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寧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新課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課堂成功的起點與關鍵。好的導入,如同路標,引導著學生思維的方向;好的導入,如同序幕,預示著后面的高潮和結局。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應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創設出好的課堂開頭,在上課一開始就能深深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點燃學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們能情緒飽滿地、主動地去接受新知識。下面我就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有效導入新課,談談我個人的粗淺做法和見解。
一、懸念導入
設置懸念,指教師課前根據教學內容巧妙地
設計,使學生產生求知欲,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態度、滿腔的熱情投入到教學過程之中。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小進,大疑大進。”有疑問,就會產生懸念,產生認知沖突,使學生“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使學生情緒進入最佳狀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教師設計懸念,讓學生知疑:“明明今年9歲了,可他只過了兩個生日。”為什么?學生急切想知道為什么?我抓住時機出示課題:“年、月、日”,說:“等你學完本節課你就知道了。”這種懸念的設置,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使其對新知識產生興趣,從而打開思維的閘門。
二、故事導入
聽故事是兒童的天性,教學新課前,我編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卡通故事、生活小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生動有趣的數學故事使人終生難忘。新課伊始,不要急于揭示課題,而是先講一個與本課有關的故事,使學生在好奇中思索,探索問題的答案。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時,講故事:有三個故人偶然相遇,各自握手兩次以示親熱,用來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長方體表面積公式為:長、寬、高兩兩相乘加在一起,再乘以2,這樣學生對長方體表面積公式將牢記在心,終生難忘。
三、以趣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教學成功的秘訣,是獲得知識的開端。興趣是創造的先導,教學中許多教師采用以趣導入,樂中求知。如:六年級教學《圓的周長》時,教師設計畫面:龜兔賽跑,兩個人發生爭執,論誰跑得長?在學生頭腦中產生懸念:我們只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而圓的周長咋樣計算,孩子們興趣被激發起來,積極地投入到怎樣計算圓的周長中去,我及時導入:“今天我們來學習圓的周長怎樣計算。”
四、生活導入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服務于數學。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選擇學生身邊感興趣的事物,提出相關數學問題,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生活化”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現實情境中學習數學,感知、體驗、理解數學。
當然,小學數學導入方法形式多樣,沒有固定模式,不論何種形式、何種方式的導入都是為了激發學生求知、激發學生興趣,達到課堂教學優化。只有在實踐中充分考慮學生、教材、環境等因素,精心設計、精心組織,才能達到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
目的。endprint