話”現象下的“蝴蝶效應”告訴我們,教師要關注課堂對話細節,警惕惡向發展,因小失大。但是,從蝴蝶效應的發展過程來看,它是一環套一環,隨著因果關系不斷被放大的循環過程。“蝴蝶效應”的非線性發展模式會產生負面影響,但也可以應用在對話教學中,這就要求教師能及時調控和收斂局部混沌現象,抓住時機引導學生的思維從混沌向明朗、從不知向知之發展,最終將實現“蝴蝶效應”的美麗蛻變,從“偽對話”走向“真對話”。
■
在師生對話的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做一只美麗的“大蝴蝶”,善于發現師生間的“偽對話現象”,及時避免“偽對話”現象下產生消極的“蝴蝶效應”, 并能合理調整教學策略,就能發揮積極的“蝴蝶效應”,提高學生的對話能力。
一、俯下身子,和諧對話
傾聽是實現真實對話的保證,此時無聲勝有聲。只有聽得清,才能及時捕捉課堂生成,從而引得好,激得巧。
【案例1】主維山老師執教的Look after the world的教學片段。
T: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Good morning.
T:Say“Good morning” to the teachers.(在座的老師應答聲音較小)
T:Youre better than them. Because you speak louder than them.
(學生會心地笑了)
主老師在Free talk中,善于傾聽大家的回答,并能巧抓時機,急中生智,用幽默詼諧的語言表揚孩子們,體現了對孩子們的尊重。此時“蝴蝶效應”應運而生,孩子們笑開了,緊張的心理狀態放松了,課堂氣氛漸漸和諧活躍了,有效地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二、巧設問題,激活對話
1.真實性問題
為了避免對話中出現明知故問等“偽對話”現象,教師可以多用溝通性語句與學生交流,如,猜測性陳述句:Maybe ...;Perhaps ...;
I think ...;征求意見的句子:Shall we ...?Would you like ...?請求觀點重述的句子:Sorry, can you repeat again?有針對性地鼓勵的句子:You have a good listening. / Your voice is so nice,I like it. 等等。教師通過豐富自身的教學語言可以產生積極的“蝴蝶效應”,如用尊重贏得學生的尊重,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語言,培養學生創造性地使用已有的英語知識進行對話等。
2.開放性問題
在師生對話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維深度。所以,教師應該少問“Do you ...?Can you ...?Is/Are ...?”等缺乏封閉式問題,應該多說How/When/Where/Why/Who等開放性的問題。有深度的交流才會碰撞出思維和情感火花,因此,教師的提問直接影響著師生之間對話的質量,優化教師的課堂提問,可以產生美麗的“蝴蝶效應”。沈峰老師便善于巧設開放性問題,充分激活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她的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妙語連珠,這正是沈老師巧設問題,善于引導下產生的美麗“蝴蝶效應”。
三、豐富話輪,深入對話
【案例2】沈峰老師教學片段。
S1: Which animals do you like?
T: I like monkeys. Do you like monkeys?
(沈老師提出新問題“Do you like monkeys?”自然地轉換了話輪。)
S1: Yes, I like monkeys,too.
T: Why do you like monkeys?
沈老師善于傾聽與回應,把思考的主動權拋給學生。在學生回答之后,沈老師巧抓生成,繼續拋球,引導學生進一步思維,既深入了對話,又使師生對話更具體豐富,信息更全面,達到了“一球激起千層浪”的美麗“蝴蝶效應”。
四、熏陶文化,合理對話
【案例3】教學內容:《牛津小學英語》4B Unit7 At a snack bar
T:Boys and girls, what snack bars do you know?
(小組討論,學生說出KFC, Mac Donald,大娘水餃,菜根香,德克士等快餐店)
T:(老師PPT呈現KFC, Mac Donald,大娘水餃,菜根香的圖片)
What are Western snack bars?
S5:KFC and Mac Donald.
T:Great,and Caigenxiang and Daniang dumplings are Chnese snack bars.
T:Which snack bar do you want to go?Practise and make a dialogue with the menu.
(學生選擇喜歡的店,然后根據菜單編對話,靈活運用句型。)
對話中,教師發現很多學生喜歡去KFC,并沒有說Good!而是因勢利導,進行文化滲透,告訴孩子們肯德基和麥當勞在國外被認為是Junk food,生意很差,因為多吃垃圾食品不利于身體健康,應該盡量少吃。意外的是,課后我聽見孩子們議論紛紛,都在討論KFC的曝光事件。忽然我聽到一個女同學說:“我媽媽說的,肯德基的雞有6個翅膀的,女孩子不能多吃,會提早發育的。”課堂上教師簡單的一句話,簡單的一個文化點就能產生美麗的“蝴蝶效應”,即文化滲透引起了學生的重視,深入了孩子的心靈,從而引導孩子們逐漸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識。
“蝴蝶效應”會產生負面影響,但也能發揮積極的作用。作為教師,在師生對話的動態發展過程中,要善于發現混沌現象,及時地調控與收斂,以警惕師生“偽對話”現象下的消極“蝴蝶效應”。教師要學會做一只美麗的“大蝴蝶”,從自身的言行舉止、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開始,在學生群體中發揮積極的引領導向作用,以追尋“蝴蝶效應”美麗蛻變,開拓一群“蝴蝶”翩翩飛的美麗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