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榮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體,語文是我們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朗讀。朗讀是把書面語言轉化成有聲語言的一種再創造性活動,它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鞏固課文內容,領會文章的思想情感,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因此說,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更何況我們的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形式多樣,篇篇充滿著美的魅力,篇篇蘊含著美的情趣。因此,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朗讀是擺在我們目前的一項重要任務,下面是我的點滴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一、范讀,激發學生朗讀熱情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師的范讀能夠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用聲調傳達出來,讓學生耳與心謀,得到深切的了解。”要想提高學生朗讀水平,我們教師的范讀很重要。因為文章中的很多地方讀不好就理解不了課文內容的含義,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要認真研究朗讀,通過范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之小學生模仿性強,因此,我們教師的范讀更為重要。在學習《荷葉圓圓》一課時,我依據教材內容配上音樂,用聲情并茂的語言給學生范讀,從而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朗讀激情,孩子們在我的影響下,也興奮地讀了起來,課堂上充滿了瑯瑯書聲。
二、采用多種朗讀形式
朗讀形式多種多樣,這些朗讀形式有著不同的功能與范圍,因此,為了點燃學生朗讀興趣,激發學生朗讀激情,教師應該采用各種各樣的朗讀形式,個人讀、自由讀、齊讀、對讀、表演讀、賽讀、分角色讀等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常用的朗讀形式。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美麗的小路》一課時,采用了個人讀的形式,在朗讀過程中,我要求學生發音洪亮、清晰,并對學生的錯讀、漏讀做出及時糾正;又如,在學習《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課時,采用賽讀的方式,在朗讀中我要求學生快慢適中,做好銜接;再如,在學習《山中訪友》一課時,采用了表演讀的形式,學生把文章中的人物表現得淋漓盡致,充分發揮出了他們的聰明才智。當然,一篇文章可以采用多種朗讀形式,不一定自始至終就用一種形式。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根據教材內容給學生有感情地進行范讀,有目的地指導學生朗讀,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才能產生讀書的熱情。“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注重朗讀教學,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努力,在朗讀這條道路上不斷向前邁進,我相信,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一定會充滿瑯瑯書聲。
參考文獻:
張婷.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